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材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4W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教育遵循的教育方針。高職教育以培養基礎理論知識適度、實踐能力突出、綜合素質較強、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加強內涵建設,堅持教學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素質教育。因此,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一方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就建築工程專業而言,《建築材料》屬於其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基礎專業課程,該課程主要針對跟工程相關的建築材料功能作用以及基本性質、試驗手段以及適用場合、質量評價等多元化學科內容展開詳細研究。這一學科課程自身所具特徵為不具備較強系統性且綜合性相對較強、對應知識面甚為廣泛、涉及內容十分繁雜、各部分材料均有各自體系且相互間不存在必然聯絡、實踐意義較強、邏輯性差、敘述性內容多、理論計算少、難記、難學,再加上學生學習方法不得要領,如此一來,只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疲憊,甚覺乏味,學生日常學習熱情未能被全面激發出來,教師教學遭遇阻礙,難以獲取良好教學成效。

《建築材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1教學改革方法

本人經過反思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並借鑑同仁們的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1案例分析教學法

立足實際的建築工程例項分析,就日常工程建設中所存在的跟建築材料相關的質量問題,由老師進行組織和設計,然後讓學生分組參與討論,並且各組相互提問辯論,學生就能深入思索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出選用材料不當造成的後果。譬如說,在某個工程實際建設程序中,採用石灰砂漿針對牆壁進行粉刷之後形成鼓包開裂問題,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就此類現象成因及其可採取的有效預防措施展開探究。

1.2啟發引導式教學法

實踐證明,《建築材料》這門課程所採用教材及所開展的教學程序均有著較強敘述性,為實現教學趣味性的全面強化,需著重運用啟發式教學手段。在日常教學時,立足教師正確啟發,有助於學生實現資訊獲取,並對相關學習要點有著全面瞭解掌握,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能夠從被動學習中被解放出來,能夠在日後的學習中主動完成問題探索。譬如說,某住宅樓工程,夏季施工,主體完工後,發現混凝土強度嚴重不足,在排除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材料等因素的前提下,讓學生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

1.3圖片教學法

用多媒體裝置將學生未接觸過的'材料或較抽象的問題用圖片展示出來,達到把枯燥的概念介紹變為現實中可見的實物,很直觀的將各種不同的建築材料通過圖片來認識。如:混凝土受壓破壞的三種形式(把混凝土受壓破壞後的實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加深理解和記憶;以及低碳鋼熱軋圓盤條、熱軋光圓鋼筋、熱軋帶肋鋼筋的外形區別等內容較適合採用本教學方法。

1.4藉助試驗裝置演示教學法

把便攜的試驗小裝置(如坍落度筒、水泥標準稠度測定儀等)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感性認識獲得強化,課堂氣氛變得更為輕鬆活躍,讓學生更加充滿熱情地參與到學習中,旨在獲取最佳課堂教學成效。在學生面前全面呈現出更加直觀的教學手段,便於學生有機結合聽及看及思考等各個學習方式,使之對於課程內容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易於牢固掌握。

1.5對比歸納法和辯證法

第一,進行日常教學時,需引導學生能夠更為正確地完成對比歸納法的合理運用,譬如說,針對矽酸鹽水泥展開學習的時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總結,就各類水泥材料間所存在異同實施對比,而後將圖表列出,目的在於讓這一部分知識更為直觀被展現,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第二,基於辯證思想就具體學習內容進行細化理解,譬如說混凝土拌合物自身具備較大流動性,其能夠更好地應用在施工中,然而卻較易形成分層離析問題,再比如說,把適量的石膏在矽酸鹽水泥中進行摻入則可獲取良好緩凝成效,若是摻入太多則會讓實現硬化之後的水泥石膨脹破壞,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1.6引用詩歌或者典故法

研究表明,若是處於輕鬆氛圍中,人們更容易獲得靈感。所以,在教學中營造出和諧課堂氣氛顯得愈發重要。進行授課時,通過對某些典故或者是詩歌的有效引用,則能夠獲取意外收穫,譬如說,針對“氣硬性膠凝材料——石灰”這一課程展開講授的時候,能夠引用明代愛國將領于謙寫的千古名篇《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既能夠將製作石灰的過程呈現出來,同時又可立足擬人方式,把勇於犧牲跟不懼艱險的無所畏懼精神以及正直志向全面展現。既寓教於樂,又給廣大學生傳遞了正能量。

1.7加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讓學生正確掌握合理學習手段,方能實現一勞永逸。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引導學生從網際網路上獲取相關專業知識資料,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面,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除了加強課堂教學及學生自學外,同時需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工程建設中獲得更深體會,促進學生基本實操能力的不斷強化,理論結合實踐推動教學進步。

1.8在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存在著認知心理交往和情感心理交往,只有使其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相互交融,相互激勵,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才會融洽,才會彼此尊重,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現在的大多數學生往往感性大於理性,他們往往是先認可教師後再認可教師所教的課程。所以教師要充分通過自己的課堂,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多和學生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2結語

總之,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促使教學過程更為深刻,教學清晰明瞭且學生更好體會,真正使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張鬆對.《建築材料》課程的教學探討[J].甘肅科技,2003(6).

[2]陳寶瑤.高職院校《建築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6(51).轉貼於233網校論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