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與宇宙

才智咖 人氣:2W
論道與宇宙
  
  【論文關鍵詞】:道; 中庸; 宇宙; 物質; 形而上; 形而下
  【論文摘要】:
論及道與宇宙,按常見便是道寓於宇宙中,宇宙自有道,道,宇宙之道;宇宙,道之宇宙也。也即宇宙與道二而合一。宇宙,可謂之物質之天具有相同的意義,也即物質自然性之宇宙。固在此,宇宙之道便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所遵循之規律,物質之生滅之規律。道也可謂規律。道,可用"中庸"一詞概括之。"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道本身不具物質性,可謂形而上之性質也,而物質性之宇宙可謂為形而下之性質。形而下之物質與形而上之道又怎二而合一?"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此即二而合一也。

  
  引言

  
  "道"一字有著"通向"之義,萬事萬物各有其道,也即萬事萬物各依其自有之通向而達自身。而各事物之道之道也應有其道。這即是說各物之有道,而各物之道也遵循著成為各自之道的總的道,也就是道有特殊事物之道,而特殊事物之道又被寓於一個終極的道中。所以,一個終極之道是抽象之道。宇宙,在此篇中,我以物質自然性來對其規定,即是從一個世界來談宇宙(物理並非就是從來理解,而是與非物質性之精神之不同的一個世界)。因此,在此篇中,我以對抽象之道、物質自然性之這一大類的宇宙之道、宇宙及其相互關係為主要論述要點。
  
  一、一切道之道,即抽象之道
  
  世間萬事萬物之生滅決非偶然,因為被我們當作偶然之事件或物也不是我們在我們的通常之見解下的"偶然"(從根本上就不存在可為之尋根究底)事件或物,而是要麼本身是可說清楚的本身是如此的,要麼是某一或者唯一的可能說清楚的根底裡所發生的一種偏離,只要人類的認知能力足夠強(但人類認知能力往往不足抵達一切現象之總和之背後者)。無論怎樣,一切偶然必定寓於一切必然性中,也即偶然之發生即使是完全超越了人類之認識能力而成為人類根本無法追究或偏離於某一常住者達到足夠的遠,它也只能是每一發生之事件或物的一種可能性而已,因此,它並不是從根本上就是不可以尋根究底的。因為如果即使是如此,那麼此類本身並已經是一種可尋根究底的了。所以,世間萬事萬物之生滅決非偶然即使在一時間段內是最可懷疑的卻是決不可將此時間段的所懷疑作為其真的,而是相反。"天地之氣,雖聚散攻取百塗,然其為理也,順而不妄。"這即是世間萬事萬物之生滅必有其道也。
  道之如此佔領著一切,以至於一切都受著它的"奴役"並只有在此"奴役"下才能獲得快樂,之所以此"奴役"是快樂的是因為"道"也是自己的奴役者。那麼,如此的道究竟是什麼?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此句話中的前兩句即可理解為對"道"的一個精緻的解釋,此中不僅道出了一個"天命之性"之總的道,而且道出了"率性"之道。(在此並非道出了兩個不同之道,因為不管是"率性"之道還是一切其他具體事物之道最終也是歸屬於一個總的道里的。"理在天下只是一個理,故推至四海而準。須是質諸天地,考諸三王不易之理。")"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這是其總的道,也即一切依從的根源,因此"率性"也只有"率性"才是其道,此道也總是歸屬於那樣一個總的道里。"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則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行之路,是則所謂道也。"道可謂中庸也。"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也。"所以,"道者,天理之當然,中而已矣。" "道,中庸也。"這個定義可謂淋漓盡致,很精緻地道出了道,"中庸"一詞與"道"一字雖是同義反復,但"中庸"一詞為"道"打開了一條通道,即對"道"的理解可從"中庸"這裡出發,從對"中庸"的解釋來對"道"進行一個總的說明。這樣一個總的說明也就是對"中庸之道"的本質給說出來了或規定出來了,這一本質就是道的最高的本質,最高本質的道也就是最高的道。此道具有普遍意義,固推至四海而皆準。
  "道"上面已論述過,有"天命之性"之總的道,有"率性"之道(上述已說明過),固"中庸之道"有兩層含義。一是名詞意義上的"中庸"之道,此可謂"天命之性"之道,也即是終極本原之道,一切其他的道都只有不偏離此道才能是正道。這便是道之體。"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如此之道是最客觀的道,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如此之道是先驗的、先天的道。二是動詞意義上的"中庸"之道,即是"率性"之道,"率性"就是遵循天命之性,從而通向道之本真狀態。這即是道之用。"達道者,循性之謂,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無論是名詞意義上的中庸之道還是動詞意義上的中庸之道,都只是一個道,都是一個形而上之道。形而上者,超時空而潛存,無形無影。也是最普遍意義的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莫見乎隱,莫顯乎微......"道之為形而上之道,最本質的是它是前面已定義了的中庸之道,一切皆在其中(在其中,不是部分存在於整體中,而是與生俱來的一體性,即是一切本身走在本身之本真道路上)。
  因此,一切道之道是抽象的。一是其為一切具體道之道,是從一切具體道中抽譯出來而成其為一個總的道;二是因為道之本身之為不可見的,為形而上屬性之不可見的。
  道之為最普遍的和抽象的,但卻不是空洞的。(事實上,我們經常在思考"道"時,總是在空洞的邊界搖晃)也即與人類的除了自身是可存在的或存在過了的真實性外並無真實意義上的切實際性的幻想是不同的,相反,道作為形而上屬性的道雖不是如同一棵樹這樣的具體的物體直接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但是它卻是必然的存在的,並且相對於這棵直接呈現於我們面前的樹的真實性來說,它才是真正的真實性所在,因為這棵樹是從"道"裡生出來的一個表象並且只是一個表象而已。因此,道不是空洞存在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也因此,道成為人類對一切進行追問的問之所問的潛在(自在)的原因並在此找到了終極的根據。
  一切道之抽象之道為萬事萬物之具體之道之總和,(不是機械地相加起來的總和,而是內在的本質聯絡。)而萬事萬物又由其不同方式或屬性各屬於某一大類,所謂"物以類居,人以群分",如: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物與非生物之分,而生物又有動植之分等等。(這是一種較為隨意性的結合,即從某一層面可歸屬於某一類,而從某一另一層面卻又歸屬於另一類。而且,類與類之間有著平行或相屬的關係)因此,一切道之抽象之道也可是各類事物之道之總和。而在此篇中,我以對歸屬於一切道之道的物質自然性方面之宇宙之道為論述點。基於道之為事物之道而非空洞之道,我將首先對物質自然性之宇宙作一個總的概說。(之所以是總的概說,是因為說及各個別事物是多餘的,而且也不可能去說及各個別事物)
  
