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師實踐教學形式,推動教師教育改革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7W

論文摘要:2008年9月,鞍山師範學院正式啟動了學院在岫巖農村的支教活動。通過對該師範學院66名學生的深度訪談,我們對教育實習在教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實習支教促進了實習支教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得,發現嚴格的遴選程式是培養新教師的重要環節,也發現了模組化的課程模式可為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提供借鑑。

創新教師實踐教學形式,推動教師教育改革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創新;實踐教學;教師教育;農村支教

2007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師範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師範生的教育實習是中國小教師培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開展師範生的實習支教工作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強化師範生實踐教學、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強教師養成教育,引導師範生深入基層,瞭解國情,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徑;是密切高師院校與中國小的聯絡,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使高師院校更好地服務於基礎教育的重要途徑。

鞍山師範學院作為遼寧省鞍山市的地方性師範院校,承擔著鞍山地區基礎教育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的重要職責。2OO8年9月,鞍山師範學院正式啟動了學院在岫巖農村的支教活動,首批66名師範生赴岫巖14個鄉鎮進行支教工作。隨後,通過對支教實習學生的一系列的跟蹤調查和測評,我們對實習支教工作及其在教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一、對教育實習在教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認識

教育實習在各學科教師的教育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往對教育實習目的的認識大都侷限於實踐層面上,即認為教育實習有助於學生獲得教育技能。我們通過對鞍山師範學院66名學生進行的深度訪談發現,學生對實習支教目的的認識,並不侷限於掌握具體的教育教學技巧和方法以及實際的班級管理的方法上,他們更重視的是在實習支教過程中所獲得的對於教育理論的反思。實習支教的學生都重視實習的雙重目的達成。教育實習有雙重的目的。教育實習的一個目的是學徒意義上的目的,即通過實習中的師徒關係的建立和作用的發揮,使實習生們能有效地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掌握班級教學和班級管理的技巧,熟悉或精通教學工作。

教育實習的另一個目的是實驗室式的目的,即教育實習所起的作用就像是實驗室對物理或化學專業的學生所起的作用那樣。實習的實驗室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獲得開展學科教學所需要的智力、方法和材料,以使未來的教師能較好地掌握他們正在學習的教材及專業知識和教育類課程的教育意義。在對實習支教學生的深度訪談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實習支教目的的認識,並沒有侷限在僅僅獲得教學技能的層面上,而是更關注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反思和總結。實習支教學生對於實習支教目的的認識,對於我們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的課程結構有著重要的啟示,即在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中應該重視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理論的學習應優先於教育實習。

因為,恰當的理論學習中包含了實踐的因素和意義,所以理論學習應優先於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通過理論學習,學生可以獲得對基礎教育的觀察力和解釋力,這樣就可以把理論學習過渡到對實際技巧的掌握上,學生就會在理論的.指導下觀察教學。總之,教育見習和實習的目的不僅是要獲得管理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技巧,而且要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掌握教學和教育的本質。這不是要弱化教育實踐的作用,而是強調要在實踐~理論一實踐的迴圈過程中,理論的學習是使實踐更有效的關鍵。因此,在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中,教育理論的學習應是重點,但這種教育理論必須是來自於實踐的理論,必須是對教育實踐的總結和概括。學習教育理論還必須強調學習者通過教育實踐而進行的反思,必須防止純理論的灌輸。調查結果也證實了在評價實習生的教育實踐的成果時,不應該將評價只停留在學生對教學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方面,以及對學生是否具有教育信念的評價上,還應關注學習生能否有意識地對教育事件進行理論性的反思和評價,並將實習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結果作為對學生的實習結果進行評定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實習支教促進了實習支教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得

所謂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指以實踐者的生活史為背景,在其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藉助於教育的案例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的解決,逐漸積累而成的對教育實踐的見解與創意,它是教師的觀念、才能、直覺與膽略緊密結合的產物,是教師在實踐中應對不確定情境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與素養的綜合。實踐性知識是一種形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特殊性的知識形態。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對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現在已逐步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對於個體而言,有利於教師勝任教師工作。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來講,豐富的實踐性知識是專家型教師與普通教師相區別的重要標誌,實踐性知識豐富與否,結構良好與否,直接關係到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一般通過三個途徑來獲得:一是來自於教育理論知識的轉化,二是來自於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積累,三是來自於對教師的培訓。

