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獻在歷史學專業教學中的價值

才智咖 人氣:1.34W

一、外文文獻的利用是提升歷史學科整體教學效果的必要資源和工具

外文文獻在歷史學專業教學中的價值

為提升歷史學科整體教學層次,全國各地各類高校均進行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其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外文資料或文獻的引用對歷史學科的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此類資源與新的教學方案、大綱及教學手段緊密結合,其具體作用如下:其一,外文文獻與課堂教學重點的結合起到了豐富教學資源和手段的作用,能夠為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起到實質保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授課教師承擔著“灌輸知識”的主導地位,而學生扮演者“接受知識”的從屬地位。這樣的氛圍和模式教學實際效果大打折扣,更無法體現構建創新性課堂教學氛圍或文化。為了突破傳統的式教學方式,引入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授課教師應在課堂中運用機會與學生開展合作和交流,從而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發展動向。為了能保證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在一些重要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或特定內容的教授環節時可引入外文文獻。在學生髮表不同見解、言論時用足夠的耐心傾聽和引導並針對他們對外文文獻的翻譯和理解以及與自己觀點的比較之後加以補充或引導。外文文獻體現著國外學者的理解和思維模式的結晶。引入不同視界和觀點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課堂思維的空間,並且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在各種觀點纏繞的環境中抽絲剝繭,理清思路,並且走出理論的誤區。其二,外文文獻本身是歷史學雙語教學的重要資源。在高等教育領域中,雙語教學已成為近年來全國各高校積極倡導及推行的創新教學方式之一。“高校的雙語教學是指在非語言類課程中使用外文(主要是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漢兩種教學語言講授專業內容的教學方式。”目前在教育領域中,雙語教學作為教育改革的領域之一開始逐漸步入各類學校的課堂,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類歷史學學科對應的雙語教學課程在教學改革的大流中隨之應運而生且頗具特色。顯然,歷史學科的雙語教學中根本離不開外語的頻繁使用。在外語的大量使用為前提下,包含外文文獻的英文教材作為課堂教學與課後複習不可或缺的資料成為該種授課模式開展的關鍵所在。為了其實提升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在教學設計環節應該認識到學生的英語的聽、說、讀、寫的四方面能力。大部分學生對雙語課如歷史學專業英語、國別史或專題史等課程的授課內容的駕馭能力有限。因此在授課前課提前告知學生應注意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在學生課前完成積極準備後,在課堂教學期間就可以發揮思維的作用,做到自由討論,並且和學生在討論環節一起體會原作者原語境原汁原味內容中相互交流,並對學生的一些錯誤發音、詞語搭配及語法進行及時糾正。

二、外文文獻的甄別與使用能夠提升歷史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

歷史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有著較強的專業性和自身具有的獨特性。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學在自身特性未發生改變的前提下,其所承擔的培育新時代歷史學專業人才的能力目標確發生了顯著變化。在當前以實用風氣為主的社會發展程序中,社會更加需要實踐能力強、社會知識全面豐富以及就業適應面廣的全面型、創新性人才。在具備這些基礎能力的前提下還需保持歷史學獨有的專業特性,這無疑凸顯了新時代對歷史學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戰。在這種新背景下,歷史學專業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根本武器無疑便是不斷錘鍊自身的歷史學專業素養。在新環境、新挑戰的要求下,歷史學專業素養便與外文文獻的利用密不可分。首先,歷史學專業學生必須具備查閱歷史文獻及其他工具書的能力。歷史學具有明顯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殊性一面。歷史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閱讀歷史古籍及其他文獻的基本能力。“出於正確理解文獻文字的需要,認識異體字、生僻字,熟悉古漢語語法,培養髮展文字脫漏衍訛的`能力,應當是歷史學專業學生最基本的文字閱讀技能。”在涉及到世界史學科或者相關外國曆史方向的學科時,學生還需掌握相應的英文等其他語種的閱讀能力。因此,培養歷史學專業學生提升英文水平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獨立自主的氛圍中體驗原作者的文化氛圍和背景並從中獲得觀點性啟發或者能與傳統觀點做比較的能力無疑具有明顯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其次,培養學生甄別及使用外文文獻能力是專業素養提升的衡量標準之一。眾所周知,歷史學資料浩如煙海,而人的能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條件裡如何能夠對歷史學一手資料特別是外國文獻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映和處理並且能夠將其運用到自身的研究中這一鏈條本身就體現了一名歷史學從業者或學習者的基本素養。再次,歷史學專業教學長期以來注重中文歷史資料的參閱與利用,而對外文歷史文獻的使用遠不及前者,使得歷史學科研成果的學術價值無法取得質的突破。因而對歷史學專業學生外文歷史文獻的參閱能力的培養是極為必要的。此外,歷史文獻是無數祖輩或前人研究成果的積累,除了紛繁複雜之外,對待各種文獻還需具有去偽存真的能力。所有的歷史文獻包括外文文獻必然存在一些主客觀因素下不合理的因素。如果在對待原始材料時未作相應的反饋而囫圇吞棗式的接受則無疑失去了歷史學研究的嚴謹和科學性。最後,對外文文獻的甄別和處理能夠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後學習環節,學生不斷接觸外文文獻的過程也是其外文(英文)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對接觸的原始外文文獻或資料的翻譯和理解程度直接決定著該資料的使用價值的高與低。這個價值判斷過程一方面可以反映其史學功底的同時也反映了學生的外語水平。當學生在不斷的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中,隨著對外文文獻鑑別能力的提升,其外語水平特別是詞彙量和語法的掌握會有顯著提升。因此,甄別和處理外文文獻的能力與外語水平的提升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為了更好的提升歷史學的專業素養,歷史學專業學生有必要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並且應明確認識到提升英語水平與專業素養二者之間有不可割裂的關係。由此可見,訓練有素、功底紮實的歷史學專業學生掌握一定的外文文獻的甄別和使用能力,最終真正做到去偽存真,在史學文獻裡遊刃有餘的暢遊顯然是其必備的能力。反之,對於一名歷史學專業學生來講則是明顯的技能缺失。在以往的歷史學教學環節中,授課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對歷史文獻資料特別是外文文獻進行處理的相關技能訓練。這種能力的培養是體現學生與“活”的歷史直接對話交流的重要機遇。在新形勢下,鼓勵和教授學生掌握與歷史對話的能力不應只是一句口號,而應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教學環節。

