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監管網路技術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4W

食品安全是民生問題,關係人民的切身利益,但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掀起了民眾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如何深度挖掘食品安全問題存在根源,並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構建成為了當前最為迫切之舉。

食品安全監管網路技術分析論文

1食品安全監管的網路技術需求分析

2015年10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即將實施,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也再次成為焦點,但從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現狀來看,由於傳統監管手段的限制,並不能從源頭上徹底堵住問題食品流入市場,且可能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鑑於此,利用網路技術進行現代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已經成為了迫切之需,其決定著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效果,具體應該滿足以下功能需求:

1.1食品安全檢測協同發展的功能需求

食品安全檢測涉及多環節、多層面、多部門,需要各部門的多頭檢測、協調統一,但隨著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數量的增加,再加之農業、商務、衛生、工商、糧食、食品等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較差,不同層級檢測標準之間存在交叉、矛盾的現象,影響了監管效率。而現代化資訊科技、有線或無線網路通訊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監管平臺和快速檢測系統的實時通訊、檢測資料的彙集、共享提供技術支撐,也可以動態掌握各檢測部門食品安全檢測進度,增強了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形成了食品安全檢測多部門協調配合監管、資訊共享機制,為食品安全的協同聯合監管提供了可能。

1.2食品安全預警與快速反應的功能需求

食品安全監管的關鍵在於從源頭上進行風險監測,以此減少食品事故發生率,這無疑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時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為了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預警和快速反應能力,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資料庫和網路通訊技術來建設完善資訊化、智慧化預警應急系統,實現對食品安全資料資訊的實時監控、採集、整理、分析和處理,快速作出反應,並將預警訊號傳遞給監管中心,以便其據此制定應急方案,這既提升安全預警應急能力,也保證了資料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對於食品安全監管的實效性具有重要影響。

1.3食品安全資料分析和科學決策的功能需求

食品安全監管需要根據實時檢測結果進行詳細的資料分析,才能夠據此作出科學的決策,而這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及時、精準、有效的資料支撐。因此,建立整合化的、統一協調的資料庫系統成為了關鍵因素,可以藉助於現代資訊網路技術,以及資料探勘、倉儲和分析技術來構建科學的資料模型,促進多種資料資訊的有效連線,從而實現對食品資料資訊進行資料探勘、資料彙集、綜合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等功能,也為決策系統的有效執行提供科學依據。

1.4食品安全監管資訊化、智慧化發展的功能需求

傳統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監測範圍窄、專案少,無法適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複雜性,而基於現代網路技術的智慧化監管體系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資料庫、食品企業信用監管系統、食品資訊共享系統、消費者資訊反饋系統,使得食品安全的實時監控、預警、評估,以及監測資料共享成為了現實;同時,還實現了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內外部的連線、互動和交流,有效的整合了食品監管力量,形成了整合化的網路監管體系,促進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的資訊化、智慧化發展。

2食品安全監管中網路技術的應用設計

2.1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網路技術應用體系設計

網路技術作為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變革的技術支撐手段,對於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整合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其是在綜合運用資料庫技術、java語言、Asp技術以及Spring、Struts和IBatis等JavaEE系統框架,採用N層結構來進行監測體系設計的。同時,根據上述功能需求分析,基於網路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應該包含:

(1)食品安全監管檢測系統。該系統需要配置數字化的食品安全監測裝置,並採用光度比色、酶聯免疫技術以及上轉發光等專利技術,實現對食品違禁成分、農藥殘留、甲醛和各類細菌全方位、多層次的檢測和篩選,並藉助於有線或無線網路通訊技術將實時監測資料傳遞給監管中心,從而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後續程式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2)食品安全監管風險評估預警系統。該系統的設計要求利用網路技術完善風險監測系統,延伸檢測範圍和專案,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資料庫、配套監測裝置和監測指標體系的構建,增強食品風險監測資料的傳輸、分析、評估和處理能力,以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率。

(3)食品安全監管追蹤管理系統。該系統中將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無線通訊技術、電子標籤技術等,實時跟蹤食品生產加工、儲存、流轉等過程,並將相關資料同步到資料庫,以實現食品安全資訊的查詢和監督。

(4)食品安全監管資訊共享系統。該系統基於雲端計算模式,利用現有網際網路和網路通訊技術建立食品安全資料共享中心,彙集了資料採集、資料儲存、資料整合、資料查詢等多元化功能。

2.2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網路支撐技術選擇

基於上述系統結構和功能設計,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網路支撐技術主要涉及:自動識別技術:RFI(D射頻識別),條形碼技術、二維碼技術;GP(S全球定位技術);感測器技術、微博微信通訊技術等。自動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無線通訊技術,其主要是藉助於無線電訊號來讀取關聯資訊。RFID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主要通過RFID電子標籤將食品生產、加工、運輸、儲運和監測等相關資訊自動錄入,並傳輸至資料庫,實現了食品安全的無縫監管。感測器技術,藉助專業的無線感測裝置,對食品供應鏈中生產、儲存、運輸等資料資訊進行智慧化監測、識別和處理,及時發現風險,並通過網路通訊技術向監控中心發出預警訊號,確保食品始終處於安全監測指標內。GPS技術,無線網路通訊技術的一種,其相對比於叢集通訊、衛星通訊和GSM而言,在資訊獲取的即時性、準確性和傳輸的穩定上具有明顯優勢,對食品安全進行實時監管,並及快速的將監測資訊傳輸給監管中心,滿足了食品監管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的需求。微博、微信網路通訊技術可以用來發布食品安全監管違法、違規資訊,實現監管中心與各系統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交流和反饋。

3結語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國家、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但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令人擔憂,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迫在眉睫。而隨著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的應用發展,食品安全監管走向了智慧化,這對於採集、分析、預防食品安全風險具有重要影響,由此本文關於食品安全監管的網路技術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