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優勢演進的經驗分析.

才智咖 人氣:2.04W
  

    摘要:競爭優勢是一國獲取貿易利益的重要條件。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優勢演進反映了我國貿易獲利能力的變化。1994—2004年出口產品競爭優勢變化表明,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種類減少,原本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競爭優勢有所增強。

關鍵詞:出口產品;競爭優勢;演進;經驗分析
  

一、引言
  
  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一國應專注於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但是,比較優勢理論是一種靜態理論,開發中國家根據該理論開展國際貿易,將可能陷入“比較優勢陷阱”,永遠無法趕超已開發國家。
  面對比較優勢戰略的天生缺陷,一些國家以競爭優勢理論為政策依據開展對外貿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邁克•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一國的產業政策應注重提高國家的競爭力,重點扶持目前也許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具有潛在競爭優勢,並且對其他產業發展有較大帶動作用的產業。
  我國成功地利用比較優勢戰略,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對外貿易迅速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低成本勞動的優勢受到影響,同時遭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將競爭優勢作為對外貿易戰略的出發點,能使我國從貿易獲利的能力得到增強。
  
  二、我國外貿競爭優勢的相關研究
  
  
  我國加入WTO以來,國內學者從國家、產業、產品三個層面對我國外貿競爭優勢進行了相關研究。苑濤(2005)認為,我國應該把對外貿易競爭優勢作為我國貿易戰略的出發點。一方面增加產品的淨出口,另一方面通過戰略性貿易政策改善出口產品結構。劉重力、趙軍華(2004)從競爭優勢四要素出發,對我國工業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競爭優勢要素對工業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顯著貢獻。徐力行、陳奇(2005)認為,比較優勢是難以持久的,中國應該利用產業調整的契機,用產業政策刺激製造業的適度競爭,並且通過實證得出了裝備製造業是我國具有潛在競爭優勢的產業的結論。汪素芹(2005)對我國工業製成品的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當前競爭力的水平進行了分析,認為資本密集型領域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水平較低,但發展很快。
  本文在以上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出口產品外貿競爭優勢的演進進行了分析。
  
  三、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優勢變化分析
  
  (一)外貿競爭優勢的含義及衡量
  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本質意義是一國生產率的提高。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不但要有價格優勢,還要有其他優勢,如品牌、質量、壟斷力等,這些所有優勢稱為競爭優勢。所以,比較優勢只是競爭優勢的一種,競爭優勢才是一國出口產品的充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給外貿競爭優勢定義為,一國向眾多國家持續、大量出口並獲得大量貿易利益的能力優勢。這裡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一國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二是一國出口產品市場份額的擴大。
  在第一層含義的衡量上,以我國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所佔貿易總額的比重變化為指標。一般而言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體現為同等價格質量更高或者同等質量價格較低,但這樣的資料可得性較差。在產品外貿競爭優勢的第二層意義衡量上,本文選取貿易競爭力指數(TC)。該指數指一國某種產品出口與進口的差額與該類產品貿易總額的比率,公式如下:
  其中,TCi表示一國i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Xi表示一國第i類商品的出口額,Mi表示第i類商品的進口額。該指標取值範圍為[-1,1],數值越大,表明該國在該產品上的.生產和貿易方面具有的優勢越大。一般而言,指數大於零意味著本國該產品的生產效率大於國際水平;指數小於零,意味著該產品生產效率小於國際水平;指數在零附近,表示生產效率與國際水平接近。
  

