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才智咖 人氣:2.35W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優點,日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許多小組合作學習表面熱鬧,其實際效率卻不高。一番嘈嘈雜雜的“合作”之後,許多學生並沒有多少收穫。那如何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合理分組
    學生間的學習關係有三種:競爭性的學習、合作性的學習、個人化的學習。構建競爭性的學習環境會使學生間產生對抗的作用,構建合作性的學習環境會產生促進性的相互作用,構建個人化的學習環境則學生間不產生相互作用。很顯然,要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相互促進作用,首先必須構建起一個結構合理、規模適宜、積極互賴的真正的合作團隊。這是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的前提。
    1. 合理搭配,形成最佳組合。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學習小組由4~6人組成,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分組,除考慮學生人數、性別、知識基礎、學生成績、學習能力等因素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每組最好都安排有較為活躍,善於關心、鼓勵他人的學生,這樣有利於小組學習中調動學習氣氛,增強合作意識。過一段時間後,合作學習人員組合的各種問題就會暴露出來,教師應隨時充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分析原因進行重組。
    2.明確責任,培養合作意識。
  要保證合作學習的有序高效執行,合理明確的分工是基礎。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激發各人的個人責任,使得每個成員有事可做,對自己負責的那部分任務全力以赴。如可以讓學生分別承擔作品某一部件的加工,承擔某方面的資訊蒐集等。這樣有分有合可以保證全體成員的積極參與。除了按任務分工外還可進行角色分工,如輪流擔任記錄者、鼓勵者、檢查者、解說者、組長等。在分工中還要注意經常更換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輪到過各種角色,體會每個角色的`工作和責任,並從中學會互相理解、體諒、支援,從而增強團隊凝聚力和歸屬感。
    二、授予學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順利進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些技能,以進行高質量的合作。卡耐基大學曾對10,000個名人案例記錄做過分析,發現“智慧”、“專門技巧”只佔成功因素的15%,其餘85%取決於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人際交往技能應該同認知、情感態度等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目標之一。學生的合作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時機就是需要這些技能的時候,學生會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學習動機。教師要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實踐合作技能,體會合作技能作用的機會和情境。課堂中首先應教會學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說明與聽取
  要求學生能正確清楚地向其他成員交流自己的觀點和發現,言語簡明扼要,緊扣中心;能有序發言;對別人提出的質疑能耐心作出解釋;專心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別人;嘗試站在對方角度體會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對別人提出的合理意見和批評,勇於接受,並表示感謝。
  2、幫助與求助
  主動關心其他成員,熱心、耐心提供幫助,不嘲諷譏笑;提供幫助時說清方法和理由,協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對給予別人幫助表示樂意;遇到困難主動請教,說清求助內容與希望;態度要謙遜;對獲得幫助要表示感謝。3、組織和鼓勵
  善於分配處置各人的任務,明確個人責任,安排合作程序;關注並調控小組合作狀況,對影響合作的行為及時制止;對同學討論提出的各種意見進行整理;鼓勵膽小或困難的成員發言、承擔任務,並給予更多幫助;對別人的正確觀點可點頭、稱讚以表示贊同或讚賞。
  4、處理衝突
  合作中由於各人的興趣、性格、思維方式等的不同,難免會產生分歧和衝突。衝突可以被建設性地解決,也可以被破壞性地解決。要求學生遇到類似情況時要以平和心態冷靜處理,仔細聽取別人意見,考慮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對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確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爭吵,不影響其他小組。在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時,應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執行。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
  有效的合作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確定小組規模、組建學習小組、指導分工、促進建立互賴、協調各小組的活動、作出評價和引導……全程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促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著重發揮以下組織和指引作用:
  1、要有選擇性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合作應選擇恰當的任務和時機。一般而言,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有一定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是多維性問題、開放性問題、綜合性問題,使學生感到獨自無法完成或較難完成,從而產生合作的需求。這樣還可以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義價值,增強以後合作的自覺性。反之,如果學習任務較簡單,或任務本身更適合學生獨立學習,則不必採用合作學習,避免為合作而合作。
  2、參與和觀察
  學生開始合作後,教師並非無事可做了。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必須確定瞭解小組達到目標任務的情況,和小組成員間有效合作的狀況。為此,教師應主動參與到各小組中,成為其中的一員,觀察各層次成員的各種表現,分析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獲取各種反饋資訊。
  3、調控與引導
  有序高效的合作離不開教師的調控引導。教師應在全面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對合作任務、合作時間、目標高低、所給條件等進行調控,並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給予引導,保障合作的順利進行。除了直接的言語或行為指導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暗示、認可、獎勵等多種手段來及時引導學生的合作,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合作熱情。如對一個安靜有序、分工製作的小組給予關注,或是讚揚某種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組也會努力這樣去做。有時還可給予某個小組一些特別的獎勵,如在一張專門的表上記錄特別獎勵的星數等。這對引導學生的合作行為會產生積極的強化作用。
  4、提供幫助  教授合作技巧
  在學生合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有知識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合作程序帶來影響。教師此時應及時提供幫助,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如參與討論、提供參考意見、作補充說明、提供輔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學生一些社交技巧,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如何發表不同意見,如何向別人提出改進建議,如何處理矛盾、爭議等,或是給予其他的鼓勵、支援,使學生的合作繼續進行,最終獲得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