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校本化研究

才智咖 人氣:1.15W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校本化研究

摘 要: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一類新型課程,為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上必須堅持校本化原則。本文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必要性出發,就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校本化提出了一些建議。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校本化研究

關鍵詞:國小 綜合實踐活動 校本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運而生的一門新型課程。2001年6月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新的課程體系,並將此類課程的宗旨定位在“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表明,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國際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設定綜合實踐活動,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大舉措,是新的教育教學觀、課程觀在課程教學領域的具體體現。這類新課程開發,對於有效改善中國小課程結構,豐富課程型別,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師教學觀、課程觀的更新將發揮獨特作用。

一、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基本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校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群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而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在符合國家核心課程標準的情況下,對學校的某些課程進行校本化建設。

(一)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有利於解決“課程懸缺、候補”現象

學校在設計、開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過程中,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這有利於學校、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瞭解。通過對校本課程設計,教師能夠更好的'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與本校資源的有效結合,使課程內容更適合本校的條件和本校的學生髮展,從而更好的解決了課程懸缺和候補現象的出現。

(二)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有利於解決“低效、片面”現象

學校根據教材統一的計劃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然有不符合學校自身條件的內容,這些因素不僅影響了課程實施的質量,還會影響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損傷學生的興趣,不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僅能夠避免出現由於統一計劃帶來的活動形式呆板、整齊劃一,還有利於激發教師的創作熱情,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校本課程克服了課程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聯絡不緊密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在學習中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技能,更有利於學生養成科學研究和探索的方法與態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資源與課程的有效結合,有利於提高課程效益,提高學校資源的利用率。

(三)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有利於學校的發展和學生成長

未來社會要求全方面發展的學生,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多學科知識內容,具有多種能力。只有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真正的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讓學生從單一的知識轉向綜合性知識,掌握豐富的知識,在學習中學習多種知識和技能。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發展,只有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學校才能有所發展。因此,學生的發展就是學校未來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當今社會發展迅猛,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環境問題、道德問題、國際理解問題、資訊科技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