在這三個途徑中,個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積累是主要途徑。個體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更包括從教以後的大量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在對66名學生的調查中,99%的實習生都認為相對於教育見習、微格課堂教學訓練等方式,到農村中國小的支教活動是一種全方位的因而也是更能獲得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支教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地開展了記錄教學反思日記的活動。通過對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的分析和評判性的反思,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能力。學生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支教實習中的教學反思成了學生獲得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學生除了從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的反思中獲得實踐性知識之外,還從指導教師的經驗中直接學得,或是從請教大學指導教師那裡得來。但是,由於學生的教育理論水平、問題質疑能力和反思能力等的限制,所以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得。因此,學生的實踐性知識不能完全依靠學生通過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的反思而獲得,還需要實習指導教師、大學理論指導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另外,師徒式的傳幫帶、對優秀課程的觀摩學習、實習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大學指導教師及時地跟進指導等,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得。

三、嚴格的遴選程式是培養新教師的重要環節

教育實習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及時地發現和排除實習生中的不能勝任者。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也包括在教師教育中必須重視教師的培養和遴選,必須及時地發現並排除其中的不能勝任者。近幾年來,在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發展的過程中,各高校都在擴招,對師範院校的師範生也實行了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辦法,這給優秀師資的選拔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機會。師範院校的畢業生若要到中國小任教,除了要考得教師資格證書外,畢業前還要參加各縣市組織的錄用考試;不僅要參加筆試,而且還要參加面試,要通過模擬授課等不同形式的考核。韓國對教師的任用也採用的是考試的辦法。在韓國,所有準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在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之後,還要參加國家組織的公開考試,考試分為筆試、能力實踐考試和麵試。韓國等一些國家利用教師資格證書和教師任用制度嚴格地區分了教師資質養成和教師的就業這兩個過程。而我國目前還沒有這種嚴格的區分。我國的師範院校不僅要負責教師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的就業。我國各地方師範院校培養的師範生,保證了教師隊伍的充足的來源,也保證了學生所學專業的較強的競爭性。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通過多樣化的考試和麵試等方式,可以選拔出個性豐富、特長突出、品學兼優的優秀人才到中國小任教。

到農村中國小支教的成功開展與支教前的嚴格的遴選辦法之間有著重要的關係鞍山師範學院在啟動2008年度的到岫巖農村支教的專案之前,首先就對所有申請參加者進行了必要的考查。考查的內容包括在挑戰面前能否堅持原則、有無正常的思維判斷能力、是否具備影響和激勵他人的能力、是否具有堅持不懈地完成使命的迫切感和毅力、是否具有奉獻精神、是否正直誠實以及是否具有較好的口頭溝通的能力等。在遴選的過程中,通過考試、個人面試、集體面試、小組討論和模擬授課等方式,不僅考查學生的專業水平,而且考查學生是否具備勝任教師工作的基本素養和品格,是否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學的技能與技巧。在高等師範教育走過了因缺乏師資而加快培養的階段之後,培養和遴選優秀的師資就應該成現階段師範院校重要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才能從大量的優秀人才之中選拔出更優秀的人才來從事教師工作,從而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況。

四、模組化的課程模式為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為了更好地完成實習支教工作,鞍山師範學院特地邀請有經驗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及從事基礎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共同為支教學生制定了有效的培訓課程。培訓課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瞭解在低收入、貧困和邊遠地區裡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2)研讀中國小的教材,瞭解中國小學生及中國小的課程標準;

3)研究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及班級事務管理的辦法;

4)對低於年級水平或處於弱勢狀態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方法。然後,我們採用了模組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所謂模組化的教學,就是將一門學科或多門學科中具有同類功能的知識或能力項組合成知識模組或能力模組,以使其整體上的功能能大於其各個部分之和。前述內容都按照模組的方式來組織,一組相關內容組成一個模組。實踐證明,這樣的培訓課程是實用的和管用的。派出的學生對這種模組化的課程組織形式十分歡迎,所以培訓的效果也是有效的。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師教育的課程從靜態上來看是由學科專業課程、普通教育類課程、教育專業課程三個部分組成的。這些課程大都有自己的體系,其中學科專業課程佔授課總時數的絕大部分,普通教育類課程佔總學時的20%一25%,教育專業課程佔總學時的7%一11%。這樣,一些重要的與學科教育相關的內容並沒有進入到課程體系之中來,或者即便是進入到課程體系之中來,也多以理論的形態出現,忽視了其應用性和直觀性。模組化的課程組織形式強調的是對具有同類功能的各學科知識或能力專案的整合,從而就規避了課程內容的重複,同時還實現了多學科的綜合。這種課程組織形式對於改革和進一步統整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類課程和專業課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鞍山師範學院每年都用半年或一年的時間支教,作為一種創新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它發揮了與以往的實踐教學相比所不曾有的作用。我們認為,教師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這種實踐教學形式,應該據此對教師教育的課程安排和教學進行必要的改革,以促進師範生教師素養的養成,以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