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才智咖 人氣:7.96K

引導語:高中歷史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這樣簡單,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以史為鑑,堅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現在就由本站的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試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試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摘要】高中歷史教師在課改中最關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有的歷史老師在面對新教材和新教法時,由於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領會不夠,缺乏對高中歷史新課程特點和要求的把握,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使課改理念和教學實踐完全脫節。因此,突破傳統歷史教學的束縛,實施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改變以前過於強調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新方法,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這樣簡單,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以史為鑑,堅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通過歷史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祖國光輝的古代和捱打落後的近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一種精神動力,促使他們自覺投身國家建設。因此,學好歷史對一個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而如何上好一節高中歷史課,成為我們必須探討的問題。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強調一言堂

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人,教師是導師,其任務是指導學生當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學生當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願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學適應學生,成為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和問題的過程,而不是學生適應教材或教師教案的過程。

我們對於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認識和實踐,還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在觀念上,習慣勢力、舊的傳統仍有很大影響;在實踐上,怕打破定式,引起混亂,不敢放手。” 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很好的體現,就不能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為改變高中教學中的這些現象,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從不可挑戰的權威聖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和指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即必須“以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根本。只有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指導學生有發表獨立見解的權利和懷疑性的思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學得更主動、更活潑。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之中。

二、加強學習合作,促進學習交流

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習、討論和評判的,全部放到小組中去進行,這樣,小組每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參與面廣,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合作學習通常是通過解決問題來展開的,通常的問題型別如下:(1)拓展性的思考題,需要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如必修一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就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列強為什麼要侵略中國?中國為什麼會被侵略?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說明了什麼?”,以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2)比較性的分析題,對相關知識或歷史現象進行比較時。諸如“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3)教學重難點,像“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這類具有意義建構的教學重點。(4)開放性問題,也就是答案不止一個的歷史問題,譬如“辛亥革命成敗問題”。構建知識體系時,特別是高三進行整理複習時,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對知識要點進行互查互檢,提高複習效率。

三、充分利用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教材,有一個明顯特徵,即從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歷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應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有效資訊,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證、討論。這些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裡的材料,以典型習題為範例,仔細講解,教給學生解題方法。第一步,要先讀懂材料,通過材料所提供的資訊,如材料選自××文章或哪一年的誰的講話,通過材料裡邊提供的時間、人物、事件來判斷是課本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第二步,聯想課本中內容來解題。第三步,有的問題要弄清問什麼,通過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經常找一些材料題,並逐漸地由易而難佈置一些解析題,讓學生練習。另在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材料的基礎上,上課儘可能增加課堂材料容量,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如投影、電視等,使學生見多識廣,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在講美國在二戰中修改“中立法”實行“租借法案”的根本原因時引用了羅斯福的一個比喻“如果你的鄰居家著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當時能討價還價嗎?”此比喻形象地道出,美國對外政策改變的根本原因是出於自身的考慮。使學生能很快地悟出其道理。

四、實施有效課堂教學評價

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們調動學生活動的意識普遍增強,也能夠自覺地把它納入教學評價體系當中,但是,同時也存在著過於簡單、流於形式、重量不重質的傾向。教學評價應該立足於學生的發展,切實起到及時發現問題、找出錯誤、改進教學的作用,決不能只是為了片面追求學生的活動熱情。在評價的方法上,強調評價方式多樣化,強調對評價物件進行全面綜合考察, 尤其注重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有效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能夠轉變傳統歷史教學中“滿堂灌” 的弊端,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史料和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五、結語

總之,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的,是情景化的,需要教師統籌策劃、調控和引導。新穎、先進的教學方法是錘鍊歷史教學靈魂的工具,只有整合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才能走出徒有其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困境,才能破繭而出、化蛹成蝶直至自由飛翔!

參考文獻

[1] 楊鈞周.試論“活化”高中歷史課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2(8):18-19.

[2] 楊琛.試談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3):77.

[3] 方聖.試論高中歷史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2013(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