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方法研究

才智咖 人氣:1.42W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今風靡全球,已成為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方式,剛開始引人我國MBA教育和管理人員在押培訓,就引起了強烈反響。本文主要介紹案例教學與傳統方式的區別;案例教學的優缺點,學生應該如何準備案例分析,如何參與討論,教師應在討論中扮演何種角色。

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方法研究

一、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方法

(一)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所有的教學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傳統教學方式的講課方法一般是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其邏輯起點是較正式地闡明概念結構和理論,然後用例子和問題來論證,教師授課輔之以閱讀、音像、練習和習題等有效方法傳遞具體事實、原則、系統技術

在財務管理學教學中,授課的意義受到極大的限制。因為對於資歷較淺,尚處於成長期的經理和執行經理來說,事實、原則和技術只是他們應該掌握的知識的一個次要部分。許多商界人士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工作,經常必須在不具備可靠的完備資訊的前提下,作出判斷並採取行動。如果只會查閱有關原則、理論和事實的有關記錄而不能作出判斷,就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需要培養工作技能,工作信條和工作方法。事實上,經理人知道些什麼很大程度上並不能決定成敗,決定成敗的是到底怎樣思考、怎樣判斷和怎樣行動。在提升思維能力方面,更積極的教學法,尤其是案例教學必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收的授課型教學法更加有效。

(二)案例教學方式對傳統方式的突破。案例教學通過對具體事件的分析來促進學習,最突出的優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了更為積極主動的角色。這種方式從歸納的角度而不是從演繹的角度展開某一專題的學習,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設計的案例討論之中,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現實的管理經驗或某種假想的情形,是案例學習的基本要素。財務管理案例表現為多種形式,大多數都用歸納方法進行教學,或是情況診斷,或是決策研究,或是二者結合。診斷的案例又叫評價案例,描述了經理的成功與失敗,學生可以瞭解系統特徵與決策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絡。描寫管理成功的案例,可稱作“解剖學”式案例;描述失敗的案例可看做是“病理學”案例,把一系列案例組織起來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時候特定的管理抉擇和管理風格是有效的。

另外一種通行的管理案例是決策案例。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像管理決策者一樣進行思考,這類案例經常提的問題是:應該做什麼?與現實決策相似的是,這些案例提供的決策相關資訊也不完備和不完全可靠,因而不能單單通過系統規範的分析技術來得到答案。許多案例把診斷和決策聯絡起來,要求學生不但要分析情況,還要給出行動方案。

案例教學的另一基本要素是要採用蘇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誘的教學風格,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機會和分析案例的責任感並對其觀點進行評論。案例教學中,導師的角色是促進討論而不是寫正確答案,即使學生有正確答案,也不應輕易表態。

二、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優缺點

管理教育家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積極的教育方式必定成為管理教育方式發展的主潮流,1990年美國會計教育變革委員會(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成為主動的參與者而非被動的資訊接收者,應該界定和解決那些需要利用多種資訊來源的非結構性問題。許多會計學教師把這一公告視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學方法的.一種號召和呼籲。

案例教學有以下優點:

1.培養有效的思維方式。案例教學方法是基於這樣一種信仰:即管理絕不僅僅是對現有分析技術的吸收和簡單應用。案例教學導師深信教育應當能使學生迅速適應新的環境,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認為“重要的不是你受到了多少訓練,學到了多少知識,重要的是你怎樣接受訓練,也就是你思維、行動訓練的方式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