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層面看股權融資偏好

才智咖 人氣:1.51W
從制度層面看股權融資偏好
我國上市公司存在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這點也可以從我國近幾年來證券市場的融資情況看出。然而,西方的融資優序理論研究表明,其公道的融資順序為:內部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在資本市場高度已開發國家,基本上遵循了以上的啄食順序理論,而在我國,卻得出了與之相反的結論。國內的學者相繼對此題目進行了理論和實證方面的研究,黃少安、張崗(2001年)將其直接動因回結為股權融資本錢低,其深層的原由於制度和政策。閻達五、耿建新(2001年)以為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理層的約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使得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本錢過低,上市公司經理層過分追求資本的控制權,而非專注於企業投資的回報。陸正飛、葉巨集濤(2004年)以為除了融資本錢低外,資本規模、企業業績、自由現金流以及公司控制權等因素對企業內部人的融資決策也有影響。
  本文以為股權融資偏好的根本原因是由制度性因素而引起的,並對其所產生的效應進行分析,從而給出相應的建議。
  
  一、制度性因素對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分析
  
  制度經濟學以為: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是正式的法律、法規、政策等,以及具有約束作用的組織規則等;而非正式制度是指習俗、道德規範、文化、宗教、觀念、意識形態等。制度安排的出現就是為了約束經濟人的行為。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存在著以下制度性因素影響著我國的股權融資:
  
  (一)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
  公司的治理結構是指經理、股東、債務持有者之間的契約關係,有什麼樣的融資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公司治理結構,融資結構的公道確定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礎;反過來,公司的治理結構又嚴重的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是股權結構,就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國有企業佔了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國有股一股獨大,國有股東事實上的缺位,從而使上市公司偏好於股權融資。
  (1)國有股“一股獨大”。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上,股票融資的缺點之一是分散公司的控制權,導致公司有被惡意收購的危險。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國有股一股獨大,股票市場中的中小投資者則屬於弱勢群體,由於股權的分散,在股東大會中即使投了反對票也不會改變企業重要的決策,因此,基本上不存在分散控制權方面的風險。相反,相對於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增加了經理層可供自由支配的現金,又避免了由於還本付息企業可能破產的壓力。
  (2)國有股東缺位,內部人控制。國有股佔據著主要位置,但卻沒有完善的監視機制,由於國有股股東的普遍不到位,嚴重削弱了股東對經理層的約束,從而造成內部人控制的現象。對於治理層來說,一方面,債務要求企業用現金償付, 它將減少經理可用於享受其個人私利的“自由資金”,增加債務的同時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破產本錢,企業一旦破產,經理就會喪失其在職利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沒有分紅派息的壓力,同債務融資必須還本付息的硬約束相比,股權融資則是一種軟約束,其並不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因此,上市公司的治理層自然將股權融資作為一種長期的無需還本付息的低本錢來源,從而偏好股權融資。
  
  (二)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不健全
  (1)股票市場不成熟,企業投機現象嚴重。首先,股票市場存在著圈錢的現象,上市公司的市價遠高於每股盈餘,上市公司並不擔心股票再融資所引發的股價的下跌,相反,由於股票市場的不健全,股價倒有上升的趨勢,中小投資者更多考慮的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從而也可以從市盈率的上升中得到額外的好處。其次,現階段中國的怪現象,企業都有佔有錢的欲看,有很多企業都是先拿到錢再找專案。企業也將股票融資視為免費的午餐。再次,證券市場的機制不健全,廣大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功能並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2)股權結構不公道,國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同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上有著其特有的中國國情:佔股票市場三分之二的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晏豔陽、陳共榮(2001年)的研究指出,國家大股東的股份不能在二級市場上正常上市流通,不可能獲得資本利得收進,因此不會關心配股造成的股價下跌。正是由於中國股權結構的'這種根本性缺陷,大股東和代理人根本不在乎企業配股造成的價值損失,從而偏好於股權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