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的成本管理論文範文

才智咖 人氣:4.01K

市場經濟下的成本管理論文

市場經濟下的成本管理論文範文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成本管理側重於巨集觀需要。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成本管理的主體應該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動力也來自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國企業並未充分認識到這點。企業成本管理思維還沒有轉移到企業經營上來,僅侷限於國家頒佈的財務法規如財務通則和稅法等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成本管理側重於巨集觀需要,基本上為國家服務。這從另一個側面將本來應企業化的成本管理社會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競爭優勢表現為成本優勢和產品差異化。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該站在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充分認識到加強成本管理,避免和控制成本的發生對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現實意義。

(二)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

成本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綜合表現,只是企業內部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係。低成本意味著以較少的資源投入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意味著效率高,但它未必有效益。按照成本習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係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屬於維持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成本,在業務量相關範圍內,其成本總額與業務量無關而保持不變。這樣,企業只要提高產量就可以降低單位產品分擔的固定成本。因此,產量越高,企業產品成本越低,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就越高。這就是我國企業為什麼長期以來偏愛“產值”而不注重銷售的原因所在。由於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財務會計功能化傾向,側重於存貨計價及收益確定,追求產品成本最低化,導致企業不管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如何,片面提高產品產量,降低產品成本,通過存貨的積壓,將生產過程發生的成本轉移或隱藏於存貨,提高短期利潤。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導致成本資訊在管理決策上出現誤區:似乎產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潤越高。客觀地說,規模經濟是有條件的。只有在產品存在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以銷定產,才能發揮規模經濟效應。企業只有以市場為導向,在市場需求的指引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創造出效益,從而使效率轉化為效益。否則,只有效率而沒有效益。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效益才是根本。這就要求我國企業成本管理要轉變思維,樹立成本管理的市場觀念,正確看待效率與效益的關係。

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如何實施成本管理戰略

(一)正確處理成本管理中的幾個關係。

首先,正確處理產量與成本之間的關係。在管理會計上,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產量)的關係劃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相關範圍(即一定時期和在一定業務量範圍)內,其總額不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不變的成本;變動成本是指在相關範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其總額也將隨著發生相應正比例變動的成本。一般來說,增加產量可以降低產品單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從而降低單位產品成本。但是,如果只強調增加產量,而忽視節約各項消耗,也可能會引起單位產品中的變動成本的上升而提高成本。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首先必須研究產量與成本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正確地考察和分析成本降低的方向,為進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提供可靠的依據;其次,正確處理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係。從質量與成本的關係來看,它們之間是對立的統一,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須從企業整體的利益出發,正確處理好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係,權衡利弊與得失,採取較適宜的措施。反對忽視質量的降低成本,也反對忽視成本的提高質量。應當提倡在提高質量的過程中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過程中提高質量;第三,正確處理效益與成本之間的關係。成本與效益之間的正確關係應當是既統一又矛盾的。具體地說,成本對經濟效益既有正確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統一),也有負面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矛盾)且在這一對矛盾體中,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成本的增加或減少必須由經濟效益來決定的,而非成本決定經濟效益。成本與效益的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在現代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擯棄過去那種從成本出發來研究效益的被動做法,而應當實行從效益出發來研究成本的'積極做法。努力做到在積極降低帶來負面影響的成本的同時,還要抓好能帶來正面影響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來自國內外日益激烈的競爭致使企業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是否建立健全一個有效的、能夠為企業產品定價、生產決策、市場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決策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是對企業全過程實施成本管理。對成本形成的整個過程,包括建造、設計、製造、採購、銷售、售後服務、融資、信用損失和投資損失等等各個環節階段,凡是有成本發生的地方都要進行管理。這裡就成本控制而言,建造成本、設計成本和製造成本控制三個環節是最重要的。對有些行業尤其是基礎設施和重化工行業而言,建造成本控制往往是最重要的。以電力企業為例,目前一臺9萬機組的發電投資約在4多億元左右,若能在建造環節節約1億元的投資,實際上就相當於以後年度經營期間增加1億元的利潤。但是對輕工業類企業來說,產品設計成本控制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通常認為,產品成本的8%以上在設計階段就已經形成了,製造環節的成本僅佔產品成本的不到2%。另外,融資成本、信用損失成本和投資損失成本的控制也是重要的。據中國市場學會統計,我國企業年平均壞賬率為5%~1%,美國只有.25%~.5%;我國企業的賬款平均拖延期為9天,美國只有7天。相對而言,我國企業的信用損失成本控制的意義更大。融資成本控制的關鍵是保持適度的負債規模,這取決於企業的戰略定位。投資損失成本巨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決策失誤。減少甚至避免投資決策失誤,最重要的是要改進和完善投資決策機制,除進一步完善投資決策程式外,還應當關注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及建立投資決策責任制度,要將“誰決策、誰負責”納入企業制度框架,並對決策者實行“無期限責任制”;二是對企業全崗位實施成本管理。通過預算和考核,落實企業成本目標和責任。從工廠到車間,從班組到個人,從公司、車間領導到各個管理部門,人人都要參加到成本管理中去,按照成本指標嚴格把關,只能降低,不準超支,做到時時、事事、處處都有人管理成本;三是對企業費用全要素實施成本管理。生產費用各項要素,包括原材料、動力、工資、折舊等都要制定定額和標準,加以管理,既要抓大,也不要放過小的。要控制期間費用總額,嚴格稽核單項費用。一般的做法是將部門費用的發生嚴格控制在預算之內,由財務部門進行部門核算並嚴格監控。為此,要建立嚴格的費用稽核流程,包括費用發生前的申請及稽核;發生後及時報賬;費用報告的填寫規範及稽核;超期不報賬的處罰等。在管理費用控制中,主要應對招待費、差旅費、通訊費、辦公用品費用等容易超支的專案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

(三)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是成本預測和決策方法。成本預測方法是根據過去的成本資料,結合調查研究,針對今後的新情況,運用科學的預測方法,估算未來的成本水平,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其包括定性預測法和定量預測法兩種。成本決策方法是根據既定的成本目標,運用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經營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從中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列入計劃。通常有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貢獻毛益分析法、決策樹法等;二是成本計劃和核算方法。成本計劃是指導成本管理工作的綱領。目標成本的確定是和成本決策的實現都要通過成本計劃來具體安排和落實。主要有全面預測法、彈性預測法、零基預測法、目標預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是對實際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以計算各種產品和責任中心的成本。成本核算必須準確及時,否則就會使成本考核遭到歪曲,也使成本控制失去方向。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製造成本法、責任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變動成本法等;三是成本控制和檢查方法。成本控制法是根據成本計劃提出的控制指標,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金耗費,進行有效的控制,發生偏差,及時糾正,保證成本計劃的實現。成本計劃完成的好壞,關鍵在於成本控制,如果成本控制不好,浪費無人問,超耗無人管,成本計劃就起不到作用。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責任成本控制法、預算控制法等。成本檢查法是以目標成本為衡量尺度,對照實際成本,以檢查目標成本是否完成,作為評價成本管理工作業績的依據。成本檢查的方法有單位成本檢查法、總成本檢查法、材料費用檢查法、工資成本檢查法等。

三、結語

總之,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的選擇和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存在統一的準則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成本管理工作的改進永無止境,企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更切合自身情況的管理方法,才能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