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魂”不再“流浪”

才智咖 人氣:4.68K
讓“靈魂”不再“流浪”
        “現在上一節課真是憋死人了,任你如何啟發調動,愣是沒人吱聲,死的一般” A君抱怨。
        “現在的學生真是懶啊!上課既不想動手也不想動腦,一個語法強調了一百遍,仍有這麼多學生做錯!”B君牢騷。
        C君下課了,後面跟來兩位學生,“單詞默寫為什麼錯這麼多?啥時候會默,啥時候走”。……
        現實的教育狀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都很尷尬,一面是壓制與無助,一面是反抗與孤獨。其實英語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求教師能從生命的高度關注課堂教學。但作為教師我們往往把教材內容看成對世界的終極解釋,我們先學生一步具有了這些知識,然後灌輸給學生,最後通過單一的評價標準——考試,來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教條化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致使我們的課堂缺失靈魂。而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過程不是簡單、被動的資訊輸入、儲存和提取,也不是簡單的由教師傳授的,而是由學習者在大腦中主動、自覺建構的,建構性學習是一種由內在認知動機驅動的學習,是人類探索認知和發現世界的方式。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地學習,也是其最持久、最深入、最富有驅動力的學習,學生只有獲得學習的主動權,蘊藏在每個學生身體裡的“小宇宙”才會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死記硬背的灌輸式“學習”,不利於學生智慧的發展,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所以,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迫切需要反思,如何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的心智感受生命湧動的震撼,激發生命的永恆活力。
        一、 轉變教學觀念,優化知識素養,引領源頭活水
        高中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學生要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意識,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作為“靈魂工程師”的職責才能真正的發揮出來。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似乎也懂得,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再學習的慾望。但是,那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更多的老師選擇了不作為,選擇了隨波逐流,於是,學習不再有快樂和激情,課堂變得異常沉悶。教師和學生的尷尬地位要求我們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探索和發現的機會,這樣做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積澱而逐漸凸顯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心變成什麼樣子,變成鮮花還是枯樹皮,取決於教師。教師的品德與才學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僅要成為活的知識寶庫,更要成為一名教育專家,一名特殊的雕塑家。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推動學生追求高尚美德,成就學生更高的價值追求,成為每一位教師神聖的職責和厚重的使命。於漪老師也說:“自己學識乾枯,就不可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只有自己有源頭活水,才能以豐富的新鮮知識滋潤學生成長”。 所以不斷優化知識素養,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也就成了我們的不二選擇。 
        二、 營造民主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喚醒生命內驅力
        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個性的張揚,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民主氛圍下的自主學習是發現、探索、思考的過程,過程中會有“山窮水復疑無路”的艱澀,也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雖然艱澀,雖然曲折,但只要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樂於全身心去做事,在此過程中學生堅信自己是一個智慧的使者,他善於發現,勇於探索,不斷實現學生主體的認識和感知,喚醒生命的活力。教師作為生命的引領者,學生作為生命的實踐者,共處民主而有創造力的課堂中,尊重不同,理解差異,相互之間不斷地激勵、接納,思維的源泉不斷湧動,創造的成果令人驚訝,課堂氣氛活躍,小組合作默契,學生的語言技能在參與合作中提升,硬性的死記硬背無法理解的語法句子,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竟然能夠熟練運用了,於是乎,生命的密碼被啟用,富有潛質的創造力被解鎖。       三、 創設真實情境,重視合作交流,組建學習共同體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善於通過創設情境、組織討論來進行教學,意在讓學生在體驗中有一種探究與參與意識。但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切實感到情境創設缺乏新意,探究沒有動力,討論流於形式,究其原因,在於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學習的主動權被鉗制。所以教師必須精心創設真實、具體而簡單的生活情境,組建學習共同體,重視真真切切的的合作與交流。比如在模組一Unit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教學中教師精心於情境創設,激發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資訊,在佔有可靠資訊的基礎上,通過探索與合作,質疑與交流,促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變枯燥的講授為真實的探究,這其間的收穫絕不是簡單的講授所能傳達的。多樣化的語言交際,豐富多彩的體驗與感受, 讓學生在快樂的交流體驗中掌握了基礎的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需要注意,在學習共同體的組建中,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如果缺乏自控和調整的能力,必將喪失許多學習的機會。所以真實情境下的自主學習,更加要求學生自覺、自律、自主。
        四、 適應個別差異,著眼學生整體發展,優化自主學習評價
        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用一張試卷作為最終的評價標準,這種單一性的評價標準把學生劃分出優等生和所謂的“差生”。我們應著眼於設計使學生不感到沉重負擔而又富有激勵作用且能客觀反映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應包括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本人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應該不否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評價內容主要圍繞以下方面進行:1.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包括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在學習共同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團隊合作精神,組織能力,協作能力。3. 在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設計針對性的強化練習,既要落實基礎又要適應不同學生的層次性,練習成績納入評價結果。這種評價方式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我控制學習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學習自我控制的技能和方法,增強團隊協作能力,讓個體的差異在共享中彰顯美麗。
TAGS: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