  二、對物質自然性方面之宇宙的總的概說
  

  物質,即是與精神相對立的而不依賴於精神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我們可以這樣說:物質就是能被我們肉眼或通過尖端科學技術設計的觀察儀器所能觀察到的東西,即物質是有形有影的,具有形而下的屬性,"形而下者,有情有狀是此器。"所謂器,即指具體的事物。(物質與精神之對立,並不意味著物質與精神是絕對的不相容,如人就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物質既是整個宇宙之現形中的東西,也是對整個宇宙之現形屬性的整個描述。就從對整個宇宙之現形屬性來對物質進行述說,它還只是一個混沌的物質,即它本是有形有影的卻又讓人覺得無法捉拿到。如此的物質的確也還是一個具有抽象屬性的物質,在我們無法知其大小的宇宙空間中飄蕩著。但是,它卻不是形而上的,而始終是形而下的,因為它畢竟是物質的。
  宇宙之物質性,就是對它的現形的整個描述。這個描述是基於對各個別現形的具體事物並從其整體一致的物質性而進行描述的。因此,在我們進行"宇宙的物質性"對宇宙進行描述時,我們不是首先著眼於那樣一片混沌的物質,而總是著眼於具體的物質。也即宇宙的物質屬性是從各個別物體裡抽譯出來的。(之所以是抽譯,是因為有的物質體是與精神結合在一起的)個別的物質體,就是能直接呈現在我們感官面前的,比如一棵被大風從中間折斷了的樹苗。(這裡,對感官面前的個別物質體的探討是無關緊要的,只在於宇宙確確實實是由諸多個別的物質體組成的)。
  就物質自然性方面而言,宇宙是由各個別物質體所組成的。各個別物質體之所以是個別的,是因為各個別物質體是絕對的單一的,即是獨一無二的。按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實體的定義,即:"實體,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確切的意義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來述說一個主體又不存在於一個主體裡面的東西,例如某一個個別的人或某匹馬。"宇宙並是由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第一性實體而組成的。
TAGS:論道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