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森林病蟲害的監測與控制

才智咖 人氣:2.51W
談森林病蟲害的監測與控制
摘要:森林病蟲害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難以估量。近年來,全國各地森林病蟲害時有發生,危害極為嚴重:一是危險性森林病蟲害擴散蔓延迅速,對我國森林資源和自然景觀構成巨大威脅。二是常發性森林病蟲如松毛蟲、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黃斑星天牛等害蟲發生面積居高不下,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三是偶發性森林病蟲害大面積暴發。做好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工作是決定我國森林群體健康成長的有利保障。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 監測 控制 措施
  
  森林病蟲害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難以估量。由於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侷限性,過去人們在控制森林病蟲災害的過程中,總存在著被動抗災的思想意識,往往在森林病蟲害暴發成災後,再籌集鉅額資金救災。《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中提出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綜合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與森林病蟲害發生發展相關的諸方面因素,但其核心內容還是落實在"預防"上,怎樣預防災害?除了營造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外,從森防理論角度來看,是要在森林病蟲害的增殖初期就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禦大災形成。要達到預防災害的目的,認真做好森林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是關鍵,只有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態,才能適時做出正確的防治決策,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達到治早、治小的目的。
  
  一、森林病蟲害的監測要素分析
  
  要做到及時、準確地監測和預報,必須把握時間、空間和人三大要素。
  1、時間要素
  把握好監測預報的時間有兩個層面的作用。一是直接影響測報的準確性。按照森林病蟲的生長髮育規律,要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和適宜的自然條件下,才表現出可視症狀或前兆特徵。如黃脊竹蝗產卵地調查,可行的時間區間在9月至次年5月,而在每年的10月左右於竹林中查詢竹下盤枝條受害嚴重、地上可見到竹蝗屍骸(如頭殼、前胸背板、足後腿節等)的地段進行調查,則可以大大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和效率。過早這些特徵尚未出現或不顯著,而過晚這些特徵又可能自然消失,使之難以分辨。二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有很強的時效性,尤其是暴發性害蟲,如松毛蟲、竹縷舟蛾等,如果不能根據準確的調查和在當地的發生規律及時發出預報,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造成大面積的災害。因此,掌握病蟲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當地的發生發展規律,適時進行病蟲情調查是做好測報的關鍵。
  2、空間要素
  從空間上來說病蟲的發生與自然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在森林害蟲防治中有一個"蟲源地"的概念,即每一個發生週期或大多數發生週期都起源於數個相對穩定的小面積地域,這些地域上害蟲種群的動態往往是監測預測的重要依據,是預報的敏感地帶。根據長期積累的調查資料和觀測經驗,找準"蟲源地",設立固定調查樣地,定期觀測調查,既能為掌握害蟲在當地的發生規律積累有用的資料,又能提高測報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事半而功倍。現在有人從地理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研究害蟲種群的發生發展規律,希望找出害蟲種群變動與地理景觀之間的關係。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提高選擇觀測調查點的科學性和機動性。
  3、人的要素
  首先,社會對監測預報工作在預防森林病蟲災害中的重要作用應該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投入足夠的資金,採取嚴格的組織管理措施,這是最重要也是目前最薄弱的一個方面。
  其次,對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者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專職測報員既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在昆蟲學、植物病理學、生態學、調查統計學等方面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又要具備良好的跨學科綜合能力,氣象學、系統控制論、模擬動力學、網路資訊科技等學科的綜合運用是森林病蟲監測預報做到"耳聰目明"的基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為提高測報技術水平帶來了便利,要有跟蹤新技術發展並能將之應用於工作中的能力;還要有豐富的經驗積累,這是發揮創造力的平臺。既有高度的事業責任感,又有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