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獲獎論文

才智咖 人氣:6.67K

美術學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相關的論文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國小美術獲獎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美術獲獎論文

  國小美術獲獎論文一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飛速發展,學生教育也越來越被家長所重視。因此,現代化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美術教學的理念也在不斷的革新與發展。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創造力的表現,激發國小生美術學習潛在的興趣與爆發力。因此,本文為了提高國小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對新課標下的國小美術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國小;美術;方法;教學

引言

新課改革下的國小美術課程中,教師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創造力,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效果。而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一般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聽或者是老師畫學生看,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美術方法,但是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呆板無趣,會導致學生對美術失去興趣。因此,為了提高國小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提出了以下幾點的教學方法並進行了探究。

1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懂得創設教學情境,藉助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尤其是國小生好奇心比較重,對新奇的事物都會想要去了解它。因此,老師可以根據課堂上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比如,老師在國小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這堂教學課程中,可以自己先剪一些小紙人表演一個節目,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組,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象力來創新小紙人的形象,選出幾個學生和老師一起當評委,給每個小組打分數,營造出一個比賽現場的模式,激起學生的好勝心[1]。在這種教學情境下,不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效果。同時,老師在設計情境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循循漸進,由未知到已知和抽象到直觀。並且要有針對性的設計,讓課堂的教學知識與教學情境相結合,更重要的是在設計情境教學時要注重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和之間的矛盾。

2設定教學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在國小美術新課改革下就一直提倡要寓教於樂,要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美術教學課上可以將一些小遊戲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比如,老師在國小一年級下冊《小掛飾》這堂教學課程中,老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遊戲結合起來,在課堂前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後準備一些小的掛飾,每樣都根據幾個小組來分發相同的數量。這時候讓學生開啟課本,在老師分發下去的小飾品中找出與課文中相視的圖片。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組學生找出的速度快和準確。通過這樣的小遊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對小掛飾產生濃厚的興趣[2]。老師在這個遊戲過後可以趁著學生興趣較高的情況下,教學生一些簡單的小掛飾製作和繪畫的技巧。

3鼓勵學生,增強學習自信心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處於成長階段的國小生,老師的表揚與肯定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加上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個性以及智力發展水平不同,對老師的一些批評都有不同的承受力。因此對一些美術藝術潛力不夠畫畫水平差的學生,老師要多給予鼓勵。比如,老師在佈置一次課堂畫畫作業時,一些學生畫畫速度慢或者是畫的不夠好,導致完不成課堂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身心理就很緊張和不安,生怕老師會責罵自己,學習的積極性被打擊。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予學生一些力量,也許只是一個淺淺的微笑或者是一個激勵的眼神以及一句“沒關係,你還是很棒的”這樣簡單的動作和語句,就能安撫學生害怕和不安的心理,從而對美術學習充滿興趣[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老師在教授學生繪畫技巧的時候,還要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發現美和欣賞美,並且記錄下來,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造詣。

4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想象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在藝術創造中自由發揮,想什麼就大膽畫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把想象與現實結合,還能高於現實。比如,教師老師在國小一年級下冊《漢字中的象形文字》這堂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先學生介紹中國漢字演變的發展,將古代的一些經典故事與漢字發展史進行有效結合,開啟學生的想象思路,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的博大進深。只有讓學生充分的瞭解漢字中的象形文字的含義,才能畫出學生心目的“想象文字”,發揮學生的想象力[4]。同時,在教學過程有很多學生在畫畫時都會受到限制,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要適當的鼓勵學生進行創新並且支援學生。

5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的國小美術教學方法有很多種,首先就是創設教學情境,藉助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其次就是提倡寓教於樂,要在教過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就是鼓勵學生,增強學習自信心,尤其是對一些美術藝術潛力不夠畫畫水平差的學生,老師要多給予鼓勵。最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等。

  國小美術獲獎論文二

摘要:普及美術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雙基任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鑑於它的重要性,康世著在實驗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優化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

關鍵詞:欣賞;美術;優化;教學

兒童是愛美的,而且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尤其是進入國小以後,對於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作為國小美術教育,應當順應他們愛美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實施美術欣賞教學。

一、吃透教材,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普及美術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雙基任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鑑於它的重要性,康世著在實驗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優化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對美育的要求。

具體做法是: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範例和教師事先組織展示的佳作,使學生明白這些不同的作品都同屬於一類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藝術作品多樣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到輕鬆沒有壓力,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他認為,教師的導主要是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實現以創作帶雙基的目的。學生在欣賞當中,相互交流,一般來說很快就能產生創作意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作畫,教師加以指導,教學效果好。

在低年級中進行了智力和能力促進實驗。把美術和電教相結合,美術同音樂相結合,音樂和電教融進美術課堂的做法,兒童喜聞樂見,因此教學效果好。針對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他把一些學生需要的資料畫成掛圖、幻燈片,製成錄影帶,展示或放給學生看。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了作畫意圖和情緒。為了產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還根據不同內容採取手勢法、口訣法、謎語法、連環漫畫法等多種方法因勢利導進行教學,使學生自始至終處在聽、看、說、動、愉快中,施展著自己的智慧,鍛鍊著自己的智慧,提高著自己的智慧。在他的教學中,教師就是一位嚮導,幫助學生解決知識和能力方面出現的困難,使學生順利產生構思構圖,進入創作意境。

二、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

國小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物件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徵。

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豔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2.兒童在欣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他。例如一年級兒童在觀看繪畫作品《美麗的風箏》時,他們全被風箏上色彩豔麗的花紋吸引住了,以至於忘記了手帕的存在,變成了看花。中、高年級同樣有類似的現象,四年級的學生欣賞工藝作品的刺繡,結果他們全把刺繡作品當作繪畫作品看。

3.兒童在欣賞過程中,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欣賞作品,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於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

4.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並常常用來作自己的範本。使他們發自內心的感受到美。

三、國小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根據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自身的特殊規律,我國的國小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課三類:

1.專題欣賞課。專題欣賞課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是國小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我們前面例舉的內容都是專題欣賞內容),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我們以第十冊的欣賞內容為例談一談專題欣賞課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是欣賞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關傳統建築藝術的照片。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即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起什麼作用?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讓學生初步瞭解我國傳統建築的藝術特點,懂得建築的三大要素,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民族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和比較,瞭解“傳統”二字與“現代”的區別,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建築史及燦爛的建築文化,瞭解宮殿、樓閣、亭臺、寺廟、佛塔、陵墓、民居等獨樹一幟、風格迥異的建築藝術特點。

進行專題欣賞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談話法、討論法、伴音、放錄音、幻燈等手段調節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可採取分析一幅作品後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要啟發兒童觀察分析,鼓勵他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積極討論。

2.隨堂欣賞課。隨堂欣賞課是指在繪畫和工藝(包括寫生、創作、圖案、塑造、手工製作)課業中進行的欣賞。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範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裡。又如: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能在蠟筆的塗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導學生對素描知識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範畫,這就是隨堂欣賞的教學過程。

3.現場欣賞。現場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行的欣賞教學。例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家並觀看其技法表演等。

條件稍差的農村,有關欣賞課的內容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作有效的靈活調整。比如我們上《古代傳統建築》這一課時,就完全可以帶學生到陶公廟去參觀,讓他們瞭解足夠的知識後,民族的尊嚴與自豪感自然就出來了。

總之,教育不僅僅是教孩子一些知識,訓練一下他們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了育人,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