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開胸術後心律失常的觀察與護理

才智咖 人氣:1.73W
胸外科開胸術後心律失常的觀察與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胸外科開胸術後心律失常的護理方法。方法:對76例術後併發心律失常患者的資料與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年齡>60歲、術前心電圖異常、術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損等因素術後易併發心律失常,通過對本組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嚴密檢測病情、做好基礎護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綜合護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經對症治療後生命體徵平穩,1例患者併發室顫經及時有效地電除顫後恢復自主心律轉入ICU監護,治療後康復出院。結論:對年齡>60歲、術前心電圖異常、術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損等患者進行積極護理,可有效減輕或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
【關鍵詞】胸外科;開胸術後;心律失常;護理
        胸外科開胸術後創傷大,手術操作對心臟的直接刺激以及術後自主神經功能失衡,經常可發生心律失常,重者可明顯影響迴圈功能導致低血壓,心臟驟停,而術後某些嚴重併發症,常以持久不易糾正的心律失常為早期表現。因此,術後及時發現心律失常並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我科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 對76例術後併發心律失常患者進行積極護理,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76例,男51例,女25例,年齡41~83歲,平均64.1歲。其中食管癌22例,賁門癌17例,肺癌31例,其中全肺切除3例,風溼性心臟病6例。合併糖尿病6例,高血壓14例。竇性心動過速21例,竇心心動過緩1例,房性早搏10例,室性早搏27例,房顫15例,Ⅱ°房室傳導阻滯1例,室顫1例。合併肺不張11例,吻合可漏2例。        1.3方法 對術後採用日本PM8000心電監護,用模擬三極肢體導聯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動態觀察心律、心率的變化。持續心電監護3~7天。
        1.2護理方法
        1.2.1熟悉心電監護的操作方法及儀器效能,正確連線心電圖導聯,使用心電圖三位片,選擇心電圖波形相對較清晰的Ⅱ導聯,正確設定上下報警限(50~120次/分),注意並防止病人活動引起導聯脫落。
        1.2.2掌握術後心律失常發生的規律,一般於術後24~48小時內,同時也是病情危重,變化較快的時期,護士應15~30分鐘巡視病房一次,對術前心電圖異常要高度重視。
        1.2.3掌握心電圖基本知識,正確區分外來干擾的異常心電圖,應重點認清:P波是否存在及P波和QRS波群的波形是否正常,有無ST段抬高,T波高尖等。發現異常及時彙報,並作出相應處理。
        1.2.4充分供氧:常規4-6L/min鼻導管吸氧3-5天,心臟手術酌情延長,因為缺氧是併發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1]。術後48~72 h內持續低流量吸氧,是預防心律失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充分供氧以減低術後應激反應的強度,從而降低心律失常發生。氧療是對術後患者首先要採取的措施,切開心包處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術的患者需持續吸氧5天甚至更長,必要時面罩吸氧,氧濃度40% ,根據患者術後肺功能恢復情況以及活動程度及時調整為間斷吸氧,同時鼓勵並協助患者咳嗽排痰,積極消除造成缺氧、二氧化碳瀦留的各種可能因素。      1.2.5減輕疼痛或有效止痛:開胸手術術後的疼痛程度為目前所有外科術後的疼痛之首[2]。護士白天應深入病房加強健康指導,以分散其注意力。協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拍背時輕重適宜,咳嗽時協助按壓傷口。夜間以藥物止痛為主。因為疼痛使患者煩躁,體內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含量增多,致心肌自律性和應激性增強,極易發生心律失常。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體位的.改變也可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咳嗽時幫助按壓傷口,必要時用胸帶加壓包紮,適度與病人交談以分散注意力或應用止痛藥等,鎮痛應以夜間為主,疼痛緩解後,促進睡眠,順應生理時鐘,降低心律失常等併發症的發生,利於病人康復。
        1.2.6加強心理護理:心律失常的患者易緊張、激動。可致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而誘發並加重心律失常。護士各項護理操作應沉穩自信,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解釋心律失常發生的原因,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從而達到最佳治療狀態。
        1.2.7用藥護理:學會分析發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根據醫囑正確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採用深靜脈單通道並用微量泵勻速輸注[3],並注意觀察心律、血壓的變化、隨時監測血電解質。因為抗心律失常藥物均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2.8搶救的配合:心胸術後床邊還需備除顫儀,在監護中發現心室纖顫應爭分奪秒,採用非同步直流電除顫,能量選擇150~300j,首次電擊未能成功可再加大能量電擊,最大能量可採用360j。護士應掌握除顫技術,配合醫生進行除顫。本組1例患者術後42小時發生室顫。經電擊除顫,恢復自主心律後,轉入ICU監護。竇性心動過緩,心律長間歇,房室傳導阻滯者,應密切觀察臨時起搏器使用情況,起搏心率與起搏器設定的心率是否一致,是否因電力不足而影響起搏效果。本組1例Ⅱ°房室傳導阻滯經靜脈微量泵入異丙腎上腺素後恢復良好,在使用過程中做到用量精準,泵完及時更換,更換微量泵時動作迅速而熟練。
        2結果
        年齡>60歲、術前心電圖異常、術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損等因素術後易併發心律失常,通過對本組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嚴密檢測病情、做好基礎護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綜合護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經對症治療後生命體徵平穩,1例患者併發室顫經及時有效地電除顫後恢復自主心律轉入ICU監護,治療後康復出院。
        3討論 
        由於醫療技術的發展,手術指徵的放寬,開胸術後出現心律失常是胸外科多見的護理問題。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因掌握一定的心電圖知識,熟練掌握監護儀、微量泵、除顫儀、臨時起搏器的效能及使用方法,掌握血管活性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為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應加強圍術期的監護,加強胸部體療,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後充分及較長時間給養,監測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監測電解質,有效鎮痛,維持胸內壓力平衡,及時處理併發症等是預防心律失常的關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