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基礎審計芻議

才智咖 人氣:2.51W
風險基礎審計芻議
所謂風險基礎審計,是指以審計風險的、評估為基礎,規劃審計工作,確定審查賬目的重點和抽查規模,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查明會計報表是否公允真實的審計程式模式。它是在制度基礎審計的基礎上,於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最新審計程式模式。


一、風險基礎審計的運用要求


首先,它要求審計職員在受託前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並根據審計能力和獨立性,決策是否接受委託或應收取的審計費,以便審計職員在受託之前就能有效地防範和規避審計風險,或為將來進行充分的實質性測試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其次,它要求審計職員把編制審計計劃的客觀依據,從控制程式拓展到包括控制環境和風險評估在內的整個內部控制框架,從控制風險深進到固有風險,以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為編制審計計劃的客觀依據。即要改變制度基礎審計編制審計計劃時,只依據內部控制的控制程式是否健全、有效的局面。


同時,它還要求審計職員樹立主動控制審計風險的意識,從保證審計質量、進步審計效率、實現審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出發,制定審計謀略,主動接受一定水平的審計風險即期看審計風險,並以此為編制審計計劃的又一重要依據,以明確審計質量控制目標,保證實質性測試的充分性,也可防止盲目擴大實質性測試範圍、浪費審計資源的發生,進一步地進步審計效率。總之,它要求審計職員在編制審計計劃時,要全面、深進、積極地考慮審計風險。


再次,它要求審計職員在審計過程中,要全過程使用分析性測試,即不能僅從查賬進手,試圖查清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誤和舞弊,更要從分析內部控制環境特別是治理當局的經營理念的變化出發,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確定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要從調查被審計單位的內外環境,特別是治理當局面臨的或工作上的壓力進手,分析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形成舞弊的動機和環境,以及舞弊可能存在的領域和方式;要從會計報表的內在邏輯關係的分析進手,尋找舞弊的蛛絲馬跡;要從確保將實際審計風險水平降低到期看審計風險水平之內的目的出發,不斷分析審計風險的控制情況,確保審計質量合格。總之,它要求審計職員要從更高的角度、更寬的視野,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深進分析、檢查,更正確地確定審計重點和程式,更快、更全面地查清重大錯誤和舞弊,保證審計質量,進步審計效率。


最後,它要求審計職員對固有風險,要在受託前、計劃期間和實質性測試後進行三次評估;對控制風險也要在計劃期間、期中審計期間和實質性測試後進行三次評估,以便審計職員對審計風險進行層層設防,確保將實際審計風險水平控制在期看審計風險水平之內,保證審計質量合格。


二、風險基礎審計的運用程式


正確運用風險基礎審計,才能發揮其既能保證審計質量又能進步審計效率的作用。為此,風險基礎審計應按以下五步來進行:


第一步,受託前,審計職員應通過調查、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初評審計風險,決定是否受託或收取審計用度的金額。風險基礎審計要求審計職員在受託前應對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評估。評估的重點是:被審計單位發生經營失敗的可能性,治理當局的老實、可信性等;評估的目的是:決定是否受託或收取審計用度的金額。假如審計職員以為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能夠承受,可以有效地控制,就可以受託並根據初評的`審計風險水平確定將要收取的審計用度額;否則,審計職員就應謝盡委託。


第二步,受託後,審計職員應進一步瞭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經營規模、業務性質、組織機構、內部控制、報表使用者對報表的依靠程度和需求特點等情況,對被審計單位報表進行性測試,可能存在的舞弊的形成環境和原因,確定期看審計風險水平,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計劃檢查風險水平,據以確定審計謀略、重點和規模,選擇適當的審計程式,編制審計計劃,以便在保證審計質量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進步審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