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物流管理的建設

才智咖 人氣:2.94W

近年來,物流業的發展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北京市的物流業發展迅速,形成了豐富的物流資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北京新物流到底什麼樣?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淺析物流管理的建設

現代物流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調查,2002年北京市物流處理量3.87億噸,其中貨運量3.46億噸,公路、鐵路、民航三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運量比重分別為92.5%、7.4%和0.1%。具有物流業務的企業4500多家,從業人員10.7萬人。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物流網路體系建設初具規模。北京的道路交通網路發達,鐵路路網由9大鐵路幹線、11條鐵路支線、13條聯絡線組成,構成了全國最大的環形鐵路樞紐。首都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航線98條,通往39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城市,開通國內航線757條。市內道路網路發達,城市高速路網總里程超過500公里,國道主幹線和高速公路輻射全國各地。

目前,全市共有倉庫13418個,倉儲面積1355萬平方米,倉儲容量4340萬立方米,裝卸裝置8401臺,鐵路專用線375條,貨運車輛20436輛。規劃確定的順義空港、通州馬駒橋等物流基地正在加快規劃建設和招商運營,已有國內外物流企業入駐物流基地並投入運營。

物流規劃逐步實現,物流節點空間佈局得到優化。伴隨著北京市產業空間結構的調整、城市化程序的推進、城市功能用地的調整,物流空間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逐步從城市中心區向城市外圍調整,從分散向集中和集約化發展。從倉儲設施的分佈看,逐步向交通便利、適宜物流發展的區域集中,四環路以外的倉庫共計10314個,佔全部倉庫總數的76.9%。總體上各種型別的專業物流區、綜合物流區、物流基地有機組合,基本上形成了功能互補的物流結點網路。

多元化主體格局基本形成,實力水平和服務能力穩步提高。2002年底,在主營物流企業總資本中,扣除鐵路、民航兩大國有企業計算,法人、個人和外商及港澳臺資本佔實收資本的73.3%;國家和集體資本佔實收資本的26.7%。物流業改革開放取得明顯成效,物流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像北京佐川急便國際貨運有限公司、中遠日郵運輸有限公司、中鐵物流、長江浪潮物流等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物流企業已超過100家。

物流功能逐漸豐富,專業化、社會化特徵增強。隨著現代生產和消費的.不斷髮展,北京市傳統物流方式開始加快向現代物流方式轉變,共同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增值服務不斷拓展。2002年,全市貨物配送量同比增長51%,裝卸搬運及其他服務業同比增長52%,批發零售業流通加工費用已佔物流總費用的10.1%。與北京市商業連鎖經營發展相適應,連鎖配送企業物流量快速增長,2002年同比增長了25.8%。特別是代表專業化、社會化發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到2002年底,全市已有第三方物流企業45家,從業人員2086人;物流處理量303萬噸,比2001年增長58.6%。

雖然近年來物流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已具備向現代物流業調整升級的基礎,但從整體上看,與已開發國家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很落後,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存在著物流資源分佈相對分散,物流功能結構不盡合理,傳統物流方式仍占主導地位,物流運作模式落後等問題,這些對提高物流環節執行效率產生了一定影響,還需採取綜合的、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下一步,北京物流到底怎麼搞?下面是北京物流發展的總體思路。

根據北京的城市性質、經濟特徵及物流需求分析,北京物流發展的目標定位是立足服務首都經濟發展和生活消費,輻射環渤海地區,兼顧國內外物流需求,到2020年,建成分佈合理、結構優化、先進適用、高效低耗的現代物流體系,使北京的綜合物流能力達到世界級城市21世紀初葉水平。

在系統建設方面,要重點構建社會共同化配送的物流體系,加快建設為社會化服務的公共物流區,同時要引導生產和流通企業的自營物流向社會化、專業化物流轉變,扶持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

在空間佈局方面,根據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調整和北京經濟的特徵,緊緊圍繞消費需求的變化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現有物流資源並適當發展新的公共物流區,構築低成本、高效率、合理結構的物流體系。要按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兩軸、兩帶、多中心”的調整,合理規劃公共物流區佈局,始終堅持由城市中心區向外圍、由分散向集中的調整思路,通過物流規劃、物流建設專案年度指南及相關配套政策,加強以公共物流區為主體的高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也希望京港兩地的物流投資者根據北京物流空間佈局的調整,參與北京公共物流區的建設和進入公共物流區開展物流業務。

在資源利用方面,政府鼓勵現有資源的整合和改造。據調查,北京市工業和商業批發企業自建倉儲面積佔全市總倉儲面積的80%,自營物流量佔物流總量的70%左右。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業務剝離和流程再造中向專業化、社會化物流轉化,是今後幾年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