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路環境建設與網路道德自律

才智咖 人氣:8.08K

論文關鍵詞:網際網路 網路 網路

論網路環境建設與網路道德自律

論文摘要:網路資訊的快捷和互動,網路資訊的廣泛與豐富給人們帶來了方便,然而,網路中的不良現象卻影響了網路環境建設,並干擾正常秩序,危害傳統道德,侵蝕人們思想。為了確保網路環境建設的健康進行,網路道德的建設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網路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一種以“慎獨”為基本特徵的自律性道德;堅持網路道德自律,要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要遵守網路協議履行網路職責,要加強道德修養、自覺維護網路秩序。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網民數量快速增長。據2008年1月17日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CNNIC)釋出的《第21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12月,網民數已增至2.1億人。中國的網民數增長迅速,比2007年6月增加4800萬人,2007年一年則增加了7300萬人,年增長率達到53.3%。在過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網民20萬人。”網路的最大優勢在於資訊的交流互動,網路越來越成為人們獲取新知識、接受新思想、傳播新資訊的重要渠道和新型的資訊交流平臺,電腦和網路的普及對整個群體獲取、交流資訊的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一、網路的特徵與網路環境建設的必要性

網路蘊含著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無窮智慧和思想精華,網路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現實性和虛擬性、自由性和平等性、高效性和方便快捷性等特徵。

1.開放性和共享性。開放性是網路系統的最根本特徵。從其技術層面來說,在網路誕生初期的分散式網路體系中,網路系統中的“每臺計算機都只是網路的一個節點,它們之間都是平等的”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TCP/IP協議“使得不同型別、不同作業系統的計算機都能通過網路交流資訊和共享資源”②,從而實現了不同計算機之間的資訊交流和資源共享;伯納斯·李發明的超文字標識又為網路系統的開放性提供了軟體保障,“將網上的資訊以全新的方式聯絡起來,使得任何一個檔案在任何作業系統、任何瀏覽器上都具有可讀性”③。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交往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條件的限制,在廣度和深度上具有現實社會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網路的開放性特徵還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共享網路系統中的一切資訊資源。

2.現實性和虛擬性。網路產生和存在的基礎是現實的,網路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訊交流工具,工具本身便是一種現實存在物,網路行為的行為主體是實實在在的人,網路世界永遠不可能脫離現實中的人而獨立存在。然而,網路世界畢竟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系統有著很大區別,在網路環境中,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從過去以物質和能量為基礎的活動平臺轉移到以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化平臺。網路是對現實社會實踐的模擬,是與現實社會並列的虛擬環境,其最本質的特徵是虛擬性。

2.網路的自主性。鑑於網路的平等性和自由性特徵,網路是在網民自主自願的基礎上互聯而形成的,個人需要和個性能夠在網路世界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滿足。在網路社會中,人們不必顧及傳統的道德輿論的壓力,也不必介意於社會中的人們相互之間的道德監督行為,每一個網民都是獨立的精神道德主體,是個人思想的主宰者,是網路行動的主人,網路世界中每一個人既是行為的組織者又是行動者,既是規範者又是倡導者,是自己行為的決定者,網民從自身的利益需求或需要出發制定網路行為規範,因此,網路道德是由網民為維護正常的網路秩序所採取的自覺行為的結果,而不是由網路世界中的權威人物或特權網民來制定的。只要不被網路社會中的主導道德要求所排斥,人們便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規範從事網路活動,而不必改變自身原有的道德準則。網路道德與現實社會道德相比,網路道德完全是一種自主型的道德模式,呈現出更少的依賴性,更多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3.網路道德的多元性。現實社會中,在每一個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必定也只能有一種道德意識形態居於社會主導地位,其他的道德意識形態則處於從屬的或是被支配的地位,“因此現實社會的道德是單一的、一元的”。然而在網路社會中,在網路系統的開放性、網路資源的共享性、網路社會的虛擬性、網路參與的平等性和自由性等網路特徵的共同作用下,網路集中了人類豐富的意識形態,體現了廣泛的人類利益需求,具有比現實生活更大的包容性。網路道德的多元性表現為網路道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意識形態特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不同的宗教團體所體現的道德意識使網路道德的構成成分變得複雜;在網路社會中,由於網民自身所具有的不同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的差異等在網路道德中的體現,增加了網路道德的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特徵。

