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文化內涵賞析

才智咖 人氣:1.72W

摘要:老子強名的“道”是在能量掌控下的自然萬物演化規律。物是道的載體,道是物的精神,是物的靈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指看不見的黑洞類暗物質,“天地之始”指僅佔2%的創生宇宙的誕生。“有名”指黑洞熱大爆炸後產生的第一產物――看得見的弦粒子。“萬物之母”指宇宙萬物都是由看得見(有名)的弦粒子創生演化而成的。

《道德經》文化內涵賞析

關鍵詞:道 弦粒子 無名 有名

一、道的內涵

老子第一個提出了“道”的概念,並賦予了全新的內涵。“道”是自然萬物奧妙變化的總門徑(眾妙之門)。“道”是支配、掌控“無名創生有名”和“有名創生自然萬物”的主宰者。“道”是自然萬物自身存在的自然規律(法則、定律)。

有的大師級學者認為老子的“道”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相提並論。認為兩個範疇的內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認為:“邏各斯”是永恆存在的。萬事萬物皆依“邏各斯”而產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創造的,而是世界的“種子”,是一種“以太”的物體。“邏各斯”無時無處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但人們卻不能感覺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確實的。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 確實有些相似之處。都具有創生自然萬物(萬事萬物)的功能。但是老子認為“道”是虛體的,是非物質的。是無形無狀,無影無象,視而不見,觸而不著,只能依賴人們的意識去感知的一種支配、掌控自然萬物創生的自然法則、規律、定律。而不是創生自然萬物的“種子”(以太)――物質粒子。是與任何“物質粒子”共存共生的一種“客觀存在”。赫拉克利特認為“邏各斯”是創造世界(自然萬物)的種子。是一種“以太”的物體。是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的物質。這是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的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之處。這也是老子的洞察天機的高明之處。這就是老子所具備的,而其它所有哲學家學們所不具備的,只有自然科學家才具備的,超凡脫俗的睿智和膽識。因此可以說老子不僅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政治家、哲學家、思想家……還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

二、創生宇宙的創生(宇宙的起源)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五十二章)。天地有始,始於無名。從古至今許多學者都理解為:宇宙是從“無中生有”而形成的。有的學者把老子的科學思想概括為“無――有――自然萬物”的公式。把老子的科學思想變成了唯心主義的神話。

“無名”指巨集觀宇宙創生之前,宇宙萬物處於“不可見”狀態(�洞類暗物質狀態)。大爆炸後,宇宙萬物呈現“太極”(元氣)狀態(現代科技認定太極就是弦粒子)。此時天空放晴了,“太極”看得見了,“有名”了。巨集觀宇宙的創生開始了。宇宙萬物由“有名”的“太極”(元氣)開始創生。所有的暗物質均可稱“無名”,所有的自然萬物均可稱“有名”。“有名”的“太極”是創生宇宙“萬物之母”。所以在“不可見”――“無名”的狀態下,我們可以發揮(欲)想象能力、思維推理能力窺探、領悟(觀)“無名創生有名”過程中的奧妙、蘊藏。領悟“無名創生有名”過程之道(自然規律),就像霍金窺探、研究黑洞且發現其定律一樣(推導並創立出熱大爆炸之宇宙起源學說)。從“有名”(玄粒子)――“太極”演化成宇宙萬物(天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研究、發現演化過程中所遵循的自然規律(道)。“無名”和“有名”都是宇宙萬物在不同的存在狀態下的老子所定的兩個慨念“名稱”。“無”並非“什麼也沒有”。“無名”是“看不見”物質(暗物質)之稱謂,處於“無名”狀態。“有名”和“無名”都是由小之又小、妙之又妙(玄之又玄)的物質粒子――“玄”粒子構成(同謂之玄)。最新的現代科技已經肯定地得出結論:宇宙萬物都是由“弦粒子”演化而成。真可謂“眾妙之門”。創生宇宙的創生是從弦粒子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易經》中的“太極”,《道德經》中的“有名”──玄粒子,現代的“弦粒子”指的都是同一種物質粒子。

老子的科學思想與現代的科技成就完全吻合。無論是他的“有名”―玄粒子,還是“大象無形”理論對現代流體研究的啟發,都體現了老子思想與現代科技的統一性,或許這就是老子洞察天機的高明之處。歷代哲學家們在解釋老子的《道德經》問題上總是出現許多不同的分歧意見。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不能分家。

