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建設中的網路安全防護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W

隨著我國醫院資訊化建設速度越來越快,HIS、LIS、PACS、EMR等資訊系統的應用,既提升了醫院醫療資訊化水平和醫生工作效率,也方便了病人的就診,同時醫院也更加地依賴於網路。由於人員的不規範上網行為、病毒、木馬等安全隱患,給醫院網路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對此醫院要清晰地意識到網路安全隱患所造成的危害,切實提高思想意識,高度重視網路安全防護,對網路安全隱患要進行有效的防範,促進醫院資訊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醫院建設中的網路安全防護策略論文

1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資訊化程序越來越快,醫院資訊化建設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如銀行事務、電子郵件、電子商務和自動化辦公等應用,在為社會、企業、個人帶來方便的同時,由於網際網路具備較強的開放性、互聯性、匿名性等特徵,也將引起網路應用安全隱患。對醫院來說,在應用網路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後,將從整體上促使自身執行效率的提升。但是因為醫院業務流程非常繁瑣,以門診系統為例,在掛號、就診及化驗等流程來看,顯得過於複雜,而應用先進的資訊科技手段,能夠在醫保卡上準確、完全記錄各方面資訊,醫務工作者也只需要通過相關證號就能夠將患者資訊調出來,非常方便。由於醫院資訊化建設中需要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因而也容易受到各種外部威脅,產生很多網路安全隱患,這點需要醫院注意。

2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的網路安全隱患

醫院中心機房是醫院資訊的核心,也是醫院網路的彙總。一旦出現問題,輕者部分服務開啟不了,重者網路癱瘓,將嚴重影響整個醫院的正常執行與管理,為醫院與患者造成巨大損害。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中心機房出入人員太多而且人員比較雜,特別是機房裝置上架、維護等,相關工作需要人員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管理;

(2)工程師在中心機房維護時,會應用到各種外接裝置(如:行動硬碟、U盤),這樣會引起網路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病毒侵入現象,對醫院各項資料、資訊造成威脅;

(3)中心機房無環境監控系統,資訊中心人員只有在出問題的時候才會去中心機房檢查,導致中心機房無實時監管,而中心機房的配電系統、溫溼度檢測、UPS機組監控系統等都會對各裝置的正常執行產生影響。醫院網路分為內網和外網,其中內網主要分為無線和有線:許多醫院院內無線網路存在長期弱密碼,且長期不更新密碼,IP動態獲取等安全隱患。而有線雖然劃分了VLAN,但存在IP與MAC地址未繫結,缺少上網認證等安全隱患。而外網主要包括醫院OA、網站、醫院質控上報及院內人員上網瀏覽查資料等。存在的安全隱患有:

一是醫院網站存在被駭客攻擊的風險,如果醫院網站被黑後,就會洩漏病人資訊、藥品資訊、費用資訊等重要資料;

二是由於醫院許多醫護人員缺乏上網安全意識,隨意在網路系統中上傳或下載檔案資料等,容易感染病毒、木馬等安全問題,為駭客、病毒等非法入侵創造了可乘之機,會讓醫院系統網路出現斷開,伺服器變得癱瘓,病人資訊被盜,資料出現丟失等。嚴重影響醫院網路安全、穩定的執行。

3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的網路安全防護策略

3.1完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證其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如:資訊系統管理制度、中心機房管理制度、網路安全管理制度、人員值班備班制度及其他相關制度等。必須要嚴格執行這些規章制度,實行有效的獎懲措施。對於網路維護要明確責任,誰操作誰負責,同時每年至少演練一次,保證安全。

(2)制定科學合理的網路應急預案,建立網路安全應急小組,從事件嚴重程度出發,採用相應的處理辦法。同時資訊中心人員也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3)加強培訓,不僅僅是資訊中心人員培訓,還要對全院每個職工進行培訓,提高全院人員對網路安全的意識。要定期對網路管理人員作出考核,保證其具備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

(4)對上網使用者進行認證,特別是上醫院外網時更要做好認證,避免出現風險。

3.2加大網路邊界安全防護力度

為避免醫院資訊化建設中出現網路安全問題,應該採取如下措施:

(1)從醫院網路架構出發,內外網要進行物理隔離,訪問外網的計算機只能訪問外網。同時搭建上網行為安全管理器,遮蔽除安全網站外的所有網站,如需要訪問必須向資訊中心備案,並對網路攻擊行為要有預警和簡訊提醒功能。而對內網的安全應要有更高要求,應該部署相關的防毒軟體和桌面管理器。