與網路道德的開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相適應,暴露出來的網路道德問題有:網路道德的開放性特徵下,網民的不同道德意識、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在不受時空限制地發生衝突、碰撞並得到融合和重構的同時,也導致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以及先進的道德意識形態、道德規範與落後的道德意識形態、道德規範等之間的矛盾表面化和尖銳化。在網路的少人干預、少人過問的自主性特徵下,網民個體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可以自主地選擇網路活動的內容、釋出和接受任何資訊,各種資訊、各種言論會造成資訊氾濫,甚至有虛假資訊或垃圾資訊摻雜其中。多元化的網路道德反映在網路社會中,是網路資訊的多元性,多元化的資訊資源中,必然帶有多元的思想觀念和多元的價值判斷標準,這些多元的意識形態理論往往與處於社會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標準存在矛盾和衝突,給網路社會的道德秩序帶來一定程度的混亂,並影響到人們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對於正確的價值觀等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識和把握。多元狀態的資訊特徵使得關於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有害資訊汙染網路環境,帶來精神破壞。這一系列網路問題放大了網路系統的負面作用,反映了人們網路道德的缺失,影響了網路環境建設的正常秩序,為了確保網路建設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中的健康進行,網路道德的建設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三、網路道德自律在網路環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網路道德是資訊科技條件下,針對網路社會的虛擬環境而言的網路行為的道德規範,網路社會中的網民行為與現實社會中的人們交往相比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與現實社會的直接對話。網民的網路行為,除責任人以外其他人很難對其不道德的行為採取有力措施,即使有所評價和譴責,其約束力和控制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由於網路與現實社會的不可分割性,網路道德規範保持了與現實社會中傳統道德規範的高度一致性,傳統道德中的某些關於誠信、正義等基本價值準則也是網路道德規範的基本立足點。因此與現實社會中傳統道德的維護中的自律意識相一致,人們的網路行為主要靠網民的內在道德修養和外在行為自律來決定。而且由於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虛擬性、自由性等特徵,網路道德環境呈現出少人干預、少人、少人控制的特性,網路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現實社會中傳統道德的他人干預和監督作用,表現為一種以“慎獨”為基本特徵自律性道德,即“在沒有任何外在的監督和控制下,也能遵從道德規範,恪守道德準則”,在網路道德從自發到自律再到自覺的發展過程,網路道德建設中的網路道德自律便顯得尤其重要。

1.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網路的健康發展是建立在網民誠實守信的基礎之上的,需要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良好的網路觀。網路資訊的可靠性正是依賴全體網民的統一的、理想的網路道德狀態,是以網民的道德自律來保障的,每一個網民都要以誠信的道德觀來支配網路行為,不撒謊,不欺詐,不傳送或傳遞錯誤和虛假的資訊,建立網路系統的基本信任感,共同維護和提高網路資訊的可信度,以保證網路資訊的確切性和可靠性。

2.遵守網路協議履行網路職責。嚴格遵守網路使用者的技術協議進行網路活動,按照相應的網路資訊規則傳送或利用網路資訊資源,在進行網路活動時,克服網路活動匿名形式下可以免於責任的思想觀點,慎重對待自己不能確定判斷的網路事件、行為、觀點和現象,勇於對自己的發表網上評論、傳遞網路資訊等網路行為負責,做一個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網民。“不通過網路虛擬生存來逃避現實的生存”,“以網路生存豐富和發展自我的現實生存,要以自己的意志力量控制自己,形成遵守網路道德的堅強意志”。

3.加強道德修養,自覺維護網路秩序。加強自身的社會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善於辨別網路資訊的真偽,尊重他人人格與隱私,做到網路人格與現實人格的協調一致,拒絕網路誘惑,克服不良傾向,堅決抵制不道德的網路行為,在自身的需要得到滿足、自身利益儘量免受侵害的基礎上,不能使自己的網路行為“忽視、妨礙和侵害其他人的人格尊重和切身利益”,勇於向蓄意破壞網路安全的行為和非法的網路行為作鬥爭,保證網路安全。

註釋   ①②③劉廣三、楊厚瑞:《網路與犯罪》,《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2期。④⑤範大裕:《青少年沉迷網路因素分析與防治》,《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3期。⑥司徒夏雪:《我們的網路世界還缺什麼》,《中國青年報》2007年3月4日。⑦⑧徐寶庫:《網路道德重在自律》,《光明日報》2008年5月4日。⑨孫偉平、賈旭東:《關於“網路社會”的道德思考》,《研究》1998年第8期。⑩鍾瑛:《論網路的建設》,《現代傳播》2001年06期。許小念、陳科:《虛擬世界需要講道德嗎?——與省倫會副會長唐永進談網路道德》,《四川日報》2004年01月26日。曹勁鬆:《網路道德建設初探》,《道德與文明》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