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戲曲的表演藝術探討

才智咖 人氣:1.76W

梆子,又名梆板,漢族打擊樂器。約在中國明末清初(十七世紀),隨著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流行。梆子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長25釐米的一根為圓柱形,直徑4釐米,另一根短而粗的為長方形,長20、寬5-6、厚4釐米。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擊節而得名。

梆子戲曲的表演藝術探討

摘要:江蘇徐州屬於歷史文化名城,在文化傳承方面,其主要依靠的是非遺文化傳承。而在徐州眾多的非遺文化形式裡,非常有特色的一種就是徐州梆子戲。本文主要對徐州梆子戲中的具體表演藝術進行分析探討,提出筆者的思考和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徐州;表演藝術;梆子戲

徐州梆子戲是一種具有徐州地區特色的表演藝術,其發展歷史為300-400年,在發展巔峰時期,江蘇徐州各縣以及各區都建立了梆子劇團,梆子戲曲藝術流傳範圍覆蓋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所有蘇北地區。梆子戲曲一直是蘇北人民文化生活裡廣受喜愛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建國之後,受到黨文藝方針的指導,梆子戲藝術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同時獲得了非常輝煌的戲曲藝術成就。

一、梆子戲曲的發展

徐州梆子戲給該地區帶來的影響非常深入人心,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梆子戲已經牢牢紮根在江蘇民眾之中,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正是因為徐州梆子戲樸實、高亢以及粗獷的戲曲藝術風格,和徐州人民的生活習性以及民風、比較熱情的人文個性產生了共鳴。以前,徐州因為受到政治地位以及獨特山川地理條件和西控中原以及南屏江淮得天獨厚的戰略地位的影響,飽經戰亂以及自然災害,讓徐州人民的性格變得更加粗獷豪放[1]。和徐州人火爆、粗獷以及直率的性格一樣,江蘇梆子戲也具有這樣的風格。

二、江蘇梆子戲曲表演藝術特點

(1)具有鄉土風情。由於受到歷史發展的影響,徐州梆子戲曲含有一種非常醇厚的泥土芳香,其農村生活氣息非常濃郁,並結合了魔術、武術以及雜技等特點。比如涮牙,就是把兩顆或者是四顆已經灌過鉛的豬牙置於嘴內,通過捲曲舌頭以及控制兩腮肌肉來使所飾演的判官做出上下左右以及前後裡外翻動牙齒的動作,將人物的威武姿態以及凶猛性格充分顯示出來。另外,表演時會做出各種難度非常高的動作,比如爬上高度有十幾米的竿;有時為了增強戲劇表演效果,將人物內心世界形象地顯示出來。會使兩腮肌肉不斷顫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活腮”。除此之外,戲曲劇本內會融入本土風俗人情,表演唱腔裡帶有非常濃郁的鄉土味道。比如,唱腔下韻結尾音一般會固定在“So”上,結合花腔,其一口氣能夠拖唱達到二十幾個節拍,直到獲得臺下掌聲為止[2]。唱得十分入耳,表演得也非常入理,依靠偷字閃板過程中的多變節奏以及一抑一揚產生的強弱對比,讓唱腔達到一張一弛的效果,從而將人物的特點形象地刻畫出來。如果是表演哭,就會直接坐地朝天,滿臉都是眼淚;如果是表演笑,就會直接在地上翻跟斗,表現出高興的心情;如果是表演鬧,就會直接撕破衣裳以及抓破臉;如果是表演打,就直接打掉牙齒,形成殘暴的打擊畫面感;如果是表演殺,就會直接殺得滿臉、全身以及滿臺都是血肉橫飛的場面。人物形象非常鮮明,表演活靈活現,並且語言通俗易懂,應用了很多本地人非常生動的口頭語,所以其特點主要是:樸實清新、生動活潑以及火爆奔放。

(2)樸實奔放。徐州梆子戲曲的主要代表劇目有:四大徵以及四大鍘等,這些戲曲的藝術風格十分樸實無華,並且激越高亢,有的'甚至表現得非常粗野,可以形象地將北國英豪粗獷雄偉的氣魄體現出來。戲曲演員在進行表演時,會在強勁的鑼鼓聲中,進行非常誇張的演出,一般會高喊一聲立嗓,同時配以跺腳動作,將豪情奔放的個性完全顯示出來,當到達戲曲高潮部分時,會引起滿堂喝彩。徐州人認為,這種戲曲表演是非常過癮的,梆子戲曲具有的樸實奔放特點,可以宣洩人們的積鬱以及表達生活裡的各種喜怒哀樂。

(3)剛柔並濟。對徐州梆子戲來說,其主要應用的語言是徐州方言,其在中州韻以及吳越韻間,不僅具備北方語言所具有的酣暢淋漓的特點,同時具備江南吳語所具有的委婉纏綿的特點。戲曲詞彙以及語法均有本地方言特色,不僅粗獷,而且細膩柔和,這兩種特點融合得非常好。徐州梆子主要是征戰戲,可是在表現方面應用的卻是武戲文唱形式,通過大段唱腔對人物進行塑造,比如,戲曲《全家福》裡面的坐轎一折,有超過兩百句的戲曲唱詞以及唱段將劇情矛盾推向高潮。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梆子戲也在快速推陳出新,比如《滿山石榴紅》這出現代戲,梆子戲演員燕凌就通過起落非常大的大唱段來有效抒發青春女孩愛情方面的相思以及失落和悔恨。

(4)急管繁弦。徐州梆子戲大部分故事情節都非常洗練,並且結構緊湊,表演時的時空轉換非常迅速,不同板式的轉換一點都不拖沓,從而快速推進情節。徐州梆子戲曲腔高板急,變幻無窮,能夠讓人們屏息靜氣地看到底。

三、結束語

正是由於江蘇梆子戲不僅具有粗獷激昂的藝術魅力,同時具有清爽細柔的特點,所以得到了廣大徐州人的喜愛。在我國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以及文化生活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同時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江蘇梆子戲一定會發展得更加光彩奪目。

參考文獻:

[1]劉維豔.彰顯區域特色 弘揚傳統文化――徐州梆子戲傳承與高校教育資源整合思考[J].音樂大觀,2012,(6):20-21.

[2]李雪東.在移植中創新的口梆子舞臺[J].大舞臺,2012,(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