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的關鍵是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

才智咖 人氣:2.48W
農民增收的關鍵是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
內容摘要:農民增收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而農民增收的關鍵是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應用新技術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勞動力的轉移速度。筆者認為,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技能培訓是提高農民人力資本素質的首要措施。
  關鍵詞:農民增收 人力資本投資 技能培訓
  
  我國的“三農”問題其核心是如何解決農民增收問題,而農民的增收與農民個人的素質是分不開的,改進我國農村的教育體制和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已成為現階段穩定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措施。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人的素質改善(經由正規教育、成人教育、在職培訓、健康及營養的增進)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羅默、貝克爾等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並提出了“幹中學”是提高人力資本素質的一種方法。
  目前,我國農村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勞動力佔7.4%,國小文化程度佔31.1%,國中文化程度佔49.3%,高中文化程度佔9.7%,中專文化程度佔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0.5%,受過專門技能訓練的僅佔13.6%。農村形成了人力資源豐富而人力資本卻嚴重短缺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只有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才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源泉。
  
  實證論據
  
  (一)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農民增收的實證論據
  潘海紅(2002)研究了農民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和農民收入水平的關係,指出初、高中文化水平勞動力的人均收入高於平均收入水平,文盲半文盲和國小文化水平勞動力的人均收入低於平均收入水平;農村高文化從業者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較大,主要作用有: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高文化程度從業者具有更強的.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他們能夠發現機會並抓住機會,從而拓展經營領域;對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人力資本附著、沉澱於人身,人力資本擁有主體流動能力的高低和流動空間的大小,決定了人力資本與產業資本形成合理、高效匹配機會的多少;對改進經營、就業觀念的作用。
  周逸先(2000)就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及農村家庭戶主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收入的關係進行了資料對比分析,指出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提高對促進勞動力就業、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等方面成效顯著;農民戶主的教育程度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明顯,對家庭經濟收入和家庭人口計劃生育的影響比對子女受教育的影響更大、更直接一些。
  錢雪亞(2003)根據人力資本的各因素及人力資本投資帶來的巨集觀和個人收益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揭示農村人力資本積累及其收益特徵。
  總之,他們的分析都驗證了農民人力資本的提高與農民收入的增長有極大的相關性,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源泉。
  
  (二)技能培訓對農民人力資本提高的實證論據
  陳玉宇(2004)、侯風雲(2004)在考慮我國農村人力資本收益率時,考慮了構成農民人力資本的因素,如受教育的年限、經驗、工齡、外出前培訓、外出時間、健康狀況、外出前培訓費用等對農民增收的影響,指出農村外出勞動力的教育收益率低於城市職工收益率,教育收益率偏低;外出勞動力的教育收益率低於接受培訓的收益率,培訓對於收入的影響高於教育對收入的影響;教育對收益的影響遠遠低於外出對收入的影響,外出就業相對於其它形式的人力資本投資能夠有更高的收益;專業技能培訓對於收入的影響高於其它形式的人力資本投資;身體健康狀況是決定外出勞動力收入的關鍵因素;技能培訓對農民人力資本提高顯著,且對農民增收和勞動力轉移起關鍵作用。
  胡德龍(2005)在研究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家庭收入的關係時,指出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收入呈正相關,並指出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培訓的等效年限平均每提高一年,可使農民年收入增加180元左右,並增加近19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高層次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