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心理護理論文

才智咖 人氣:7.41K

   【摘要】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兒童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由於腦癱患兒活動受限,缺乏情感交流,常導致諸多異常心理髮生。在治療過程中,異常心理常影響康復訓練的效果,因此做好腦癱患兒的心理護理對其康復治療意義重大。現對腦癱患兒常見異常心理特徵進行歸納總結,並提出相應護理策略,以利於腦癱患兒的康復,使其早日迴歸社會。

兒科心理護理論文

    【關鍵詞】  腦性癱瘓/診斷; 腦性癱瘓/治療; 心理療法; 護理; 兒童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異常姿勢[1]。腦癱在有運動障礙的同時可伴有智力低下、驚厥發作、行為異常、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等,是繼小兒脊髓灰質炎後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是腦癱患兒康復治療的重要原則。但由於腦癱患兒常伴有諸多異常心理,影響康復治療效果,現將其異常心理特徵及針對性護理策略歸納如下。

    1  心理的定義及心理髮展的內容

    1.1  心理的定義  心理是在人的大腦中產生的客觀事物映像。這種映像本身從外部是看不清也摸不著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為活動,又通過行為活動表現出來。因此,通過觀察和分析人的行為活動,可客觀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活動是腦的功能表現,心理活動健康、活躍,反過來也可以促進腦細胞的發育與成熟。

    1.2  心理髮展的內容  心理髮展包括許多方面內容,其中感知覺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徵、情緒和情感特點、意志特徵、氣質特點、自我意識水平等都是心理髮展的重要方面。而語言、動作和行為發展狀況對兒童心理髮展具有重要影響。

    2  腦癱患兒常見異常心理

    2.1  腦癱患兒常見異常心理產生原因  (1)腦癱患兒由於肢體動作受限,活動範圍小,戶外活動少,不能正常入托、入學,缺乏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與情感交流,易產生不良心理;(2)家長由於經濟、心理等原因對患兒流露出或厭煩、或溺愛等情緒,也會對腦癱兒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3)社會上,由於公眾對腦癱這種疾病缺乏瞭解,對腦癱患兒抱有歧視和偏見,導致患兒異常心理特徵的`產生。

    2.2  腦癱患兒常見異常心理特徵

    2.2.1  情緒障礙  (1)孤獨感:腦癱患兒行動不便,不能與同齡兒在一起玩耍、遊戲、入托、入校等,常呆在家裡,很少與人交往,脫離人群,久而久之便常生孤獨感;(2)自卑感:腦癱兒由於發育滯後,活動受限,動作笨拙,生活、學習困難很多,沒有別人幫助很多事情辦不成,總覺得不如別人;受到別人的歧視或譏笑,更感到低人一等,更易常生自卑感;(3)恐懼心理:家長對腦癱患兒不能正確對待,將其擱置一邊,腦癱患兒長期缺乏愛撫與交流,宜產生恐懼心理,擔心隨時被拋棄;(4)依賴感強:腦癱患兒因生活能力差,家長給予包辦代替,從小習慣於依賴別人。失去鍛鍊機會,逐漸養成膽小退縮,缺乏自信心,過度依賴別人;(5)情緒異常:大多數腦癱患兒有情緒異常。經常愛打人,發脾氣,打自己的頭,拔頭髮,抓東西往嘴裡啃咬,喊叫,破壞東西等;年長兒可見恐慌症,以四肢和軀體運動障礙、痙攣型患兒多見。表現為發抖、下頜顫動、心悸、出汗、呼吸短促、害怕、失去控制力、害怕擁擠人群及聲音,喜歡孤獨自己玩[2]。

    2.2.2  認知障礙  認知異常是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腦癱患兒在記憶、學習、集中精力方面多存在困難,這主要取決於其腦損傷的程度,而且遺傳與環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2.2.3  行為異常  表現為性格改變,如固執、反抗、多動、強迫行為、攻擊行為甚至自我傷害。強迫行為常在患兒2歲時表現出來,主要表現為反覆固有動作,同時有害怕情緒、遺尿甚至尿便失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