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建築學專業教學研究

才智咖 人氣:2.77W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建築學科,建築職業和建築體系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近代洋務運動中留學海外學習建築的歸國學生,把國外現代建築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帶到國內來.國內的教育方式早至國中階段就一直是以授予為主,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討論思考能力的培養欠缺,然而建築設計屬於發散型思維,需要更多的鼓勵和激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創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思考和互相啟發。

德國建築學專業教學研究

摘要:從教學體系、研究所設定、硬體設施、教授方式以及學習環境等方面,介紹了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的教學方式,探討了各教學環節對於建築學教學質量的影響,提出了幾點國內建築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建築學;教學質量;硬體設施;課程設定

一直以來,德國的建築,德國的建築學對於世界建築來說都佔有著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無論是格羅皮烏斯所建立的包豪斯學院以及其教學模式對世界建築學教學體系的深遠影響,還是密斯凡德羅所引領的少就是多的建築風格對現代建築的啟迪,都使得各國建築學學子對德國建築產生濃烈的興趣。誠然,日耳曼民族是有著自己特有的品質,精益求精以及嚴謹,使得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擁有不俗的成績,建築學教育也不例外。

1課程設定

德國的學制長期以來都有別於世界各個國家,沒有本科和碩士的設定,根據不同的學科,有著4年~6年學時的Diplom學位,近年來為了與世界接軌,促進國際教育交流,德國各個大學逐漸將Diplom拆分為本科Bachelor和碩士Master。

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的建築學本科教育階段為三年即6個學期。在第一和第二個學期,是一些引導課程和基礎課程,如建築製圖和CAD。技術性的基礎課程則持續兩年時間,即4個學期,包括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建築物理,建築歷史和理論等。從第三學期開始,每個學期需要做一個大型設計,共三個,即偏向城市設計方向的設計專案,偏向建築空間設計的專案和偏向建築結構設計的專案。畢業設計的課題每個學期不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也可以自己在設計院,建築競賽網站等等,尋找感興趣的課題,由教授提供指導。

此外,還需要修習快題Stegreif共四個,每個1學分,每學期幾乎每週都有不同的研究所提出課題,在週五給出題目,週一學生完成以後統一上交。課題涵蓋面非常廣泛有趣,比如烘焙建築外形的蛋糕,製作建築短語內容的卡牌,設計製作減震裝置保護雞蛋從5m高空墜落而不受到破壞等等。課程設定中還有專業化課程Professionalisierung10學分,此類課程每個學期也有所不同,根據一門課程難易程度和學時大概為1學分~4學分,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己手工製作躺椅等木工活,或者親自灌注混凝土製作藝術品等等。

2研究所(Institute)

布倫瑞克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包含16個研究所,由16名在各自領域非常傑出的教授牽頭。研究所的數量和涉及之廣泛,在德國高校中可以算數一數二的。每一個研究所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包含了建築設計的各個領域。在每個學期初,各個研究所都會提供各自研究領域的討論和設計課題,供學生選擇。這極大地提升了建築學教育中的靈活性,沒有嚴格的各個專業學科的劃分,學生可以選擇精通一個領域,或者涉獵各個方向。

3教學方式及評判標準

建築學學習過程中,大型設計佔了很大比重,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和學習各型別公用民用建築的空間結構的組成和功能分割槽的劃分。每個學生每週將有一次機會約見助教,進行一對一的探討和修改Korrektur,探討的內容則與自身設計進度有關,初期可以是大體的設計理念,後期也可能是細部的空間結構,助教只給予建議以及可能會有所幫助的參考書籍。教授則一個學期只會出現3次~4次,即平均一個月會有一次與所有學生一起進行的大型教授評圖Chefkorrektur。

在教授評圖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要將自己的圖紙釘在牆上,模型也要求有一定的細緻程度來表達自己的方案概念。同時還要準備一個簡短的介紹,教授則會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方案提出一些問題和建議。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建築學非常講究模型的製作。無論是過程草模,還是終極圖紙的正式模型,他們認為,建築設計是人們對於空間的規劃,是非常講究空間感受的,在二維圖紙上的草圖,即使繪畫者的空間想象能力再豐富,繪畫技術再高超,也無法使得自己或者觀眾直觀的感受到空間和光影的變化,並且,在製作模型的過程中,通過模擬建築體塊和牆體的移動或者擺放,時常會有一些意外得到的空間效果,這是在二維的草圖紙上寫寫畫畫的過程中無法得到的。每一個階段的草模必須保留,在修改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整體方案的變化和方案的細化過程。

大型設計的評判標準就是以設計的概念和深度為原則的。整個設計的概念,是否有前瞻性,是不是環保,有沒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潛力,算是整個方案的靈魂和起點,這在方案的初期就必須儘快形成。接下來整個方案的骨架則要遵循設計概念,由此發源,而逐漸深入。方案的深度則關係到,建築的內部的動線設計是否合理,空間的劃分,傢俱的擺設,甚至傢俱的設計以達到想要表達的空間效果;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經濟,環保;建築立面構造,立面材料,建築外部景觀設計,甚至有需要營造氛圍的時候涉及到樹木花草的種類。