三、宇宙是迴圈演化的(不加“色採”的迴圈論)

宇宙是迴圈演化的,不存在始與端的概念。“無名天地之始”(一章)的`“始”,指始於暗物質。由暗物質――黑洞、黑洞奇點(無名)經(霍金提出的)“熱大爆炸”而誕生了“弦粒子(有名)。“有名萬物之母”指的是創生宇宙中的自然萬物都是由“有名”的“弦粒子”在道的支配、掌控下逐漸演化而成的。宇宙的迴圈演化沒有始,也沒有端。具有圓的性質。“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五十二章)的“始”,(指的是)應該理解為創生宇宙的“誕生”有始。始於黑洞奇點熱大爆炸所產生的“弦粒子”。創生宇宙是從“弦粒子”開始創生的,創生宇宙是由“弦粒子”逐漸演化而形成的。所以說“弦粒子”是創生宇宙之母。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許多學者都認為“始”就是“道”,道就是“母”,自然萬物就是“子”。母與子的關係就是道與物的關係。是本與末的關係。這種理解本身就是錯誤的。道是精神的,非物質的。把“始”理解為“道”,且將“道”認定為“母”。那麼自然萬物的“創生”就成了“無中生有”啦。宇宙的演化是物質的演化。這就把老子的科學論述變成了唯心主義之謬論。許多知名學者由於缺泛應有的自然科學常識,連“母”和“子”的內涵都還尚未明白,就武斷定論。連大學者張鬆如也認為:“所謂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正是把概念形成理論證明,當作對具體事物認識的方法了。西周以來,中國己經產生了例如五行說那樣原始、自發的唯物論。當老子第一次試圖把那種元素化的的物理性形式推進到更高階段的理論性的形式時。他的理論形式的唯物主義思想,也因受到了歷史與科學條件的限制而表現出某種不成熟性。這種不成熟性,反應到更為複雜的認識論領域中來就很容易帶上一種以道觀物的特點。這是老子在認識上的失足落水的一個重要原因”(《老子較讀》第301頁)。老子的宇宙創生觀遠遠超越了五行說。與現代科技――宇宙起源完全吻合。《五行說》中的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並非現代意義的“元素”。現代意義的“元素”指的是構成巨集觀物質的最小微粒(單位),是物質。而五行說中的五種“元素”指的是物質或物事的屬性。老子的宇宙創生觀並非建立在《五行說》基礎之上。也可以說老子的宇宙創生觀與《五行說》毫無關聯,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子事。如此可見說老子的認識“不成熟”是認識論上的“失足落水”。

其實是自己因缺泛應有的自然科學知識造成了認識上的“不成熟”,認識論上的“失足落水”。

四、宇宙萬物演化中進與退的兩面性

“太平盛世”是百姓的願望,是人們嚮往的理想社會。“亂”也有兩面性,就像自然萬物演化中的變異。變異也有進化和退化之分。人們把變異產物分為好、壞兩種,好的稱進化,不好的稱退化。像秦始皇吞併六國,百姓受苦、遭殃(戰爭殃及百姓),這是不好的一面。秦始皇立封建君主制,把奴隸社會推向了封建社會。這是社會的進步,這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偉大壯舉。所以,許多社會現象是不能用好、壞,正確與錯誤來機械地衡量。

五、請神佑政是無道之君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第六十章)。要治理好一個央央大國,就要像烹飪小吃一樣。不要翻動太多,翻動太多了小吃就會碎不成形。就會碎亂成一鍋粥。以“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方法治理天下。就不需要利用宗教,利用鬼神來輔佐統治。世上本來就沒有鬼神,鬼神當然不靈。與其依靠意想出來的鬼神,不如察民意,順民心,依靠客觀存在的人們。記得國小課本上有這樣一課:“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 人們的氣魄渾巨集,力量無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請玉皇大帝來輔佐也沒用。天下沒有鬼神,虔誠神靈,當然無用。

“聖人”施“無為”之政策。政策無謀於神靈。人們心目中也就沒有神靈了。“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民忘於治”似“魚忘於水”。民感覺不到有誰在主宰他,更感覺不出有誰在傷害他。聖人順民心,人們忠聖人。良性迴圈,共榮共嬴。萬物相輔不相傷,返樸歸真,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