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論文3000字

才智咖 人氣:1.4W

導語:設計心理學是學習設計的時候需要學習的,各位同學們,我們看看下面的設計心理學論文吧!

設計心理學論文3000字

摘 要:智慧化的手持終端已基本普及,而手勢互動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互動技術,有著很大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本文從設計心理學的角度對智慧觸屏手機互動手勢的設計進行研究,探究合理的手機互動手勢設計,發現存在的弊端,為今後手機互動手勢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觸屏手機;互動手勢;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

在人類的生存中,手作為工具,天生是用來進行互動和互動的。人類的意圖以手勢來體現是非常自然的方式。在人類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很多通用的手勢,同時還在不斷創新,大量豐富的資訊通過手勢在人與人之間傳達和交流。

手機作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其互動手勢和傳統的造物手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手工藝人們造物,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創造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到力。首先,手工藝人在製作產品之前已經設計好它的形態和特性,按照固定的形態和特性,製作出精美的物品,但是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控制好手上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這是一個通過大腦構思並用大腦控制雙手製作的過程。而手機的互動手勢靠的是人對手機螢幕上符號的認知。在接觸手機時,使用者大腦中並沒有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目標,而是被手機上的各種符號所指引,做出相應的手勢。例如,使用者看到螢幕上的按鈕,會想起自己在生活中所碰到過的按鈕,記憶中的按鈕是按下才會起作用,使用者根據大腦中相似的記憶,會做出相同的舉動,於是使用者會嘗試點選螢幕,自然就達到了使用目的。但是,在這中間,使用者不會考慮要用多大力氣去按才會有效。這是一個接收到影象資訊――抽取特徵――與記憶中的知識相比較――做出相同動作的迴圈過程,是不需要做過多思考,僅憑大腦中積累的認識活動就可以簡單完成的事情。

1 手機互動手勢中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它將人看做是一個資訊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資訊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認知心理學的實質在於主張研究認知活動本身的結構和過程,核心是揭示認知的內部心理機制,即資訊是如何獲得、貯存、加工和使用的。

觸屏手機的手勢設計大量運用了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手機設計的根本就在於人性化,它是現代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手機中蘊含了大量暗示性極強的'符號。為了使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設計者將生活中一些物品的特徵運用在了圖示的設定當中。例如,將儲存檔案的圖示設計成現實資料夾的樣子,將設定功能鍵設定成齒輪的形狀,將關閉鍵設定成“X”的形狀。看到這樣與現實生活中的物品相似的圖形,大腦會自動抽取其特徵,然後與記憶中儲存的知識相比較,就會自然而然明白它們的用途。並且完全不用擔心使用者也將齒輪圖示的按鈕誤認為是儲存檔案的,因為在正常的生活中,齒輪和工廠、修理等詞語是相連的,與檔案儲存則完全不沾邊。

使用者在使用手機時。常用的操作手勢主要有點選、長按、滑動、拖動、旋轉、縮放、搖動這七種手勢。這些手勢使用在手機中的不同地方,需要使用者運用已有的認知來判斷。如果有人打來電話,使用者會看到來電顯示介面,然後點選接聽鍵,接著舉起放在耳朵旁邊,之後才開始說話。要完成這一系列動作。使用者需要大腦、眼睛、手臂和耳朵嘴巴的相互配合,排出先後順序,然後按照順序作出相應的反應。由此可見,認知要素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形成了人的認知活動,認知活動都是在與其相聯絡的其他認知活動配合下完成的。

2 手機互動手勢中的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理論明確地提出:眼腦作用是一個不斷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產生易於理解、協調的整體。我們的視覺系統自動對視覺輸入構建結構,並且在神經系統層面上感知形狀、圖形和物體,而不是隻看到互不相連的邊、線和區域。

雖然手機樣式千差萬別,螢幕中的圖示各式各樣,但是使用者還是會清楚地明白什麼時候該使用什麼樣的手勢,因為在使用者的潛意識裡,會根據形狀、顏色、大小、亮度等視線內一些相似的元素自動整合成整體。在iPhone的iBooks中,翻書和真實世界中的翻書動作一樣,是通過指頭在螢幕上拖動劃過實現的。在手機螢幕上,翻書這個動作只是將現實世界中的翻書動作用一系列的程式碼顯現出來,只是書的載體不同了,一個是在紙上,一個是在電子產品上,但是卻又讓人們一下就意識到是在讀書,使用的是相同的手勢。

著名設計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提出:人在對新鮮事物進行認知模式匹配時,總是在過去的經驗中尋找與目前情況最接近的模式,將過去的經驗對映到當前。例如,在過去我們使用滑鼠手勢互動、筆式互動以及不同平臺的手勢互動等,使用者會不由自主地去嘗試之前的互動方式是否在觸屏手機中也存在。

3 手勢互動目前存在的弊端

3.1 手指遮擋

因為手指不是透明的,所以我們在用手勢操作時手指會遮擋住介面,當用戶選擇一個比較小尺寸的物件時,其根本不知道是否已經選中目標,手勢遮擋阻止了使用者獲得視覺反饋。

3.2 單手操作難以點選螢幕的邊緣區域

根據人機研究,以4英寸觸屏手機為例,以大拇指為圓心,大拇指長為半徑,在手機螢幕上的約四分之一圓環區域最容易點選,離此區域越遠,越是難以點選。

3.3 隱蔽性高

手勢操作還沒有像按鈕操作或選單操作那樣深入使用者的思維中,使用者介面並不能夠告訴使用者可以對某個物件做什麼,於是使用者需要記憶和學習可以使用哪些手勢互動。如果使用者對其缺少認知,那麼這些手勢操作就不易被發現――隱蔽性高,甚至造成操作障礙。

4 結語

人類用手勢來體現意圖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手勢。現代社會中,手機已經成為人與人溝通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手勢互動與人是密切相關的,其中蘊含著很多心理學現象。如何恰當地運用好手勢這個基本的天然工具,並做出貼切的設計,已經成為互動設計的重中之重。手勢互動是一種近些年來新興的互動技術,並且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發展中,手勢互動脫離二維的螢幕,轉而進入三維立體空間,手腕的旋轉、推拉,手掌的揮舞也會加入手勢互動的操作中,甚至多人多個手指可以同時進行操作的技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