小微企業與銀行信貸關係的博弈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1W

摘要:本文根據演化博弈論建立小微企業銀行博弈策略的理論框架,分析雙方信貸行為博弈過程。在申請貸款和償還貸款階段,分別從小微企業專案失敗風險與銀行貸後監督獎懲兩個視角構建銀企演化博弈模型,探析銀企在長期信貸博弈中的演化博弈策略。結果表明,銀企雙方均對高收益策略有模仿傾向,但長期來看,小微企業會對短期高收益的違約行為具有抵禦性;企業創業初期所受融資約束最高,若且唯若企業專案成功率高於最小臨界值時,銀行才會考慮放貸;在缺乏外部力量制約的情況下,僅依賴小微企業誠信意識和銀行監督機制等內生要素,銀企信貸博弈模型無法達到穩定狀態,需要政府、擔保機構等外部力量的介入制衡。

小微企業與銀行信貸關係的博弈策略論文

關鍵詞:小微企業;銀行信貸;博弈;策略

 一、引言

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由來已久,特別是該型別企業高風險、高失敗率和較低收益並存的特性導致其在不完美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程度更為嚴重,隨之產生的交易成本、資訊成本、管理風險必然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融資約束效應也就更為顯著。儘管我國企業的融資行為同樣符合西方成熟國家的金融成長週期理論(陳曉紅、劉劍,2006),但由於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投融資環境還不成熟,銀行在壟斷優勢下,信貸過多地向大型國企傾斜,缺乏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動力,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成長階段滯後很多,越是在研發創業和早期成長階段獲得銀行貸款的可能性越小。因此,要對小微信貸融資問題有更為深入的思考,必須對銀企兩類群體而非單一個體的演化發展過程和行為特點進行綜合分析。本文的研究即以此為契合點,通過“演化博弈②”理論,將複雜的銀企信貸演化過程抽象為選擇、模仿和突變三階段,探討小微企業與銀行在借貸過程中行為的變化軌跡並得出最終的穩定策略,試圖回答銀企雙方如何在多次信貸合作中達成長期穩定的關係。

 二、有關研究綜述

現有文獻對銀企信貸關係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根據企業自身的成長階段特性,分階段融資視角展開;另一方面從銀行信貸及其關聯的外部環境約束出發來進行研究。

(一)小微企業的融資風險特點研究

Asch(1995)指出小微企業的高風險和高失敗率特性使得銀行貸款的成本較高,甚至貸款的邊際收益為零,因此該類企業通常被信貸機構忽視。因而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面臨著更大的盈利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具有更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風險等級不一致的程度更為嚴重(張玉明,2006)。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風險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張捷(2003)認為主流學派的各種金融理論缺乏充分的解釋力。而以Weston 和Brigham(1978)、Berger 和Udell(1998)為代表的根據企業規模、資金需求、資訊約束條件等顯性及隱性要素所構建並修正的金融生命週期模型恰好能夠彌補主流理論的靜態性缺陷,從長期和動態的角度分析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風險等級、融資策略和融資結構。

Berger和Udell(1998)對美國小企業的融資結構變化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債務融資比率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呈倒U型,結論符合金融成長週期理論。陳曉紅、劉劍(2006),認為我國企業的融資行為同樣符合西方成熟國家的金融成長週期理論,但我國目前的銀行信貸機制難以滿足小微企業在整個生命週期對商業銀行各項金融服務更迫切、更高層次的需求。

 (二) 銀企信貸關係研究

現有的研究普遍認為資訊不對稱是造成小微企業信貸配給的主要原因,但從小微企業和商業銀行兩類參與主體角度分析,資訊不對稱的作用機制又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資訊不對稱是融資需求和融資供給之間存在矛盾的本源,會影響到企業籌集外部資金的成本,內外融資成本的'差異必然使企業面臨不同程度的信貸融資約束(Rajan 和Zingales,1998)。第二個層面,當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價值、信用狀況、成長潛力很難做出判斷時,銀企雙方的這種資訊不對稱,直接導致商業銀行為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嚴厲限制其貸款審批比例從而產生信貸配給現象(Stiglitz 和Weiss,1981)。融資成本理論認為,由於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單位貸款處理成本相對較高,規模不經濟是商業銀行在信貸緊縮時傾向拒絕小微企業信貸需求的另一原因(Martinelli,1997)。因而大型商業銀行很難與小微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中小商業銀行更有利於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Jayaratne 和 Wollen,1999)。基於信貸配給理論,國外許多研究表明抵押和擔保機制能夠解決逆向選擇問題並有效避免商業銀行的信貸配給。但在我國產權交易市場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抵押擔保資產不足及抵押條件的差異化反而成為小微企業信貸配給不足的又一直接原因。

如何形成推動我國小微企業持續發展的信貸策略逐漸成為研究關注的焦點。王霄和張捷(2003)較早認識到抵押品作為信貸配給機制是轉型經濟和金融欠穩定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提出放鬆對信貸市場的准入管制,允許更多中小銀行進入市場有助於降低信貸市場的企業規模門檻。特別是中小銀行在收集小微企業“軟資訊”方面的優勢,能夠改進整個信貸市場的資金配置效率,起到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的作用(林毅夫等,2009)。晏露蓉等(2007)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難”問題提出整合企業和各金融資本中介間的利益鏈條,建立擔保機構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商業模式。但袁增霆等(2010)認為在中國條塊分割的背景下並不適宜發展各種商業擔保和政策性擔保模式,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徵信體系提高商業銀行的監管效率。

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博弈論分析銀企信貸行為是採用較多的研究方法,莫萬貴和楊明奇(2003)、王!和秦學志(2008)等就通過建立不對稱資訊條件下動態博弈模型分析信貸風險及信貸配給現象的部分原因,探索性地給出了銀企雙方實現共贏的有效策略集。但經典博弈理論在分析動態博弈時具有侷限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多重均衡問題,演化博弈理論的發展則能夠有效彌補這一缺陷。近年來,演化博弈作為經濟學的重要分析手段逐漸應用於金融體系創新(Lee,2007)、買賣雙方擔保與聲譽機制(Guth等人,2007)、小微企業銀行貸款與信用擔保(梅強等,2009)等問題,特別是研究特定制度技術條件下的群體行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