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堂的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9.57K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傾向於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那如何建構起以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注重能力和方法培養為目標的現代教學模式呢?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要給學生搭建好一個平臺,而平臺搭建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效地創設了歷史情境,筆者根據往前的一些經驗附以例項和大家交流一下課堂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問題。

高中歷史課堂的思考論文

一、緊扣課時中心

新課程下的歷史教材與老教材的編排不同,它是按照專題形式編排的,既然是專題就肯定是圍繞某個中心的,我們在進行情境教學切忌偏離甚至遠離課時中心。如《太平天國運動》,此課的課時中心在導語中已闡明的比較清楚: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我們在講課時必須緊扣這個中心,正確定位太平天國在民主革命中的先驅地位。如果說過多地講述太平天國的經過和失敗的原因,這明顯是偏離了課時中心,那樣的課肯定是失敗的。

二、優化三維目標

緊扣課時中心可以說是情境創設有效性達成的前提,接下去我們要考慮的是在緊扣課時中心下的具體情境創設。我們都知道,新課程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這種課程目標和課程特點必然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考慮三維目標是否已經達到優化。

我在講授科舉制度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隋煬帝大業元年某日凌晨(公元605年),都城長安各地張貼了一張新告示,引來了不少百姓的圍觀。告示上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表皇恩浩蕩,特開恩科,設明經、進士二目,上至皇親國戚,下至三教九流,一律分科取士,擇優錄取。欽此!”同學分組合作探究:如果你是當時的士族地主、庶族地主、平民百姓,你會分別抱以怎樣的態度。

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分組合作探究的'互動展開,學生既掌握了科舉制度的意義這個知識目標要求,又學會了分角度換位思考的能力目標要求,還在集體探究的活躍氣氛中培養了集體合作感和榮譽感,情感態度價值觀也相應得到了提升。所以說,有效的情境創設有利於課堂三維目標的生成。

三、鎖定時空要素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感覺到,教材中的某些內容較抽象,年代久遠或地域空間概念強,不論是教師或是學生都會覺得枯燥無味,如《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這一節內容時間跨度太大,從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一直講到了清朝,學生很難在這麼快節奏的時間跳動中定位重點難點,往往是學生生硬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而“疲於奔命”,更不用說自身素質的提高了,對於這類教學內容,我們在創設情境時就必須首先鎖定好時空落點了。

時空落點指的是時間、地點、人物要素,不管歷史離我們有多遙遠,她必然發生於特點的時間特點的地點中,與特點的人物相聯絡。我們如果能鎖定好時空落點,整節課就會豁然開朗了。

我在講授《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時把落點定在了漢武帝身上,以漢武帝為突破口創設了“漢武帝和諸大臣宮廷辯論”這樣一個教學情景,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原因、表現和意義。

四、創設核心問題

問題的有效設計是情境創設的關鍵,好問題一個就夠了,一個好的問題既緊扣了課時中心,又優化了三維目標,更重要地是,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得到了挖掘,從而更加實效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我在講授《美蘇爭鋒》時以古巴導彈危機為突破口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

1962年10月16日,美國白宮總統辦公室就古巴導彈問題召開了一次最高軍事機密會議。肯尼迪總統就如何處理導彈問題諮詢了幾位將軍。最後達成兩派觀點:一派主張武力解決,另一派主張和平解決。思考:就當時美蘇時局來看,如果你是肯尼迪,你會聽取哪派觀點,為什麼?

為什麼要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呢?我們可以推斷一下,不論學生是主張武力解決還是和平解決,必然會分析到美蘇的實力對比和戰爭一旦爆發對當時兩國及世界各國產生的影響,這不正是這節課需要學生達成的教學目標嗎?

所以說,有效的情境創設讓課堂活起來了,原本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換成了歡快、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效的情境創設讓學生活起來了,學生的思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