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兒科護理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6W

一、物件與方法

高職兒科護理教學論文

(一)物件。

採用便利取樣法,選擇本人授課年級12級高職護理1班36名為試驗組,其中男生1名,女35名,12級高職護理2班37名為對照組。其中男生2名,女35名,兩組學生年齡在18-21歲,平均年齡為19.9歲。經比較,兩個班的學生在年齡、戶籍、性別、一年級成績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二)方法。

1.授課階段。授課時間在二年級第一學期,總課時44學時。相同的教學內容,相同的教學進度,相同的教學方法,同一時間由同一教師合班完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共73人理論授課。教學重點、難點一致,各種教學資源同時同步發放給學生。

2.作業階段。(1)試驗組:①認識概念圖:課後時間約50min(第一次)。概念圖由節點、連線和連線片語成。概念、命題、交叉連線和層級結構是概念圖的4個圖表特徵[2]。主要介紹有關概念圖的基本概念、類別及繪製方法,用影象式輔助工具(KeystoneConceptMap軟體)進行繪圖的操作程式,同時告知學生一些可供參考的教材、文獻與網站。最後老師以已學過的內容展示1-2例概念圖。②分組協作:試驗組共36名,根據自由組合的原則,將學生分組,每組6名學生,各組經討論後推薦一名小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學習任務分配和人員協調,負責將討論、修改後的概念圖提交。③安排任務:選擇兒科基礎的生長髮育,新生兒疾病的新生兒黃疸及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治的“四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小兒腹瀉、小兒肺炎、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等6次教學內容做為課後完成概念圖作業,並要求在相應的理論授課後一週內完成。④過程評價:教師將批閱後的概念圖返回給學生,組長負責組織組內同學再討論、再修改。最後老師隨機抽取每組一名護生講解合作完成概念圖的思路、過程、感受。其他組學生分別以組為單位打分,平均得分即為本組護生一次小測成績。附圖為小組再次討論合作完成的VitD缺乏性佝僂病概念圖。(2)對照組:①準備複習題,包括選擇題、概念題、簡答題、病例題等。②佈置作業,同步在生長髮育、新生兒黃疸、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小兒腹瀉、小兒肺炎、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等6次教學內容理論課後完成。③批閱作業。④反饋總結。

3.評價工具。(1)問卷調查:在該課程開課前和課程結束後兩組護生均填寫第二軍醫大學姜安麗教授的《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3]。本量表共28題,由自我管理能力、資訊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3個分量表構成。其中自我管理能力10題,資訊能力11題,學習合作能力7題。採用Likert5級計分法,每題得分1-5分。課前和課後共發放問卷各73份,回收率100%。(2)知識考核:採用相同的試卷和評分標準,在課程結束後對兩組護生實施理論考核。

4.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使用SPSS17.0錄入,採用描述性統計(如均數、標準差)、方差分析和t檢驗對現況進行描述,檢驗水準a=0.05。

二、結果

(一)兩組護生授課前後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見表1)。試驗組護生在授課後自主學習能力總分為106.92±9.56,在自我管理能力,資訊能力,學習合作能力等均優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二)兩組護生考試成績比較(見表2)。試驗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優良率88.89%,不及格率2.78%,對照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優良率78.38%,不及格率8.1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1.作業式概念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職學生有學習熱情,但動力不足,自覺性不夠,如果單純聽課,容易下課就走人,如果佈置書面作業,也容易從書上照抄應付。老師將學習內容安排成課後作業:繪製概念圖,讓學生了解到“我有事做”,“我可以做”,“我必須做”,同時這項活動過程與內容無可複製,又激發學生思考“我通過反覆練習可以做得更好”。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2.作業式概念圖能有效啟用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概念圖的製作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考與話題有關內容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大腦中背景知識被啟用的過程。在VitD缺乏性佝僂病的學習中,通過概念圖的製作,學生很容易把VitD的來源、VitD的代謝、VitD的生理作用、VitD缺乏的原因的.背景知識理解和複習。概念圖將背景知識視覺化後,可以隨時為學生複習、理解學習提供“資訊”支援。

3.作業式概念圖能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忙於記筆記,少有時間聽教師講解,或忙於聽講而無暇記筆記。概念圖使知識視覺化,又簡潔而直觀。在掌握了概念圖製作的一般方法後,學生可以用來做筆記或用來整理筆記,從而抓住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進而促進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路,濃縮知識結構,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書越讀越薄。通過編寫課後作業式概念圖,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有效、高效學習。

4.作業式概念圖能豐富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概念圖可以檢測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及對知識間相互關係的理解,而且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完成的概念圖“作業”可以作為教師“形成性”評價的工具。6次作業式概念圖完成後,學生可以有6次“過程成績”。教學改革不僅關注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應強調了對學生評價方式的變革,作業式概念圖可以豐富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5.作業式概念圖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試驗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優良率達88.89%,授課後試驗組在自我管理能力,資訊能力,學習合作能力等均優於對照組。表明概念圖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學習工具,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老師在批閱、點評概念圖時可以更客觀的評價、分析學生學習中有欠缺的地方,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教學效果。

6.作業式概念圖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概念圖教學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國內外護理教學領域中也廣泛應用,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概念圖是評估護理教學,評價護理學生學習效果的優良工具[4-5]。但在實際實施中還是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儘管針對高職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特點,我們將概念圖的教學設計為完成課後作業式概念圖,仍有部分學生反映概念圖製作難度大,還要有計算機基礎,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完成概念圖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勞動,擠佔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有個別學生一開始熱情很高,越往後越“無所謂”的態度,讓組長有單打獨乾的感覺。再者課後作業式概念圖教學,老師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做課前的準備,課後的評價,而目前兒科老師授課量普遍比較多,工作任務繁重。因此全面實施課後作業式概念圖仍面臨不少困難,實施中應注重學生的客觀、全面的個體評價,尊重學生的創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程度地發揮概念圖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效果。另外對於學習成效的評價,本次教學中學生數的樣本較少,完成的概念圖也只有6次,有一定侷限性,這些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施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