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傳統醫學走在醫學前沿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7W

醫學就是處理及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三分傳統醫學走在醫學前沿論文 ,歡迎閱讀。

三分傳統醫學走在醫學前沿論文

用“三分法”看待傳統醫學

提到中西醫結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用點西藥再加用點中藥。然而在董競成教授看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面對記者的疑問,董競成教授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西醫”?董競成教授解釋說,我們現在所稱的“西醫”,其正式的名稱應該是“現代醫學”,是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醫學系統。現代醫學傳入我國時,相對於我國傳統醫學,外來醫學被冠以“西”名。事實上,現代醫學並非西方國家所獨有,而是人類共有的。

董競成教授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什麼是“中醫”?人們習慣把漢民族的傳統醫學稱為中醫,實際上是不完整的。“中醫”應該包括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如漢醫、藏醫、維醫、蒙醫、傣醫、苗醫等。董競成教授正在做的工作之一,就是進行中國傳統醫學整體結構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董競成教授發現,各民族傳統醫學之間相似性大於差異性,都可用“三分法”來認識。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中醫有著兩極分化的誤解,有的人把傳統醫學說得一無是處,有的人把傳統醫學盲目拔高及神祕化,甚至與現代醫學形成對立關係。這都是不科學的。董競成教授提出的“三分法”,很好地避免了這些盲目貶低或拔高中國傳統醫學的觀念,也更利於所謂中西醫結合或整合醫學的深入研究和發展。

“三分法”理論

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架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不自覺地走在現代醫學前面的部分。傳統醫學有幾千年的經驗和沉澱,作為一種經驗醫學,它肯定有著很多寶藏,只是它的作用機理和化學基礎尚不清楚。比如,青蒿在青蒿素結構與作用被發現之前就具有治療瘧疾的作用,但當時並不知道它的化學結構和作用機理。在青蒿素髮現之前,現代醫學用奎寧治療瘧疾,然而對於惡性瘧、腦型瘧等重症瘧疾,奎寧有時也束手無策,中藥青蒿卻可以拯救這些患者,但科學基礎不明瞭,這就是不自覺地走在現代醫學前面的例子。

第二部分是已經和現代醫學形成共識的部分。同樣以青蒿素為例,經過眾多醫藥工作者的努力,青蒿素的化學結構和作用機理都被搞清楚了,成為現代醫學的組成部分,諾貝爾獎頒給了青蒿素的主要發現者屠呦呦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也表示,這是對從傳統醫藥裡發現抗瘧成分努力與成果的一種肯定。從傳統醫藥的青蒿,到結構和機理明確的青蒿素,並獲得現代醫學的肯定,這就是中醫和現代醫學達成共識的典範。

第三部分是傳統醫學中的糟粕。認為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全都是寶貝,也是違揹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傳統醫學裡肯定有不科學甚至是錯誤的認識。比如《本草綱目》中對馬兜鈴和杜衡這些植物藥的描述是“無毒”,然而現在證明它們都有致癌性或腎毒性等。但我們要意識到,並不能因為 《本草綱目》裡有這些錯誤,就否定這本書整體的偉大意義,它裡面還是有大量不自覺地走在現代醫學前面或者和現代醫學形成共識的內容。

“以腎治肺”的科學機制

“以腎治肺,以肺治腎”,這是董競成教授提出的.新的中西醫結合概念,也是以“三分法”為指導原則,總結出的治療多種病證的方法。

董競成教授介紹說:“中國傳統醫學中的‘肺’和‘腎’的概念也能用‘三分法’來加以認識,即它們的內涵和外延有其無意識地走在現代醫學之前的部分,有與現代醫學達成共識的部分,當然也有其樸素、不精確的認識。”

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過程中,董競成教授不斷思索:雖然現在許多肺部疾病都與受到外部不良環境的影響有關,但生活在同樣環境下的人們,為何有的得病,有的不得病呢?這之中,除了與肺本身結構及致病因素等有關外,還和各人遺傳背景、整體抗炎能力都有關係。人類整體抗炎能力最強大的就是皮質激素,皮質激素也可說是現代醫學發展至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人體中分泌皮質激素的系統叫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分泌皮質激素的器官是腎上腺皮質,董競成教授及其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中醫“腎”的功能與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有所重合,而“腎氣”的概念與人體應激能力和多種激素分泌功能等有關。用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思維模式,很容易就能理解,為何中醫補腎藥物可以改善人體抗炎能力,腎氣充足時人的整體機能都能得到改善。

具體聯絡到實際,在日常臨床治療中董競成教授發現,呼吸道疾病有肺虛症狀時,治肺補肺之餘患者往往仍然容易生病,而如果同時加以補腎的話,療效就會更好,因為腎氣強會影響到肺氣。“腎氣”在中醫理論中是人一生的根本之氣、本源之氣,腎氣足了,其他臟腑的氣都會充足。治肺病的時候不能單純盯著肺氣,也要關注腎氣,當腎氣充足時,肺病也能控制得更快、更好。

這也可用現代醫學理論來理解,即肺部很多病是由其自身抗炎能力薄弱所致,包括皮質激素的抗炎機制紊亂,而中醫補腎藥可以改善下視丘-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人體分泌激素的能力也相應得到改善,肺部疾病自然也同時得到了改善。

說到這兒,董競成教授不由打趣說:“所以說,搞中西醫結合的人容易出成果,因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是把傳統醫學中科學的思維方式移植到現代醫學,所以我們的思維常常超越了現代醫學。”

就是這樣,董競成教授和他的團隊從中醫理論中,已找到很多與現代醫學相對應的機理,把“三分法”中的不自覺地走在現代醫學前面的部分,通過努力,轉換為與現代醫學達成共識的部分,更多地造福人類。

保護呼吸,人人有責

隨著生活和醫療條件的改善,過去困擾著人們的感染性疾病漸漸退出視線,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腫瘤性疾病、與環境相關性疾病等的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情況亦是如此。這與人們普遍壽命的延長,及環境汙染、生活中化學物質增多等有關,加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時常處於應激狀態,導致應激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這些都會對肺的穩定性產生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自我保護呢?

董競成教授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大環境是整個國家和城市的事,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但個人可以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小環境。

第一,當城市霧霾或汙染特別嚴重時,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暫時離開,到環境好一點的地方去。如果沒有條件離開,出門時可以適當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如戴上口罩等。

第二,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一分子,作為個人也應該為環境負責。我們每個人都應儘可能地減少汙染源,如戒菸、做菜時注意油煙脫排、減少烤燒煎炸等烹飪方式。給社會、家庭減少汙染源,要從自身做起。

第三,當汙染特別嚴重,自己呼吸功能又不是很好的時候,可以用些藥物,對呼吸道起到保護作用。如現代醫學開發了各種抗氧化劑,就能起到穩定氣道的作用,可以適當補充;而中藥裡也有很多穩定氣道的處方和飲片,比如小青龍湯、定喘湯、氣道穩定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內製劑)、玉屏風散等經方和驗方,有抗氣道炎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都可以適當地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