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專題片語言的解說詞分析

才智咖 人氣:2.82W

電視專題片,顧名思義,也就 是專門對某一類問題或現象進行專題報道的電視節目。電視專題片的範圍極為廣泛,包括人物專題片、會議專題片、歷史專題片等。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視專題片語言的解說詞分析

 摘要電視深度報道最常用的節目形式就是電視專題片。電視專題片的特點是聲畫結合。這就意味著,電視專題片的語言運用在電視專題片的製作中佔據著重要位置。電視專題片的語言與畫面是相輔相成的,聲音配合畫面做到最完美的闡釋。結合實踐經驗,闡述電視專題片中語言的運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語言;運用

專題片與紀錄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專題片確立了主題之後,蒐集與之有關的主題內容後再進行編輯,而記錄片則是在主題沒有確定的情況之下,用客觀的鏡頭去陳述一個事實,是對於一個客觀事實的主題昇華。因此,兩者在語言的應用上也會有所不同,一個好的電視專題片往往是需要優秀的語言運用與豐富畫面的完美結合。

一、電視專題片的採訪語言

1.1採訪語言是電視專題片中的重要語言形式。最初的電視專題中,很少有采訪語言,大多都是用解說詞和畫面組合而成,隨著專題片的不斷髮展,這樣的形式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對節目的要求。採訪語言的出現可以有效地解決觀眾對於問答形式表述的渴望,也可以解決解說詞的單調性的問題。專題片的拍攝通常是在主題確定了之後進行的,因此都是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採訪,而且與解說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專題片中語言敘事的重要部分。

1.2紀錄片中的採訪語言大多都是隨機的,而專題片的採訪是在背景選好的情況下,或在演播廳內,或者是選擇能夠反映事實的採訪物件和地點。採訪者所提出的問題是設計好了的,被採訪者只能在一個侷限的範圍內回答問題,無法發散思維。因此,採訪語言的運用,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都會存在著一定的主觀帶入色彩。一般情況下,採訪語言的運用比解說詞佔用專題片的時間更多一些,因為與解說詞相比,採訪語言的運用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讓受眾更加相信專題片中所報道的內容。採訪的物件大多數人都是貼近生活的觀眾,他們所談論涉及到的問題是作為一個受眾的親身體會,對此有著深入的瞭解,可以準確的說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地方的被採訪者是當地的群眾用方言陳述,讓觀眾感到真實、親切、可信,這些都非常直觀地表現出採訪語言的獨特性。

1.3例如,有關封閉的農村的專題,有的人是用解說詞來說這裡的風土民情,有的人則通過採訪那裡的人,用當地人的語言來介紹,二者表達出來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可能會讓人覺得缺少真實感,後者給人感覺很真實,而這隻有經過實地採訪後才能體現出來。採訪語言的運用大多是反映電視專題片中需要表現的一個部分,為了受眾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專題片的主題思想,在採訪語言的前後通常會有解說詞,這樣整個專題片的內容會比較的完整。所以,在運用採訪語言的時候要組織安排對應的解說詞,而且當採訪語言的內容過長的時候,需要通過語言的轉化,讓這段話裡既有解說詞也有采訪語言,還有豐富的畫面,使內容更加的生動具體。

二、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

解說詞,是作用於觀眾聽覺的語言形態,也是專題片中的重要敘事因素。與單純的文字創作不同,它需要的是解說詞要與電視畫面的完美結合,能夠讓觀眾理解專題片的主題內容的同時,還可以加深受眾對專題片的認知和感受。

2.1解說詞與電視畫面相輔相成

電視專題片中的語言向來都不是獨立的,它需要與畫面結合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作品中是畫面重要還是聲音重要,這個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斷的話題。畫面具有直觀性、可感性、衝擊性,可以調動受眾的情緒,但是光靠畫面無法完整的將電視專題片的主題表達出來,這就必須依靠解說詞來補充。同樣的,只有聲音沒有畫面很難吸引受眾。所以,在電視專題片中,解說詞與電視畫面是互為作用、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解說詞作為電視畫面的.說明與補充,是電視節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畫面進行了解釋說明,通過解說詞讓觀眾對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予以說明,對觀眾不瞭解的新聞背景加以補充等。另外,當直觀的電視畫面無法傳達一些深刻的哲理或揭示深層次的內涵時,解說詞可以直接且準確地將其表達出來,為普通的鏡頭增加說服力,使整個節目的主題得以深化、昇華。所以,一部優秀的電視專題片需要解說詞與電視畫面完美的統一。像晉中廣播電視臺《廉政聚焦》欄目組製作的《責任》節目就因其聲畫的完美流暢結合而獲得了國家級電視專題節目類二等獎。

2.2解說詞是對畫面的補充

解說詞不是畫面的解釋與說明,它是對畫面的主題思想的補充,通過解說進一步說明專題片的中心思想。專題片的製作是從設計構思到整理素材再到拍攝最後到編輯都是有明確分工的:哪些內容是需要通過畫面來表現,哪些內容是需要由解說詞來說明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解說詞與畫面之間的配合與補充。能看見的現場直接用畫面來直觀的傳達,當畫面轉述出現了難點時,就要充分的運用解說詞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車禍,畫面通常只能展現出事後現場,而車禍的具體過程只能通過用解說詞來述說。這個時候解說詞就補充了畫面的不足,交代了畫面難以表達的內容,提供了更大的資訊量。

2.3解說詞要少而精

一個好的解說詞不僅要承上啟下、生動優美,最主要的是言簡意賅。在既能充分表達主題思想的同時,更要含義意味深長、引人入勝,給觀眾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想象,而不是機械地接受。因為電視不具備報紙的復讀性和版面的時間性,它更強調印象。所以,在電視節目中,解說詞中無關緊要的細節部分要省去,解說應該要圍繞核心事實來說明。值得注意的是,解說詞只能佔畫面時間長度的90%,解說詞要有留白。通常一條一分鐘的新聞,最多需要用55秒解說。對於有些比較精彩的畫面,更多應用鏡頭畫面來說話,有時解說的長度不到一半也是可能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專題片的製作離不開語言的運用,一篇優秀的電視專題片離不開言簡意賅的解說詞,也離不開質樸的採訪語言,兩者的結合再運用到畫面中去,使專題的內容生動,讓人看了之後振奮、引發思考、喚起遐想、回味無窮。所以,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不能只注重影象、畫面,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要深入採訪、融入真情、錘鍊文字功夫,做好電視專題片。

參考文獻

[1]劉雅華.論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語言特色[J].新聞傳播,2011(2):143.

[2]趙斌.淺談電視專題片的語言風格[J].青春歲月,2013(13):186.

[3]丁卿.電視專題片的語言[J].視聽縱橫,2008(6):78-79.

[4]潘博.淺論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語言特色[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9):146.

[5]邱靜.怎樣實現電視專題片的“電視化”[J].新聞愛好者月刊,2012(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