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體育教育改革探討教育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7.58K

摘要:個性化體育教育是本著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因素,如興趣、習慣、氣質、性格、智慧等個別差異加以影響,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理想化。個性化體育教育在於充分地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根據自身機能狀況和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意願與需要,在體育教育目標一致性的前提下,採用多種變通的教學形式、方法,進行鍼對性的體育教育。

個性化體育教育改革探討教育教學論文

關鍵詞:體育教育;個性化;教育改革

1個性化體育教育的理念1.1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生是體育教育活動的主體,由於人的個性不可能同時在體育教育中得到同化,他總是為自己留有“可能性的範圍”,有人視其為“惰性”,傳統的體育教育很難對他所保留的範圍起作用。如何才能接觸到他們保留的範圍,對他們產生更多的影響效應?重要的是體育教育應符合學生的整體發展,要考慮學生的需要,做到以人為本。

1.2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個性化體育教育強調發展學生個性潛能的優勢,認為每一個人內在應該具有亮點,運動實踐可以幫助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一條最能發掘學生個性潛能的途徑,為此,體育教育需要實現開放性。首先,注重學生心靈的開放,在教學中喚起學生的自然性,將自我個性體現出來,快樂地學習。其次,突出教學的選擇性。

1.3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實效性。體育教育不應僅是用有限的運動形式和方法作為學習和考試的內容,而應該保持和激發學生的自然興趣和激情,使每個學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使所學能夠對學生的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需要、天賦等都有影響作用。在體育教育中,需要學生通過體育教育過程及途徑,以及通過掌握體育經驗、知識而獲得運動體驗,需要學生對體育教育積極地再生產,即積極練習和積極運用。

1.4培養良好的個性素質,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獨特的個性,需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通過要求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並利用個體出於自尊的需要———總希望在競賽中勝過他人這種普遍性的個性心理特點,來引導激勵和強化學生的某些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由於競賽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合理、正確地安排學生參與一些競賽活動,將有助於加速某些社會化內容的程序,使其多種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獨特個性,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的,新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要求人與人之間靈活協調、互幫互助,學會組織與管理,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關心。這不僅是集體合作性的培養,而且是德性的學習。

2個性化體育教育的實施

2.1體育教育者應把握時機,抓住感染、暗示、模仿等具有影響力的方式感染方式在群體中起著一定的`整合作用,表現為:學生不是通過有組織的蓄意壓力,而是無意識地接受他人行為模式、服從這種模式。這種無意識的服從是通過傳播某種情感狀態體現的,它會因多次“反映”而得到加強。感染具有即時效應,如比賽時“加油”助威,可以使運動場上下達到群情激昂的程度。有學生在學習總結中談到:在一次中長跑練習中當跑到精疲力竭時,聽到老師鼓勵“,加油啊,已跑完一大半的距離了”,突然來了精神,奮力跑完了全程且感覺十分良好。感染還具有延持效應,如班上有一名各方面都十分優異的班幹部堅持長跑鍛鍊,最後竟然帶動了班上大多數同學參加長跑,養成了自覺鍛鍊的習慣,使班集體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習成績優異,身體健康。教學中的感染性不可缺少。作為教學主導作用的教師,能夠全身心的投入,有良好的教法,明智恰當地處理教學中的問題,就可以產生感染。所以,通常認為上體育課應該是“學生一身汗,教師也是一身汗”的教學效果才好。

2.2多樣化的教學、可選擇性的課程。

2.2.1精神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實現自我精神追求的方式,與人分享精神體驗的方式,盡情地進入和諧狀態。

2.2.2價值課程內容:考慮到學生生存的複雜性和變化的社會環境,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在運動中獲得價值,找到人生的意義。雖然運動中獲得的價值不能直接在工作、學習中體現出來,但在獲得價值時,被激發的潛在能力會發揮出來,幫助找到自己的位置。

2.2.3情緒課程內容:教學是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就是要創造性地開發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喚醒學生的人格化解焦慮、憤怒、驚恐等不良的情緒,使之處於愉悅的身心狀態。

2.2.4超越自我課程內容:體育運動中的隨心所欲是在嚴格的規範下實現的,如動作的完成要符合力學的原理;集體性的對抗要遵循規則;相互的協作配合需要搞清自己的角色及職責。只有真正地帶著理智去行動,才能體悟個性的自由和超越。

2.2.5人際交往課程內容:藉助運動發展良好的交往關係,在協作中履行自己的責任,體悟人的交往互動所產生的效能,進而理解人與社會集體的關係和交往意識。信任和具有智慧地處理面臨的問題,是自我在人際關係交往中成長的根基。

2.2.6體育素養課程內容:體育素養會改善人的觀念、生活方式和情感。它可以作為工具,調節人的身心趨向良好的狀態;它可以作為途徑,去發展自己未知的部分使人格趨於完善。

2.3個性化體育教育的最終的目的是人格完善。在競技中人會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天性,此時最能審察一個人的行為特徵,要對人的行為進行改變,也是這個時刻。一種劣效能在激烈地競爭中體現它的改變,如集體競技不考慮其他成員,只為了表現自己,後來變得善於與別人協作,這說明他是真正的改變。

3個性化體育教育強調學生學會學習3.1樹立適應未來的教學觀。體育教育不能把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和知識作為學生的終極目標,而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某些技術、技能和知識中,學會學習。通過學習,喚起學生的潛在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杜威認為,單純地把積累知識與教育等同起來是荒唐的“,在學校中獲得知識的真正目的是當他需要的時候,尋求怎樣獲得知識,而不是知識本身。”教學實踐表明,現在的大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原因在哪裡?在於教師的教學大多是一種競技體育模式,其內容完全是圍繞幾項競技目標而進行教學。雖然是為了學生,但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它偏離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後者是從每個學生身心基礎出發去發展,不僅是體能的發展,而且是身心的養育及綜合能力的培養。

3.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體育運動具有自我操作性特點,人在自我操作下實現各種體育運動,並在各種運動狀態下,學會生存發展。

操作雖有特定的運動形式,但運動形式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它只是此岸到彼岸的舟楫。通過運動對身心狀態、生理水平、運動素質產生影響,使之獲得適應未來的學習能力才是根本。授人以漁,可以用學習的遷移原理來解釋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4結論與建議

4.1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必須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教育”,這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讓其揚長避短,獲得各自的最佳個性發展,學生的學習亦將更為主動,更加生動活潑。

4.2發展學生個性是素質教育固有意義,只有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素質教育才能擺脫“應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陰影,在適應現代化建設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4.3良好的個性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潛在動力,學習效率的提高,需要每個學生個體去完成,學生的個性不同導致學習效率上的差異。如果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必將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一種自覺。

參考文獻

[1]方建新.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問題初議[J].學校體育.

[2]陳學法.個性培養與素質教育[J].教育研究.

[3]周學榮.論體育與個性優化[J].中國教育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