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才培養模式兩階段教學條件銜接問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5W

摘要:針對“4+1”人才培養模式中,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兩階段在教學條件的銜接方面存在的建設水平不均衡、與部隊實際脫節、建設經費來源單一、缺乏資源共享機制等問題,作者提出改變辦學思想、拓寬建設途徑、增加聯教聯訓的對策建議,以期不斷增加兩階段有效銜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4+1”人才培養模式兩階段教學條件銜接問題論文

關鍵詞:學歷教育;任職教育;教學條件;銜接

0引言

“4+1”人才培養模式,開創性地走出了一條軍事專業人才分段式培養的新路子,而不同階段的銜接問題直接關係著人才培養質量。研究其培養過程中普通本科教育階段和軍事任職培訓階段的邊界銜接問題,是我軍現代化軍事教育領域所面臨的一項嶄新課題。查閱大量資料顯示,針對普通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的銜接問題,在學科專業銜接、課程銜接、教員銜接等方面都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研究,但對於教學條件的銜接問題鮮有論述,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此予以分析和論述。

1相關概念界定

1.1“4+1”人才培養模式

“4+1”人才培養模式,是由過去單純的學歷教育院校實施4年一次性完成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向學歷教育與軍事任職教育分段實施的培養模式轉變。首先在軍隊學歷教育院校或地方普通高校完成大學4年的本科學歷教育,之後,再根據任職崗位需要分流到相應的軍隊任職教育院校完成1年的軍事任職教育[1,2,3]。這種培養模式更加符合軍事人才成長規律,也使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具有寬厚的科學文化基礎,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崗位任職能力,較好地適應了部隊建設長遠發展需要。

1.2普通本科學歷教育

針對本文研究內容,這裡普通本科學歷教育專指依託軍隊學歷教育院校完成的4年本科學歷教育和委託地方普通高校完成的4年本科學歷教育。軍隊院校所承擔的學歷教育,由研究內容決定,此文專指由軍隊院校負責實施的4年本科教育部分,其學生被稱為“合訓學員”,分到任職教育院校後被稱為“分流學員”。委託地方普通高校所實施的本科學歷教育,主要針對管理、機械、計算機、航天、電子資訊、自動化控制等這些軍地通用性較強的專業,為了充分利用地方優質教育資源,同時減少軍費開支,而產生的一種委託教育模式,在這個期間培養的學生統稱為“國防生”,畢業後分流到軍隊任職教育院校接受1年的崗位任職教育,習慣上被稱為“國民教育”學員。

1.3軍事任職教育

軍事任職教育從本質上說屬於職業教育範疇,“主要是為了使培訓物件獲得適應某一特定軍事工作崗位需要的能力而進行的專門教育”。由於適用的範圍是軍事專業人才培養,所以實施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軍事特色,故又被稱為“軍事職業教育”。在我軍提出“軍事任職教育”概念的初衷,主要是為了區別於地方的“職業技術教育”。本文“軍事任職教育”所指僅為“4+1”培養模式中後一階段為期1年的軍事任職教育。

1.4銜接問題研究

在“4+1”人才培養體系中,雖然普通本科學歷教育和軍事任職教育是在不同的階段實施,更甚至在不同的院校進行實施,但其總體目標是一致的,綜合考慮應該從統一系統的角度出發,把普通本科學歷教育科學的定位為軍事任職教育的基礎,以使受教育者具備必要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為目的。而軍事任職教育是普通本科學歷教育的繼續,是具有明確崗位工作定位的畢業學員,為適應第一任職崗位而進行的專業教育,以使培訓學員初步認清工作崗位、搭建合理知識結構、提高對應工作素質、掌握實際任職能力為目的。如何有效銜接普通本科學歷教育和軍事任職教育兩個不同階段,使軍事人才同時具備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勝任本職崗位的能力素質,是“終身教育”思想在新時期軍事教育中的重要體現,也是推進軍事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優化,不斷適應新軍事變革背景下的重要舉措[4]。

