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正確應用

才智咖 人氣:4.36K

1 辨證論治

中藥的正確應用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也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關係,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韻資料、症狀、體徵,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證。論治,就是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中醫治病首先著眼於證,而不是病。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證候,治療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證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療,這就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性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法則,就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

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既辨病又辨證,但主要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將重點放在“證”的區別上,通過辨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種疾病,臨床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症狀,但由於引發疾病的原因和機體反應性有所不同,又表現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溼感冒等不同的證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屬於何種證型,才能正確選擇不同的治療原則,分別採用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或清暑祛溼解表等方法給予適當的治療。辨證與那種對於頭痛給予止痛藥、對於發熱給予退熱藥,僅針對某一症狀採取具體對策的對症治療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於用同樣的方藥治療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單純辨病治療。

2 中藥劑型選擇

劑型是指中藥的形態,即中成藥的客觀存在形式和臨床應用形式,並與中藥的製法和服法密切相關。根據藥物的性質、用藥目的、給藥途徑和臨床應用的需要,將原料藥加工製成具有一定質量標準的藥品形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中藥的臨床療效,減少其毒副作用。

內服中藥的常用劑型為丸劑、散劑、顆粒劑、片劑、膠囊劑等,主要適用於臟腑氣血異常所導致的各種疾患。內服中成藥一般在中藥材的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較嚴格。外用中成藥常用的劑型有膏貼劑、搽劑、栓劑、滴鼻劑、滴眼劑、氣霧劑等,主要適用於瘡瘍、外傷、面板及五官科的多種疾患。外用中藥中相當數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時應慎重,以防中毒。

2.1 根據處方中藥物的性質和有效成分確定劑型 中藥製劑多由複方組成。方藥中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有動物類藥和礦物類藥等。植物類中藥一般體積較大,在劑型選擇時,應根據其作用、性質儘可能的縮小體積。動物類藥和礦物類藥一般難溶需特殊加工炮製。另外,每味中藥所含成分實際上是一個複方,而其成分如生物鹼、黃酮、揮發油、甾體、皁苷、氨基酸、鞣質、蛋白質等,其溶解性、化學穩定性,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洩過程也各不同;而劑型對製劑的穩定性、溶解性和體內代謝的過程有著直接的影響。《神農本草經》中說:“藥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煮……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例如,大黃的致瀉成為蒽醌苷類,經久煎會被水解,瀉下作用減弱,用於瀉下就不適合選用經水煎煮提取的合劑、口服液、沖劑等。

同樣雷丸中的有效成分為雷丸素,它有很強的殺蟲作用,實驗證明加熱10分鐘,其成分大多已被破壞,加熱1小時其作用完全消失;雷丸素在鹼性溶液中作用最強,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消失。因此,雷丸不宜做成湯劑、合劑、口服液、濃縮丸、沖劑或經口服至胃的任何劑型,最好製成腸溶型劑型。湯劑是中醫臨床使用最早的劑型,現代藥學工作者在其基礎上發展產生了口服液和合劑等新劑型;但在一般製備條件下,許多在處方中用量大的藥不宜做成口服液和合劑,如難溶的石膏、寒水石、滑石、硃砂、磁石、羚羊角、麝香等。這類藥物若以溶劑提取有效成分損失很大,產品的澄明度和療效也難以保證。有些中藥材含有揮發油,如川芎、白芷、薄荷、荊芥、細辛等。一般的揮發油對光敏感,易氧化、聚合。有些揮發油極臭,給矯味帶來很大的困難。如具有特殊臭味的阿魏、馬勃等,做成口服液病人難以接受。苦味重的藥物:如黃連、梔子、龍膽草、苦蔘、山豆根等,由於味極苦,用矯味劑難以矯正。含油脂較多的藥物如火麻仁、苦杏仁、桃仁、郁李仁、蓖麻子、核桃仁等,一般條件下無法分散在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在水中不穩定的藥物,易水解、易氧化、易聚合的藥物,都不宜做成口服液和合劑。

2.2 根據醫療的需要選擇劑型 中藥劑型的選擇,歷來是與中醫臨床用藥密切相關的,古代醫家的許多論述在今天看來有其科學道理。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曾指出: “大抵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逮去之,故用藥舒緩。”藥是用來治病的,而病有緩急,證有表裡,人有老幼,體有強弱。因此,對劑型的要求亦各不同。例如,治療急性病,為了使藥效迅速,宜用湯劑、氣霧劑、注射劑等劑型。有些病則需要藥物的持久或延緩作用,可用丸劑、膏藥、緩釋片等劑型。為了適應給藥部位的特點和治療需要,也要選用不同的劑型。如面板病,一般可用硬膏劑、軟膏劑、糊劑、塗膜劑等。對痔瘡、口腔潰瘍、瘻管等疾患,則用栓劑、膜劑、條劑、線劑或釘劑為宜。

2.3 根據技術水平和生產條件選擇劑型 選用的劑型不同,製備所採取的工藝路線、所用裝置、所處的生產環境也不同。如內服制劑的各種劑型需要在一定的潔淨級別環境下製備,注射劑需在無菌條件下生產,不是所有的製劑室都能滿足這些條件。中草藥注射劑還需要將有效成分提取、分離達到國家藥典規定的澄明度而又不降低藥效。曾有人在做中草藥針劑時,為了除雜大量使用活性炭處理,最後製成了一支澄明度合格的“蒸餾水”。所以,選擇劑型時要綜合考慮製劑室設施、裝置、人員素質等因素。固體制劑如膠囊劑、沖劑、丸劑、片劑等,雖然比液體制劑要求低些,但也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生產條件。現在許多製劑室使用多功能提取罐,但揮發油的提取仍達不到要求。另外,有些基層醫院製劑室的過濾裝置簡單,所得的濃縮液又多又黏,製備沖劑困難;製備膠囊劑服用量大;製備片劑不易崩解,而且易受潮粘連。有些醫院的烘乾裝置為烘房、烘箱;所得浸膏堅硬且帶焦煳味,嚴重影響臨床療效。因此,製劑選型要從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的實際狀況出發。

TAGS: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