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地整理效益評價問題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9W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採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對農用地、建設廢棄地、未利用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與生態環境的活動。土地整理實施後帶來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4)土地開發整理經濟效益分析中,各項指標對土地整理專案產生的經

分析土地整理效益評價問題研究論文

濟效益影響不同,在實際評價中應充分考慮各項指標權重。

關鍵詞:土地整理,效益,評價

1.土地整理效益評價內容研究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採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對農用地、建設廢棄地、未利用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與生態環境的活動。土地整理的內容包括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廢棄地復墾和未利用土地開發。其中農用地整理主要指耕地整理、園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養殖水面用地整理等,包括農用地調整、農用地改造、地塊規整、基礎設施配套、零星農宅的遷並等。建設用地整理主要是指村鎮用地整理、城鎮用地整理、獨立工礦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設施用地整理等。廢棄地復墾是指包括農用地中廢棄地和工礦、交通、水利、城鎮建設中因挖損、塌陷、壓佔形成的閒散地、荒地的復墾利用。未利用土地開發是指通過一定的經濟技術手段對尚未利用但具有利用潛力和開發價值土地的開發利用。土地整理實施後帶來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1經濟效益評價研究

經濟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開發整理投資收益的重要指標。目前土地開發整理經濟效益分析的內容是:土地開發整理的投入量與產出量分析,主要包括通過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增加土地產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便於機械化耕作、水利灌溉和規模經營、節水節電、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指標採用土地整理對國家經濟的回報率作為主要指標,配合土地整理的投入和產出分析。經濟效益分析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土地開發整理投入量與土地開發整理的內容、措施、要求有關,不同的土地利用型別,要求其土地開發整理的投入量不同,應分別加以考慮。

(2)土地開發整理投入量測算內容包括土地開發整理的規模、土地開發整理的工程量、土地開發整理資金預算,目的是為確定土地開發整理區、土地開發整理的時序安排提供依據。

(3)土地開發整理規模是指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區的土地總面積。土地開發整理工程量是指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過程中,投工量和土石方量等。土地開發整理資金預算是指在確定了土地開發整理規模、土地開發整理工程量後,根據平均的市場價格和有關定額標準對直接投資與投資折資進行匡算。。

(4)土地開發整理經濟效益分析中,各項指標對土地整理專案產生的經濟效益影響不同,在實際評價中應充分考慮各項指標權重。

1.2社會效益評價研究

社會效益分析是衡量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土地開發整理的社會效益分析內容是:在農村通過改造舊村莊,歸併農村居民點,節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的面貌,提高農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效益;在城市,通過對存量土地的消化利用,優化用地佈局,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加速存量土地資產的流動和重組,促進國企改革和國有經濟戰略性佈局調整的效益。社會效益分析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1)瞭解土地整理專案區所在地的社會環境等方面的資料。包括專案區的人口統計資料、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狀況、各利益群體對專案的反映、要求與接受程度等。社會調查可用多種方法,如問卷調查、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現場調查等。不同的實際情況應採用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方法。

(2)所有的社會因素可以分為影響人類生活和行為的因素、影響社會環境的因素、影響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因素。。

1.3生態效益評價研究

生態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指標,土地開發整理的生態效益分析內容是:評估土地開發整理實施後,通過疏浚河道、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等增加森林覆蓋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增強洪澇災害抗禦能力,優化生態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效益。生態效益指標採用土地整理專案完成後,生態環境中各種與人、與環境相關的指標的變化作為評價物件。生態效益分析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最基本的條件是:各種指標應符合國家各種與環境相關的法律、條文;應符合環境規劃的要求。

(2)環境治理設施應與專案主體工程同時進行。

(3)應從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角度進行論證,力求土地整理專案方案技術可行,經濟合理。 (4)生態效益分析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目前各地在開展土地整理生態效益評價時普遍採用的一種評價方法。 (5)定量分析主要是針對可量化描述的指標,通過數字的變化反映土地整理前後指

標的變動情況;定性分析主要是針對土地開發整理可能產生的後果,分析土地整理對環境的綜合影響。

2.土地整理效益評價方法研究

經濟效益分析所採用的方法是靜態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是目前各地在開展土地整理經濟效益評價時普遍採用的一種評價方法。經濟效評價主要通過投入產出的分析手段,考察土地整理專案在微觀上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以及在巨集觀上對國民經濟的淨貢獻,從而評價專案在經濟上的合理性和對當地社會經濟的貢獻程度。

社會效益分析旨在調查土地整理專案的建設和運營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及帶來的效益,是分析土地整理專案對當地社會生活、巨集觀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明,對相關因素進行識別、計量、綜合、分析和論證,以評價專案的社會可行性。各地應因地制宜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社會效益分析。在瞭解土地整理專案區所在地的`社會環境資料的基礎上,評價影響人類生活和行為的因素、影響社會環境的因素、影響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因素。生態效益分析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目前各地在開展土地整理生態效益評價時普遍採用的一種評價方法。具體包括:

2.1定量評價:山區主要計算森林覆蓋率(或植被覆蓋率)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積。平原地區是需要計算農田防護林網密度、農田汙染改善程度、防洪除澇改善程度等。

2.2定性分析:根據上述指標以及土地開發整理可能產生的其他後果,分析土地開發整理對環境的綜合影響。。

土地整理效益評價主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個大的方面進行,採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對於更深刻地認識土地整理工作的意義和作用,更科學地評判土地整理工作的成效和得失,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佑啟,urg,徐斌. 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影響的空間建模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0,(02).

[2] 姜愛林,姜志德.論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學界定[J].地域研究與開發, 1998,(01).

[3] 李何超.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深入變革[J].國土經濟, 1997,(06).

[4] 朱林興.土地整理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重要途徑[J].國土經濟, 1999,(05).

[5] 李敏,趙小敏,龔紹琦,張寧珍.土地整理中土地經濟效益分析——以山東省陽信縣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6] 譚術魁,彭豔麗.農村土地整理效益預測模式構建[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4,(01) .

[7] 張正峰,陳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