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城市園林綠地植物景觀建設

才智咖 人氣:2.34W
談城市園林綠地植物景觀建設
  摘要:城市生態環境是一個綜合的多元的動態因素,它與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結構及城市物流與能流相聯絡;城市土壤構成因素複雜,已改變了其自然效能;城市建築密集,高層建築增多,光照、水分狀況複雜,熱島效應又十分突出。因此,在綠地景觀營構時,不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態特性,更要考慮城市的特殊生態條件,才能保證植物生長茂盛,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
  景觀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完善的城市綠地景觀營構,既要考慮其生態習性,又要熟悉它的觀賞性;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質地、美感、色澤及綠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種類間的組合群體美與四周環境協調,以及其所處地理環境條件。城市綠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構成多樣化的園林觀賞空間,造成不同的景觀效果,為城市景觀增色添輝。選擇合理的植物,是綠地景觀營構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形成城市綠地風格,創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
  城市生態環境是一個綜合的多元的動態因素,它與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結構及城市物流與能流相聯絡;城市土壤構成因素複雜,已改變了其自然效能;城市建築密集,高層建築增多,光照、水分狀況複雜,熱島效應又十分突出。因此,在綠地景觀營構時,不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態特性,更要考慮城市的特殊生態條件,才能保證植物生長茂盛,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1、建設生態園林
  當前各國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是向著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發展,而園林設計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貼近人。認識到植物生態環境的存在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這樣以研究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作用及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園林設計思想便開始逐步形成並迅速擴張。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學互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和競爭等作用)為指導而建設的綠地系統。在此係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複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態特徵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從而可以充分利用陽光、空氣、養分和水分土地空間等環境資源,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有序、穩定的關係,進而塑造一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互動的生態環境。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的迅速發展,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人們有了進一步認識。建設生態園林是園林發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園林建設當中,模仿自然生態景觀,通過藝術加工,創造出既美麗又具有降塵、降噪、放出氧氣等多種生態功能的園林景觀。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在園林中減少小品、道路、廣場等,以植物造景為主,增加群落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
  建設生態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木本植物為骨幹的生物群,由喬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綜合而成的微觀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聯絡的生態網路,涵蓋了巨集觀城市系統,發揮了吸碳吐氧、調節溫度與溼度、消噪除塵、殺菌保健、吸收有害氣體、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發揮綠地水迴圈、防震避災等生態功能。生態園林建設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指導下,人類與生物的接近程度將成為綠地衡量標準的重要尺度,以植物造景為主,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建立多種型別、多種功能、豐富多樣的景觀,最終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合理的複合植物生態群落,達到生態美與藝術美的和諧統一。
  2、應用生態美學理論指導城市園林建設
  生態園林美學,是研究以人為本的現代城市生態風景園林多維空間藝術景觀造型的審美特徵和審美規律的一門多邊科學。中國風景園林是多維空間的藝術造型,有史以來就始終堅持在以謳歌自然、推崇自然美為特徵的美學思想體系下求發展,以期達到“雖由人作”卻“宛如天成”之審美、遊覽、環保效果。強調藝術美與自然美,形式美與內容美之辯證統一,以藝術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為目的;以形式美為框架,以內容美為核心,力求體現不是自然卻勝似自然的生態效益和人文景觀。強調動靜結合,靜中寓動,動中求靜,靜態景物中有動感,動態事物裡蘊藉著無限清幽純樸的靜謐之趣。強調遠與近、大與小、明與暗、露與藏的對比,烘托、借襯,更注重疏與密、高與低、俯與仰的搭配,尤重林冠線的變化和色彩調配。強調以植物組景為主,並追求色相與季相變化,特別注意追求形象美、層次美、風韻美。強調景物之間的相互借襯與烘托,並注重外景的親和、融合、呼應、滲透。在實踐工作中,應充分發揚光大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美學觀點,加以繼承創新和發展。
  3、增加綠量
  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增加綠量,是城市綠地景觀營構中必須考慮的生態學問題。如何用較少的綠地,增加更多的綠量,答案肯定是要選擇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強,枝繁葉茂,葉面積指數高的植物。城市綠地需要一定的草坪開闊空間,但如果大量佈局草坪,則顯綠量不足,豎向空間層次不夠豐富,生態效益也相對降低。要克服廣場化傾向,減少草坪花壇。同時,使綠化向立體化擴充套件,形成地面、牆面、屋頂多層次、多景觀的綠化景觀體系。要特別重視推行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最終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合理的複合植物生態群落,創造豐富的植物人工群落。群落是城市綠地的基本結構單元,直接決定著綠地的結構和功能。達到相對穩定的綠地覆蓋,提高綠地的空間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綠量,使有限的城市綠地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4、景觀的生態設計
  城市綠地景觀的規劃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風格多樣,量力而行”。結合和保護傳統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環境、人文資源、民俗風情,改善城市人文環境,創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風格和城市個性。能否體現城市地方特色是綠地規劃是否成功的關鍵,地方特色越強,留給遊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現在對地方的原材料、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整合運用上。綠化配置應優先選擇鄉土樹種,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態、景觀、遊憩的要求,細化綠地的功能分割槽。建設綠化景觀大道、主題公園、生態居住小區等城市不同形式綠地景觀,體觀以人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滿足居民對綠地的需求,保證城市綠地系統的開發,讓市民親近綠地,保障資源共享和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