三、外文文獻與歷史學科未來全面和深入發展密不可分

歷史學雖具有傳統性和特殊性的特質,但同時也應強調其在新時代和新環境下的發展。為了使歷史學科在高等教育領域內繼續保持應有的發展特色,探索其長遠發展的問題顯然是每一位歷史專業從業者或學習者的歷史責任。在歷史學科未來發展的道路探索中外文文獻依舊是可以挖掘的重要因素。首先,在對歷史學專業學生日常的培養和教育環節中增添外文文獻參閱、使用能力的鍛鍊有利於歷史學科的深入和持續發展。隨著近些年來歷史學科研究領域的拓寬,不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學科必然需要和國外研究和交流接軌。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歷史學科尤其是世界史研究與世界的接軌成為必然趨勢。其次,外文文獻的使用與史學研究的真正價值密切相關。歷史學專業教學的目的正是為培養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和綜合性人才,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強調歷史學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應認識到科研是高校的靈魂所在。我國作為高等教育大國在歷史學研究領域成果頗豐,但提升科研實力,增加具有高質量、高水準的研究成果任務仍然較為艱鉅。目前在高等學校歷史學研究領域中,外文歷史資料的參閱及利用率較低。有價值和說服力的各種外文文獻的較少利用率使我們的史學研究質量難以大幅度提升。一方面,外文文獻在世界史學科中的使用頻率遠遠高於中國史學科。但我們的利用僅限於簡單的翻譯和加工,並未體現其真正的研究價值。如何在提升自身外語能力的基礎上,將引入、甄別和使用外文文獻作為深入理解外國學者的語境和出發點對於我們自身史學研究層次的提升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一些優秀的中國史及世界研究成果的翻譯和交流的滯後嚴重影響了我國曆史學研究的總體價值體現。再次,外文文獻的科學利用與學術交流息息相關。在歷史學科全球互動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同時堅持“請進門”和“走出去”的兩手策略。對各種外文文獻的甄別、使用體現了引入借鑑外文資料的重要性。同時,我們須將自己的研究現狀和成果與世界接軌。特別是在中國通史領域內我們掌握著得天獨厚的“史學寶庫”。在經歷了研究環節之後我們也需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其他國家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互相借鑑,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作用。此外,為了學術交流的通暢與便利,往往需要將我們的研究成果進行翻譯,其中包括對大量起支撐作用的學術觀點或重要史料翻譯成外文,即將我們使用的中文文獻轉化為其他國家歷史學研究者的外文文獻,並使這些資源成為國外學者研究我國曆史引用的不可或缺的可信或權威資料。這種互動顯然既體現了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的共同發展和交流合作也能夠提升我們自身史學研究的層次和水平。從中可以看出,引入的外文文獻和經過翻譯的文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橋樑作用。綜上所述,目前在歷史學專業學生的教育和培養過程中重視對外文文獻作用的發揮顯然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雖然在短期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各種與該主題不相適應的各種問題會隨之出現,但應始終堅持發揮外文文獻在高校歷史學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中的應有價值的正確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