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調水調沙利弊之我見

才智咖 人氣:1.38W

  【論文關鍵詞】黃河  調水調沙  利與弊  解析

黃河調水調沙利弊之我見

【論文摘要】黃河泥沙是黃河洪水威脅的癥結所在,是黃河治理的難點。黃河的防洪思想、防洪技術、防洪戰略決策都著眼於這一點。為確保黃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積、不斷流,確保我國發展和沿黃地區的生命財產安全。黃河委員會創立了舉世矚目用水治沙的先河。“調水調沙”的設想經過實踐的考驗,正一步步走向成功,對防洪、治河、減淤等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具有較大的效益。但是,筆者認為,在看到有益方面的同時,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利因素,現結合實際,就調水調沙對黃河下游河道產生利弊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見解,僅供同仁參考。

1黃河泥沙的危害

黃河水患,根在泥沙。這條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鬥水七沙”之稱,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進入下游,其中有4億噸淤積在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釐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高出臨河地面4-6米,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懸河”如同懸掛在下游兩岸頭上的一個大水盆,嚴重威脅著我國經濟發展、穩定和沿黃地區的生命財產安全。

2什麼是調水調沙
  所謂調水調沙,就是在充分考慮黃河下游河道輸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庫的調節庫容,對水沙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適時蓄存或洩放,調整天然水沙過程,使不適應的水沙過程儘可能協調,以便於輸送泥沙,從而減輕下游河道淤積,甚至達到沖刷或不淤的效果,實現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奮鬥目標。

3調水調沙有益方面

3.1黃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線沖刷。黃河下游的主要特徵是善淤善徒,特別是主槽淤積越多,洪水威脅越大,沖決徒變的可能性亦越大。而9次調水調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線的沖刷。最明顯的是山東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沖刷。前三次調水調沙實驗,艾山至利津段的總沖刷量為0.38億噸,徹底消除了人們普遍擔心的“衝河南、淤山東”的疑慮。同時,調水調沙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自然狀態來水輸沙,平均輸送每噸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實施科學的調水調沙,平均輸送每噸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這樣看來,利用水庫的水流和落差,進行人工排程沖水衝沙,其作用和價值是十分巨大的。

3.2黃河下游行洪能力和過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態得到調整。9次調水調沙的另一個顯著的功效,就是黃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2002年調水調沙前,下游主槽最小過流能力為1800 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經恢復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達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險情”的狀態初步得到改善。同時, 不僅使河道過水流量加大,而且因為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黃河下游沿黃灘區的老百姓心態得以平和,安居樂業。

3.3改善了河口生態,增加了溼地面積。溼地是地球的腎臟,具有“納汙”和“排毒”的功能,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要素。沒有溼地,人類就會失去兩棲動物、鳥類動物以及植物等等眾多朋友。由於上世紀黃河的多次斷流,也造成了黃河入海口溼地萎縮的局面。通過9次調水調沙,不僅保障了黃河在新世紀不斷流,並將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黃河入海口近幾年生態系統不斷改觀。2008年,溼地核心區水面面積增加3345畝,入海口水面面積增加1.8萬畝;2009年溼地核心區水面面積增加5.22萬畝,入海口水面面積增加4.37萬畝,地下水位抬高0.15米。同時植物繁茂,縱多兩棲動物和鳥類迴歸,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景觀。

3.4昇華了先賢們的治黃理論,豐富了治黃方略。在千百年的'治黃過程中,治黃方略紛呈,理論不斷。有的理論束之高閣,有的方略欲施即止,有的理論區域性實施,有的方略難以轉化。而目前黃河水利委員會實施的調水調沙,應該說是傳承了先賢們治理黃河的成功經驗和理論,並站在先賢巨人的肩膀上向治黃的偉業高階攀登,但又與時俱進,實施了大膽的創新,昇華了先賢的理論。今天,黃河人能夠借鑑先人的理論和經驗,準確地利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條件,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為治黃探索了新途徑,不能不說在傳承中有發展,在弘揚中有昇華,在實踐中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