4教學硬體設施

1)模型工作間Modelwerkstatt。正如之前所提到過的,德國建築學教育非常看重模型的製作。從管理到運營,模型工作間都有專門的人來負責,而裡面的工作人員則是建築學的學生兼職。工作間擁有各種製作模型的儀器和工具,從2D的鐳射切割機,大型圖紙印表機到3D印表機,木工車間,大型精雕儀。每一個儀器通過所完成模型所需要的時間和精細程度收取一定的'費用以保證機器的日常維護和人工開銷。學生需要提前兩週預約時間,這對於學生把握和管理自己整體方案的程序和時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畫圖室Zeichensaal。德國的大學乃至歐美國家的大學,都沒有一個規定的區域劃分,大學的建築都是置身於城市中。大學中會有大約6個~7個畫圖室分佈在大學的各個建築中,每個能容納10人~30人不等。畫室的條件非常好,有印表機,小型的模型工作間,可供熱飯菜的廚房和可供休息的沙發,學生有自己的隔間和位置,可以堆放和製作模型以及圖紙。然而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畫圖室裡面彙集各種建築設計資料,有畫室每一代更替的學生訂閱的期刊,或者集資購買的書籍,相對於在獨立的空間裡閉門造車,在畫室中和處於不同學期的建築學學生交流,將會得到更多的啟發和靈感。畫室的經費一部分是由學校下撥,來完善和維護硬體設施,如維護和購置印表機,泡沫切割機等,另外一部分則由畫室成員自己籌集,來完善和提高工作空間質量,如訂閱雜誌或者啤酒。畫室的管理者由學校的行政人員和畫室內有資歷和有擔當的學生共同擔任。畫室位置總體數量上並不寬裕,而每學期每個畫室根據畢業生人數,能給出的新位置更是少之又少,每個位置都需要競爭才能獲得。

5反思和建議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建築學科,建築職業和建築體系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近代洋務運動中留學海外學習建築的歸國學生,把國外現代建築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帶到國內來,形成了第一代建築學專業的教育家,各院校的建築教育體制和模式就是由他們建立起來的。因此,可以說近現代歷史上的第一批海歸派建築師奠定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建築教育制度。西方的建築教育在發展,中國的建築教育也需要在遵循國情的情況下吸收和採納國外最新的建築教育方式和經驗,來提高建築教育的質量,以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建築師為目的。

5.1教育和學習方式

國內的教育方式早至國中階段就一直是以授予為主,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討論思考能力的培養欠缺,然而建築設計屬於發散型思維,需要更多的鼓勵和激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創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思考和互相啟發。而不僅僅是單向傳輸知識和經驗,或者教師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評判甚至修改學生的方案。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需要更加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夠達到給學生提供建議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和分享。

5.2設計和教育重點

在國內的建築設計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視空間在整個建築中的比重。建築內部空間和外立面的設計和發展,應當有一定的邏輯性和互相印證性,一個建築方案應當是看作一個整體來設計,比如外立面的變化應當是由空間的變化提供邏輯支援,同時為了得到內部空間的光影效果或者空間體驗,而選擇不同的立面處理手段,而不是分開的兩個部分。另外,近年來各高校都非常強調學生快速表達的能力,進行大量的鋼筆畫,繪畫基礎訓練,誠然,這對於表達方案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說,二維的空間表達始終無法傳達更加豐富的三維空間感受。在今後的建築教育中,應該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三維模型製作和表達能力,無論是過程思考模型,還是最終表達模型。由此而涉及到硬體設施的配備需要更加完善,管理需要更加的系統。

5.3硬體設施完善

從硬體設施來說,模型工作室的普及,管理和完善在筆者看來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培養學生三維模型製作和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此外,畫室的建立也是對於培養熱愛建築的一批學生的激勵性的硬體設施,在國內,學生基數的龐大導致無法做到所謂有教無類,統一中庸的建築教育模式限制了一部分擁有創造力和熱情的潛在優秀建築師的發展空間。這也是近年來選擇出國留學的本科畢業生人數增加的一大部分原因。

5.4周邊課程設定

建築設計需要發散性思維,只要是設計行業,都有互相啟發和互相學習的地方,國內的建築教育中,應當提供更多的涵蓋面廣泛和充滿趣味性的課題或者課程,如平面設計,工業設計,雕塑藝術等,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研發能力。

6結語

國內建築教育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遵循國情的情況下,仍然有著非常大的潛力,能夠培養出高,精,尖的建築設計人才,重視國際教育資源交流的情況下,不盲目模仿,而是進行選擇性的吸收和創造性的結合,從軟體到硬體上,逐漸豐富,完善和改進建築教育資源,逐漸提高中國建築設計在國際上的地位,提高中國建築設計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錢峰.近代海歸建築師對中國建築教育的影響[J].時代建築,2004(4):20-25.

[2]趙立志,鹿靜靜,張鑫,等.關於法國建築設計教學的思考[J].室內設計,20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