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時間觀念差異的主要方面探析

才智咖 人氣:2.16W

跨文化交際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進行的交流的過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討中西時間觀念差異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與借鑑。

中西時間觀念差異的主要方面探析

 一、引言

語言是交際的主要方式,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然而,語言並不是交際的唯一方式,在某些場合,語言可能會實現不了交際的目的。非言語交際,作為另一種溝通方式,對語言交際起著強調,補充,甚至替代的作用。所謂非言語交際,即通過使用不屬於言語範疇的方法來傳遞資訊的過程。Samovar(2000)等人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在交際的環境中人為的和環境產生的對於傳播者或受傳者含有潛在資訊的所有的刺激”.非言語交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身體行為,空間距離,時間觀念和沉默四個方面。

跨文化交際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進行的交流的過程。由於受到地理環境,社會歷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響,交際雙方在文化上存在差異,從而會導致交際過程中出現誤解和衝突。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差異對於促進人們正確認識目標文化,實現有效跨文化交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非言語交際帶有明顯的文化特徵,本文主要從非言語視角入手,研究跨文化交際中中美時間觀念的.差異,並探討兩種時間觀念在語言,影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體現,使人們對中美時間觀念系統認識,從而為有效跨文化溝通提供一定的借鑑。

 二、中西時間觀念差異的主要方面

時間觀念是人類社會在實踐中產物,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是文化深層次結構的重要方面,會影響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認識。賈玉新認為在非言語交際的各個因素中,時間代表的意義及其交際行為是文化差異最大、最容易導致交際失誤的誤區。中美在時間觀念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一)時間的認知---環形時間觀念和線性時間觀念

對於時間的認識,在時間觀念史上形成了環形時間觀和線性時間觀。前者認為世界萬物都處在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中,在經歷了一個時間週期之後又回到原來的狀態,時間像一個大圓圈,主客體的界限在這個圓圈之中比較模糊,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受到客觀條件的約束程度較小。中國傳統的哲學時間觀普遍認為,時間既是線性的,又是迴圈性的。從時間程序的線性特徵而言,時間具有流動性和延綿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淪語·子罕》)凸顯了儒家始祖孔子對待時間之流的態度:川流不止,生生不息,肯定時間流逝並且從容不迫,泰然處之。從時間的迴圈性特徵而言,時間則是陰陽交替、周而復始的。美國人認為時間的運動是單向線性的,不可逆轉,且最終會“消失殆盡”,故美國人時間意識強,他們生活節奏快,辦事效率高。“這種線性的時間認知在一些英語俗語中都有所體現:Bet-terearlythanlate.(宜早不宜遲),Timeismoney.(一寸光陰一寸金),Timeandtidewaitfornoman.(時間不等人)。

(二)時間的取向---過去時間取向和未來時間取向

克拉克洪和斯喬貝克的時間導向理論將時間分成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導向。其中,中國是以過去時間取向為主導的文化,人們尊重祖先和歷史,注重經驗和傳統,個人的閱歷和資歷在社會中顯得非常重要;與之相反,美國人的時間取向具有”前瞻性“,他們信奉”一切美好都會在未來到來“,年輕就意味著更多的可能和希望,個人能力在生活工作中是最重要的。這種時間觀念的差異在雙方語言上有著明顯的表現。漢語中的俗語如:”薑還是老的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老馬識途“,”古人誠不欺餘也“,這些都反映出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過去取向型的。相比之下,美國人非常忌諱”old“這個詞,在他們眼中”old“是”incapable(無能力)“,”useless(無用的)“,”hopeless(絕望的)“的表現。因此,在日常的交流中,美國人儘量避免使用”old“,一般都用其他詞語代替。

這些差異在雙方的影視作品中也都有所體現。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歷史劇備受中國人青睞,《康熙大帝》,《大漢天子》等影視劇都烙著”歷史的燦爛文明“這一印記,近幾年流行的穿越劇也體現了中國人對”過去生活“的嚮往和熱愛。反觀美國的影視作品多以科幻鉅作為代表,《超體》,《銀河護衛隊》等,大都以”未來“為背景,故事一般發生在距今幾千萬年之後。由此可見,美國人一般相信未來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三)時間的使用---多向時間觀念和單向時間觀念

霍爾將不同文化模式的時間觀念分為多向時間制(polychromictime)和單向時間制(monochromictime)兩種範疇。前者將時間看成發散性的,強調時間使用的靈活性,傾向於一個時間段裡做多種事情;後者將時間看成可以分割的直線,注重日程、期限、效率,強調時間的寶貴。

多數中國人不善於做詳細計劃,不習慣在特定的時間裡完成特定的工作,他們的行動經常會根據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靈活性和隨機性較強。美國人一般會有周密詳細的計劃,在特定的時間裡做特定的事,時間制約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珍惜時間,遵守預約,對時間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美雙方在時間的認知,時間的取向和時間的使用三個方面有著鮮明的區別。總體來講,中國人的時間緊迫感較弱,他們強調對時間的適應即”適時觀“---順應時間和環境的變化;他們看重歷史,傾向於回顧和總結,”過去的經驗“強烈影響著人們當前的行為和對未來的看法。美國人則具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對時間進行有效管理,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他們關注未來,對明天充滿期待.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各國之間的交流空前頻繁,文化相融現象愈加明顯,各國都在倡導相互學習,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市場經濟下,很多中國人的時間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人們開始進行時間管理,做計劃安排,提高辦事效率。在跨文化交際中,中美交際者要充分認識雙方在時間觀念上的差異以及其深刻的歷史文化根源,摒除民族自我中心主義優越感,理解他國文化,才能達到有效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ilentLanguage[M]orBooks,1959:20.

[2]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較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韓銀燕。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時間觀念差異對比[J].遼寧大學學報,2006(3):15-17.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var,unicationBetweenCul-tures[M]ingUniversityPres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