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服務化物流的內涵

才智咖 人氣:2.83W
淺析服務化物流的內涵
內容摘要:根據國外物流研究的發展趨勢,引入了服務化物流,介紹其原理和發展的動力,並提出對我國服務化物流軟環境的思考。
  關鍵詞:服務化物流 發展動力 思考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新形勢使企業面臨著更多的新挑戰,市場範圍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尋求新的發展動力和競爭武器,企業家們再次將重點投向物流管理,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從物流管理這塊希望的土地上獲得了巨大的效益。然而,管理者並不滿足於對成本的降低,他們的眼光投向更高的目標:將物流管理變成企業的戰略性資源,讓物流賦予企業新的競爭優勢。這一點反映在當代企業物流發展的最顯著的特點上,即:服務導向。服務化物流已成為物流研究的新領域,也是企業管理髮展的新思路。
  
  服務化物流的內涵
  
  服務化物流就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組織貨物的合理流動。具體而言就是把商品的採購、運輸、倉儲、加工、整理、配送、銷售和資訊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選擇最佳的方式與路徑,以最低的費用和最小的風險,保質、保量、適時地將貨物從供方運到需方,為消費者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這是一系列的協調活動,這些協調活動與“物”並無聯絡,它們的目的是以儘可能高的成本效益和服務效率來完成顧客的服務請求。服務物流的活動包括:預測需求、規劃企業服務能力、分析顧客要求、確定服務傳遞方案、組織服務網路能力、協調傳遞過程。服務物流不能簡單理解成服務企業的物流,它同樣可以存在於產品企業中。隨著競爭的加劇,服務物流管理將在生產企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服務化物流的原理
  
  企業必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早就被管理者所公認,但為什麼大多數企業仍沒有實現向反應型轉變呢?受傳統管理思想的束縛正是那些我們視之為管理信條的“真理”限制了我們向反應型模式邁進。要使企業變成反應型企業,企業必須開發能使它們對每個使用者的要求作出快速反應的技術,而不是按庫存安排生產,或按規定條條來對顧客作出既定的反應。服務物流所依據的原理突破了傳統管理的框框,為管理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這些新的原理主要有:顧客要的是利益。利益的傳遞不僅涉及產品,而且利益的價值還取決於該傳遞滿足各個使用者各種要求的程度。利益對顧客是有價值的,顧客為利益而支付,任何不能給顧客帶來利益的活動均無價值。不同的顧客有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變化很大,顧客與供應者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取決於能否不斷地滿足顧客變化的、多樣的需求。每次利益傳遞有兩種成本:經濟成本與非經濟成本。經濟成本是指產品服務的貨幣價值,非經濟成本則是對使用者與供應者間關係的影響,如,等待、不確定性、分歧、返工、投訴等等。質量是由顧客認定的,企業的成功在於傳遞各使用者所期望的利益。反應型組織開發的網路而不是系統。網路與系統雖然都是由許多不同的元素組成,但它們的區別在於各元素間的關係,系統是以某一統一方式形成和作用的各個元素的整體結合,而網路中元素間的連線形式是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化的。反應型企業將許多戰術單元組構成網路。企業戰略規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網路應擁有能力的深度及廣度(包括設施、技術、工具三方面)。物流管理是開發、協調戰術單元間活動的方法,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網路的範圍不應侷限於本身,還應包括外部的合作伙伴。
  
  服務化物流發展的動力
  
  消費者物流機能的擴大
  作為消費者,其傳統的物流手段大多是徒步或騎自行車。隨著近幾年經濟服務化的發展,某些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與之相對應消費者的生活時尚有了較大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小轎車在家庭中的普及,使用汽車購物逐漸成為當今消費生活的主流。在這種背景下,通過消費者物流機能的分擔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並且展現出物流機能的替代化發展。其具體的表現形式之一是隨著消費者物流機能的提高,呈現出替代零售業物流機能(如輸送、保管等)的傾向,亦即由於利用小轎車購物成為可能,消費者在擴大行動範圍的同時,一次購買回家的商品數量增加,甚至以前需要零售商配送到家的家電等大型商品也能實現消費者自行承擔物體流動。另外,消費者利用汽車購物成為可能,也對零售業產生較大的影響,這表現在消費者一次大量購物的.實現,使零售店鋪的設立出現新的轉移,也就是說,一方面如倉儲式商店、量販店等新型的零售業開始大規模發展,另一方面,促成了大型購物中心向市郊發展,這些都對物流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