  (二)出口產品競爭優勢變化分析
  1.出口產品結構變化分析
  出口產品結構是衡量一國對外貿易狀況的重要指標。根據產品附加值的高低,一國的出口商品可以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初級產品附加值低,貿易獲利能力弱;工業製成品附加值高,貿易獲利能力強。因而,我國出口產品結構是否優化(即工業製成品出口所佔比重是否提高),成為衡量我國出口產品整體外貿競爭力的一個方面。
  表1為我國曆年出口商品結構變化表,按1位數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程式碼進行分類,共有10大類產品,根據《中國統計年鑑》各期彙總,其中(0)-(4)類為初級產品;(5)-(9)類為工業製成品。
  由上表可知,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趨勢:我國出口產品結構變化明顯。初級產品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呈現急劇上升趨勢,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4年的93.2%。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出口商品中,初級產品與工業製成品比重幾乎平分秋色,1986年,工業製成品比重首次超越初級產品比重,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工業製成品出口佔據了我國產品出口的主導地位,2005年達到了93.6%,出口金額由1980年的90.05億美元上升至7 129.60億美元,增長了72.9倍。
  在10個大類產品中,20世紀80年代佔出口比重最高的是SITC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在20%以上;目前我國出口比重最高的是STIC7(機械及運輸裝置),將近所有出口額的半壁江山。在工業製成品分類中,STIC5(化學品及有關產品)、STIC6(輕紡產品、橡膠製品、礦冶產品及其製品出口)比重逐漸下降,而STIC7(機械及運輸裝置)、STIC8(雜項製品)等比重上升。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程序較快,工業製成品比重迅速上升;工業製成品出口結構升級,資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出口量上升;從外貿競爭優勢第一層面看,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優化使得出口產品競爭優勢有所加強。
  2.產品貿易競爭力變化分析
  與上一部分不同,在分析產品貿易競爭力變化時,本文采用世界海關組織制定的商品分類標準——協調制度(HS),來計算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因為,HS按商品的原料來源,結合其加工程度、用途以及所在的工業部門編排商品,這裡原料來源為編排的主線條,加工程度及用途為輔線條,以此計算的競爭力指數便於我們根據產品的要素密集度比較分析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等產品的競爭優勢的變化。
  計算1994年至2004年我國按HS分類的19類出口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如表2所示(略去第19類其他類),為簡化起見,僅列出1994、2000、2002、2004年的指數值,基本反映了十年間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變化的趨勢。
  1994年18個大類中具有競爭優勢(競爭力指數大於零)的產品共有9類(指數值大於0.45的有6類),除了HS04類外,其餘8大類產品皆為勞動密集型產品。這說明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具有外貿競爭力的產品集中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上。
  2004年,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大類為10類,分別是HS01、04、08、09、11、12、13、14、16、17。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佔7類;資本密集型產品佔3類,分別是HS04、16、17,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6、17類產品實現了由不具有競爭優勢到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轉變。由此可見,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資本密集型產品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
 我們發現十年間貿易競爭力指數上升的共有10類商品(略去第19類其他類)。在貿易競爭力指數上升的10類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共5類,分別為08、09、11、12、13;資本密集型產品也是5類,分別為07、10、15、16、17。在這10類產品當中,有些由不具備競爭優勢轉向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而另外一些產品原先的競爭優勢得到了加強。其中15、16、17類產品的競爭力指數上升非常明顯,而這三類都是資本密集型產品,並且1994年時都不具有競爭優勢。按照比較優勢理論,我國產品出口應該集中在具有優勢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但我們發現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競爭優勢得到了顯著加強,可見比較優勢並不是競爭優勢的唯一來源。通過產業培育,原來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也可以獲得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國競爭優勢戰略取得初步成效。
  在貿易競爭力水平下降的7類產品中,勞動密集型有5類,資本密集型有2類。出現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我國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越來越受到來自其他開發中國家(如印度、越南)同類產品的競爭,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具有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所致。在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停留於比較優勢理論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不是長久之計,既無法帶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不利於我國從對外貿易中獲利。
  
  四、結論
  
  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為開發中國家經濟上趕超已開發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也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一些開發中國家運用競爭優勢戰略發展對外貿易取得了良好成效。通過上文的分析可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也服從了一個從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的規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一)我國出口產品的整體競爭優勢有所加強
  不管從出口產品結構,還是產品的競爭力水平,都體現競爭優勢的加強。出口產品結構得到優化,貿易獲利能力強的工業製成品出口佔據主導地位,尤其是機械運輸裝置的出口。在產品競爭力水平上,共有10大類產品競爭能力增強,不具有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開始具有一定競爭優勢。
  
  (二)競爭優勢戰略取得一定成效
  競爭優勢戰略使得我國原本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出口能力增強。可見,我國應該繼續將競爭優勢作為對外貿易戰略出發點,對各種朝陽產業、高技術產業、有較大外部效應的產業、有帶動作用的產業進行扶持,使得這些產業在對外貿易中獲得競爭優勢。
  
  (三)比較優勢只是競爭優勢的一個來源
  競爭優勢是一國出口產品的充分必要條件,擁有比較優勢不一定擁有競爭優勢,沒有比較優勢也不一定無法獲得競爭優勢。從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變化情況看,我們一方面要利用好我國現有的比較優勢,並且向競爭優勢轉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發展具有潛在競爭優勢的產業,獲得規模經濟,打破已開發國家的先行優勢,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提高從國際貿易中獲利的能力,最終使得本國對外貿易競爭優勢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邁克•波特.國家競爭優勢:中文版[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 苑濤.論中國應將對外貿易競爭優勢作為貿易戰略出發點[J].經濟評論,2005(1).
  [3] 劉重力,趙軍華.以競爭優勢提升中國工業產業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4(5).
  [4] 徐力行,陳奇.產業潛在競爭優勢理論與中國製造業發展方向[J].現代經濟探討,2005(11).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優勢演進的經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