2教學條件建設銜接存在的問題

在“4+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由於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大多不在同一個院校完成,這就造成兩個階段承擔教學任務的院校往往從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出發,忽略了“4+1”這種教學模式的整體性和繼承性,致使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二者之間出現了過於獨立的現象,體現在兩階段的教學條件方面做不到有效銜接,致使教育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培養的人才達不到部隊需求[5]。教學條件是人才培養實施的硬體,是人才培養體系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近幾年的建設,無論是軍隊院校還是地方高等教育院校,都在教學硬體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對於優質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單純針對“4+1”人才培養模式而言,在教學條件銜接方面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學條件建設水平不均衡。長期以來,我軍院校一直是重學歷教育,輕任職教育,前期建設無論是在總部下達的學科建設專案,還是學院自籌經費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側重點基本都是以學歷教育專業為主,致使任職教育專業教學條件往往要從水平上來說低於學歷教育專業,而從實際來講,“4+1”人才培養模式中,任職教育階段才是最貼近實際工作崗位的教育階段,對教學實施過程中實踐性、適用性等要求更高,現階段的教學條件倒置的現象,必然會制約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二是教學條件建設與部隊實際情況脫節,尤其在裝備建設方面體現更為明顯。近幾年,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以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軍武器裝備以及配套設施裝置不斷更新換代,對相應的操作、維修、運輸、倉儲、管理等環節人才的要求也隨之而不斷提高,但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軍隊院校所配備的往往是比較老的舊型或已換代的裝備和配套設施裝置,教學實施過程中,崗位針對性達不到人才培養目標要求[6]。三是教學條件建設經費來源單一。無論是學歷教育院校還是任職教育院校,在教學條件建設方面,一般都靠總部的專項建設撥款這樣唯一途徑來實施,申報、批覆、撥款、招標採購、合同簽訂、檢查驗收等程式週期較長,建設經費掌握靈活性差,對於儘快改變我軍院校長期積累而成的一些現狀,效果緩慢。四是教學資源不能達到有效共享。各學歷院校之間、學歷院校與任職教育之間、院校與用人部隊之間缺乏資源共享的機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從本位主義出發,緊緊摟著自己的資源,不能做到取長補短,培養人才在能力素質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7]。

3解決教學條件銜接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四點教學條件的.邊界銜接問題,應該從多方面入手,考慮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各項影響因素,群策群力,統籌解決。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研究後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第一,改變傳統辦學理念,加快院校教育向任職教育轉型步伐。這就要求從多個層面(總部、軍兵種、基層用人單位、院校、專業系等)上,真正的將任職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一定高度,按照新時期軍事專業崗位人才培養基本要求為牽引,從多個角度(財力、物力、人力)加大投入,加快推動任職教育專業條件建設步伐。第二,拓寬軍隊院校教學條件建設途徑。打破原來單一依靠總部專項撥款建設的現狀,靈活運用軍地共建、依託科研開發專案進行條件建設、用人部隊合作共建、總部統一協調輪轉裝備等多種途徑,積極尋求教學條件資助建設專案。第三,適當加大聯教聯訓力度。所謂的聯教聯訓,是指院校與院校、院校與部隊(訓練機構),充分利用院校師資和教學科研優勢,部隊訓練和武器裝備優勢、訓練機構場地和訓練條件優勢,共同開展的一種聯合教育訓練形式。主要包括觀摩見學、聯合教學、聯合演練、聯合攻關等形式(參訓【2012】870號檔案:聯教聯訓實施辦法)。其中明確指出,概念涉及“院校”,包括軍隊院校,也包括一些基礎較好的地方院校,但主要目標是過硬的軍事人才培養。“聯教聯訓”的有效實施遵循軍事人才能力素質生成的客觀規律,能夠確保軍隊院校教育緊貼部隊作戰訓練需要,緊貼部隊建設發展的需要,緊貼學員崗位任職的需要。其主要特點就是整合共享多種優勢資源,發揮院校與部隊的各自不同作用,統籌規劃人才培養路徑,不斷提高軍隊院校培養學員的任職能力水平[8]。

4總結及展望

“4+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普通本科學歷教育與軍事任職教育的順利銜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發展,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的提出到成熟和發展,是一條長期而曲折的道路,這需要大量教育工作者數十年甚至幾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無一例外。我軍實施“4+1”軍事專業人才分段培養的模式建設,雖然在前幾年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仍然處在“建設初級階段”,大部分制度建設以及條件建設還都不完善,尤其在普通本科學歷教育和軍事任職教育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商,如何以學員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做到兩階段“五年一體化”的無縫銜接,是我軍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力推行任職教育所面臨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洪慶根.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教學模式新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2]全軍軍事術語管理委員會.軍語[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3]董會瑜.現代軍校教育學教程[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

[4]張蕾.談後勤院校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的有機銜接[J].後勤學術,2014(6):82-84.

[5]陶繼民.淺議軍校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的銜接[J].社會縱橫,2012(3):42-44.

[6]周道雷.任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

[7]陳飛.試析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之異同[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9(6):18-21.

[8]王子欣.軍隊院校任職教育反思與訴求[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