(2)防火牆。對內外網資料通訊進行掃描,在發生惡意Javascript攻擊、拒絕服務攻擊等網路攻擊後,能夠有效進行過濾,將無關埠關閉,禁止來自於非法站點的訪問請求。

(3)入侵檢測系統。根據安全策略庫相關內容嚴格監控通訊狀況,在發現有與安全策略不符的疑似入侵行為後,將第一時發出告警提示,且入侵檢測系統能夠與防火牆進行聯動,對各種攻擊行為進行組織。

(4)區域網劃分。通過科學合理地劃分醫院內部員工對資訊資源的劃分,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維護與管理的工作量,避免受到廣播風暴影響。

(5)邊界惡意程式碼防範。從資料中心業務風險分析與等級保護三級對邊界惡意程式碼防範的要求出發,將防病毒產品設定在網際網路邊界,防病毒產品能夠檢查HTTP、FTP、SMTP、POP3、IMAP以及MSN協議的內容,並對存在的病毒進行消除,支援查殺引導區病毒、檔案型病毒、巨集病毒、蠕蟲病毒、特洛伊木馬、後門程式、惡意指令碼等各種惡意程式碼,同時能夠定期升級病毒庫版本。

3.3加強網路安全監測管理

(1)網路實時監測。監測醫院網路中實時資料傳輸狀況,相關監測結果通過數字壓縮功能傳輸至監控中心,當出現網路安全問題則立即傳送報警,確保第一時間處理,為醫院網路安全提供可靠保證,提升網路安全監測效果。

(2)日誌檔案查詢。通過查詢監控物件統計和分析,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全面瞭解醫院網路整體狀況,對於出現的安全隱患可以儘快採取解決措施,避免發生故障與問題。

(3)中心機房監控系統。醫院資訊中心要對中心機房配電系統、UPS機組監控系統、溫溼度檢測等系統的.實時監控。提高機房管理工作效率並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提升網路的安全性。

(4)醫院網站託管第三方。網站的應用服務與資料庫分離(應用伺服器在第三方,資料庫在醫院,通過介面連線),同時與第三方簽定各項保密協議。

(5)雲安全管理平臺。通常要利用虛擬化平臺,集中管理所有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資料防丟失、安全資訊與事件管理及終端保護方案等,可以提供相關的雲服務,通過虛擬化的形式為醫院節省維護成本。

3.4資料庫安全管理

(1)涉及到資料庫的主要硬體有伺服器和儲存裝置。對於資料庫伺服器可以使用叢集方式,防止因一臺伺服器停用而導致整個醫院資訊系統癱瘓,同時也防止醫院系統使用高峰時,出現系統響應不及時等情況。而儲存裝置可以使用磁碟陣列(如:RAID5、RAID6),磁碟陣列上配備有熱備盤,提高資料傳輸速率與系統的穩定性。

(2)細分資料庫訪問許可權,可以分成超級使用者、管理使用者、各系統使用者等。對超級使用者來說,可以訪問整個網路資料庫,並由醫院資訊科主管負責,定期更新資料庫密碼。對管理使用者來說,負責管理資料庫中的資料,包括備份資料、庫鎖管理和資料庫內所需的表樣式等。對各系統使用者來說,只可以對自用資料庫進行訪問。若是管理員數量較多,要以基本使用者設定為基礎,為所有管理員設定一個自用使用者。(3)醫院還要部署相應的審計軟體與防統方軟體,監管並記錄每個使用者對資料庫的各類操作行為與該計算機的IP地址[4]。對重要的業務資料庫進行異地備份,可採取完全備份或增量備份,如果發生業務資料丟失或人為破壞,可以儘快地恢復相關資料,保證業務資料的完整性。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醫院資訊系統的安全性。

4結語

在網路資訊時代下,醫院資訊化建設步伐也逐步加快,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安全隱患,只有保證網路的順利執行,才有利於醫院各項業務與服務工作的開展。醫院要高度重視網路安全防護的重要性,既要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還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各級領導與普通醫務工作者都要提高警惕,共同參與到網路安全維護工作中,為醫院資訊化建設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牛永亮.淺談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的網路安全與防護措施[J].經濟師,2018,(01):234-235.

[2]鮑懷東.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的網路安全防護[J].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2017,(05):221.

[3]楊治民.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網路安全研究[J].資訊化建設,2016,(05):256.

[4]賀瑤.醫院資訊化建設中網路安全問題研究[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9):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