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表徵及影響

才智咖 人氣:2.7W
在華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表徵及影響
內容摘要:在華外資企業普遍存在著利用轉移定價進行內部貿易轉移利潤的行為,其貿易方式、貿易增幅及差額、貿易的商品構成、投資方式及經營效益與投資趨勢的矛盾表徵轉移定價行為的存在。這種行為不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減少國家的稅收收入、降低外商直接投資的關聯效應,甚至會惡化我國的國際收支乃至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關鍵詞:跨國公司 轉移定價 影響
  
  截至2005年年底,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在華投資的已有470多家,其中40多萬家設立了地區總部,外商以多種形式在華設立研發機構750多家。與外商投資企業飛速發展和重要性日益顯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國內批准成立的40多萬家外資企業虧損面高達 60%,有些地區甚至達到75%,年虧損額逾1200億元。更讓人詫異的是,在這鉅額虧損背後是外商不僅絲毫沒有撤資的跡象,反而投資金額和經營規模卻不斷增加。由此推斷,多數在華跨國公司普遍存在著利用轉移定價進行內部貿易轉移利潤的行為,並對我國經濟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跨國公司在華實施轉移定價的表現
  
  (一)外資企業的貿易方式
  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絕大多數是以加工貿易的方式進行的。以2005年為例,雖然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的進出口總額中逐年上升,但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加工貿易構成的。見表1。
  相關資料表明,由於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特點,即企業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兩頭在外,跨國公司出於獲利的動機很可能操縱進出口價格,利用“高進低出”的方式實施轉移定價,從兩次貿易的差額中謀取超額利潤。另外,相對於來料加工來說,跨國公司更傾向於使用進料加工的貿易方式,除了某些技術上有要求的產品外,其主要的驅動原因是在進口原料中通過轉移定價獲得的利益遠大於使用中國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利益。
  (二)外資企業的貿易增幅與差額
  1999年至2005年是外商投資企業在華投資的調整與提高階段,其進出口一直是順差。雖然這一期間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總額分別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0.78%、49. 91%、50.8%、53.19%、55.48%、57.43%和58.48%,但同時期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順差總額僅佔全國順差總額的9.39%、8.99%、32.70%、31.80%、33.16%、43.97%和55.69%,一個側面反映了跨國公司存在著利用“高進低出”的轉移定價轉移利潤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三)外資企業的進出口產品構成
  衡量內部貿易產品結構的指標是跨國公司內部化率(內部貿易比率),它是指一個跨國公司內成員之間的貿易佔其總國際貿易量的比率。內部化的一個重要誘因是通過轉移定價降低稅負提高利潤。在華跨國公司的內部化率見表2。 在華跨國公司的內部化率與產品的深加工程度成正相關,說明跨國公司繞過外部市場將附加值的價值鏈部分以轉移價格方式攫為己有。
  (四)外資企業在華的投資方式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主要方式有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三種,即通常所說的“三資企業”。從三種投資方式的變化來看,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合作與合資企業實際使用的外資額不斷降低,而獨資企業則不斷提高,見表3。
  從表3可見,隨著我國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有關投資法律政策的逐步穩定,跨國公司為了儘可能佔有利潤而傾向於投資建立獨資企業,因為具有完全決策權的獨資企業更容易利用轉移定價操縱價格獲得實際利潤。
  (五)外資企業的經營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出口額不斷增長的很大部分是由在華跨國公司貢獻的。但近幾年在華外資企業的出口規模雖然在不斷增大,其繳納的所得稅卻沒有同步增長,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從 2002 到2005年,外資企業所得稅增長率明顯低於外貿出口增長率。而在我國稅務部門近些年加強了對涉外稅收的徵管力度的背景下,出現稅收增長小於收入增長的情況,無疑是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定價轉移了大部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