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的關係

才智咖 人氣:2.39W

論文關鍵詞: 數字 傳統圖書館 關係

探討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的關係

論文摘要: 數字圖書館作為通過Internet連線的數字資料庫群、讀者瀏覽並利用資訊的平臺,它突破了時空限制,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將資訊最豐富、最快捷地提供給讀者使用,從而成為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由於受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數字圖書館建設尚無法全面鋪開,於是傳統實體圖書館在實際工作中仍需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剖析,試圖為網路時代的圖書館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隨著技術、數字儲存技術、現代技術及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圖書館這一更為科學、先進的資訊服務系統得以誕生。與傳統圖書館迥然不同的是,通過數字化的資訊系統,它將分散於各種載體、不同位置的資訊資源以網路化方式相互連線,及時地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顯然,為使用者提供更廣泛、更先進、更便捷的資訊服務是數字圖書館有別於傳統圖書館的突出特點。但是由於受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數字圖書館建設之觸角仍有侷限:除了某些資金雄厚的高校館和館進行了相應建設外,尚無法整體推進、全面鋪開。因此,圖書館核心工作仍然需要依靠傳統圖書館的積極參與來完成。由此看來,在“數字圖書館”一詞廣泛流傳的今天,認真分析研究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的關係仍然頗有必要。

1。遞進關係:從圖書館事業發展看,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蓬勃發展的必然。

圖書館自誕生以來,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從古代圖書館、近代圖書館、現代圖書館乃至於數字圖書館的變遷,圖書館大體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在我國,公元前13世紀的殷商時代,王室就有了儲存典籍的地方,其實這就是萌芽中的圖書館雛形。而到了漢代,建立收集藏書的“天祿閣”,編撰我國最早的藏書目錄《七略》等做法則標誌著我國圖書館已初具規模。盛唐時期由於、、、科學的發展,更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興盛,當時曾建有著名的弘文館、崇文館等藏書室。從宋代到清代,我國古代圖書館進入了繁榮時期,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推動了圖書館業的發展,《四庫全書》的編撰完成應該說是我國古代圖書最大規模的一次彙總。

1840年戰爭之後,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封建文化日趨沒落,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的思潮日漸興起,封建時代的藏書樓已不適應發展的需要,逐漸走向解體,此時出現了面向社會開放的圖書館,如1902年浙江徐樹蘭仿照西方公共圖書館的模式創辦的古越藏書樓,1904年建立的湖南省圖書館等都標誌著近代圖書館時代的到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圖書館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現代圖書館時期。這時的圖書館不僅要為讀者提供以卷冊為單位的原始文獻資料,而且要對所有收藏的知識進行加工,以滿足讀者的需要。顯然,此時的圖書館除具有儲存文化典籍、普及科學知識、進行社會職能外,還增加了資訊的選擇、傳遞、交流以及智力資源開發的職能。

數字圖書館是一個分散式的大型知識庫,即以分散式海量資料庫為支撐,基於智慧檢索技術和寬頻高速網路技術的大型、開放、分散式資訊庫群。它改變了傳統圖書館靜態書本式文獻服務特徵,實現了多媒體存取、遠端網路傳輸、智慧化檢索、跨庫無縫連結,創造出超時空資訊服務的新面貌。

應該講,數字圖書館的出現是傳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結果,即如果沒有傳統圖書館做鋪墊,便沒有數字圖書館的今天;如果缺乏傳統圖書館做依託,便沒有數字圖書館順暢運轉;如果沒有傳統圖書館的繁榮,便沒有數字圖書館的發展。由此可見,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既有密不可分的依賴關係,又有以此為基點逐步向前發展的遞進關係。

2。涵蓋關係:從圖書館服務手段看,數字圖書館集合了傳統圖書館的核心內涵。

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在資訊時代的發展,它不僅囊括其他資訊資源供給單位諸如博物館、館的功能,成為公共資訊樞紐,而且最根本的是其仍然包含著傳統圖書館向社會公眾提供相應服務的功能。

在傳統圖書館的服務過程中,往往是通過合理建設館藏、開發文獻資源及運用豐富服務手段為讀者提供周到的資訊服務。首先,圖書館要依靠認真細緻的讀者來了解閱讀需求和閱讀傾向,據此確定入藏圖書的品種和數量,使館藏文獻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其次,通過對館藏一次文獻進行二次文獻、三次文獻的加工,開展定題、專題資訊服務。同時,利用豐富多彩的服務手段來吸引各個階層的各類讀者。

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變的突出特徵就是工作重心從收藏向獲取轉移,從文獻描述向文獻傳遞轉移,從提供文獻線索向提供分析加工後的'資訊產品轉移。在數字圖書館條件下,圖書館的資訊和內部機制將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傳統館藏內涵的擴大和豐富的虛擬館藏的引入,圖書館必然要在原有傳統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服務內容和服務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圖書館不僅要發展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還要推出更多的基於網路環境的服務手段,來拓寬圖書館資訊服務的範圍,形成多元化服務的態勢。從服務這個角度來看,可以這樣說,數字圖書館既有繼承與擴充套件的關係,又涵蓋了傳統圖書館諸多內容。

3。並存關係: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短期內仍無法相互替代。

圖書館收藏文獻、書刊資料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科技的進步,圖書館收藏文獻的品種不斷豐富,除印刷型出版物外,數字化文獻出版物也成為圖書館的收藏物件,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圖書館的發展,還會有這樣那樣的新生事物,因此,那種認為圖書館要轉型,紙質文獻要消失的諸多說法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美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蘭開斯特是無紙社會的積極鼓吹者,被視為圖書館消亡論的代表人物。但到了90年代中期以後他改變了初衷,他在“關於無紙社會的再思考”一文中寫到:“從以紙為載體過渡到以為載體的交流令人神往。然而隨著過渡的實際進行,我對其發展和意義變得不再熱情滿懷,並且在過去的幾年甚至變得敵視。”

事實上,不論是紙質,還是電子化的形式,其實都是資訊的載體。一種載體很難一下子消失,載體的存在和消亡都必須取決於社會對它們的依賴程度、需要程度。尤其在網路、計算機尚無法普及的很多地區,紙質文獻仍然大放異彩。儘管數字圖書館是圖書館最終的發展方向,但我們可以看到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並存的現象肯定會持續下去。究其原因,一是既然紙質文獻不可能立即消失,那麼眾多以紙質文獻為主要館藏的圖書館就有了用武之地;二是傳統圖書館有著數字圖書館所沒有的優勢。安靜清新的閱讀環境,濃厚親切的人文氛圍絕不是敲打鍵盤可以得到的;三是傳統圖書館所開展的特色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相形見絀的,這是因為在圖書館與讀者友善的接觸中產生的服務效果,數字圖書館通過螢幕或者介面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呂芸芳,程斌。“超星”數字圖書館的創舉。圖書館建設,2002。5。

[2]盧共平,汪善建。論數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圖書館建設,2002。3。

[3]程妮。冷觀數字圖書館熱潮。圖書館建設,2002。5。

[4]唐克文。數字圖書館發展模式分析與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2。

TAGS: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