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武術和舞蹈的融合及發展趨勢

才智咖 人氣:2.03W
畢業論文

淺談武術和舞蹈的融合及發展趨勢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綜述的方法,對武術和舞蹈融合的基礎、武術和舞蹈融合形式進行分析綜合,發現兩者融合的“新作品”(新作品:是指以太極拳等為代表作的具有武術和舞蹈共同功能及有氧運動作用的1種運動形式。)不但具有兩者共同的功能,而且具有有氧運動所具有的作用,它不管是在運動形式還是運動強度上都更容易被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接受、傳播並且不受場地、消費水平等的限制。這種新作品因它的價值而存在,因它的存在價值而有著不同的發展趨勢:舞臺表演發展趨勢、學校體育教學發展趨勢、俱樂部健身房訓練發展趨勢。
關鍵詞:武術;舞蹈;融合;趨勢

中國是1個有著悠久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武術和舞蹈是人民喜愛的兩種文化形式。武術和舞蹈的種類繁多,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中國自古就有武舞同源的說法,中國文化對中國武術和舞蹈的滋養更是源源不斷,在兩者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分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斷的分合中,兩者的“形”和“意”是相互交融的,武和舞在本體特質方面也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絡。正是因為這種聯絡,才會出現武術和舞蹈融合的現象,也正因為這種融合,才使得這種“新作品”因為它的價值存在並不斷向著舞臺表演、學校體育教學、俱樂部健身房訓練的方向發展。

1武術與舞蹈的概念
武術 ——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性為本質屬性,以套路格鬥、功法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武德兼備的中國傳統體育專案。
舞蹈 ——舞蹈以感性為主導,是理性思維的表現形式。它以意蘊、情趣取勝,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熔鍊的產物,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1,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象外之象,景之外景”。它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被稱為“藝術之母”。

2武術和舞蹈融合的基礎
2.1武術和舞蹈的同源性
“源”,顧名思義,即是指的起源。在陳沛菊和喬鳳傑的論《武術和舞蹈》1文中,曾以《山海經•海外西經》裡“刑天與帝搏”和“帝舞”來說明武術和舞蹈具有同源性,儘管這種神話色彩濃厚的描述並不能作為界定武術和舞蹈的依據,但是它卻將人們的思維牽引至此。實際上,武術與舞蹈起源於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勞動、社會勞動和宗教意識。武術是古人為了生存,為了要解決食的問題,同時很重要的1方面就是要進行自衛而常與野獸搏鬥的生存技巧。在閒暇時的慶典或祭奠場合,人們將這種在長期的鬥爭中不斷積累的進攻防衛經驗11模仿再現出來,就有了武術的萌芽階段。而舞蹈呢,則是原始社會中人們有節奏的模仿鳥獸的動作和形態,表現出他們對自然鬥爭之勝利的喜悅。正如普列哈諾夫曾說“舞蹈自身是勞動者動作的單純再現”。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武術的“武”還是舞蹈的“舞”,它們都起源於原始的生活,原始的與野獸有關的狩獵生活,只是各自的主體不同,“武”主要是以人為主體的.攻防動作的再現;“舞”則主要是以野獸為主體的攻防以及生產勞動動作的模仿,它們都是1種動作模仿的形態,都是以套路的形式表達武(舞)者內心的情感。這種原始的共源性是武術和舞蹈融合的開始。
2.2武術和舞蹈的同質性
所謂的“質”是指武術和舞蹈的本體特質,也即是指它們的形式美、骨感美、意境美、“圓”的美—— “美”是武術的靈魂,“美”是舞蹈的生命。
2.2.1形式美
武術和舞蹈同為身體表現藝術,他們在表現審美功能上具有同1性“形式美”。以武術的套路來看,武術具有內外合1、形神兼備、節奏分明的運動特色。雖然武術套路中的動作是以格鬥為基礎,但經過提煉,進行有機、合理的組合後,演練中除了體現它的攻防含義,套路中意識、呼吸、動作有機配合,使得它動則快速有力,靜則穩如磐石,動靜有韻味。同時武術的“精、氣、神”也體現出英武、陽剛之美,使人感到1種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氣勢。
舞蹈作品要求結構的章法、佈局,筋脈相連,疏密得當;節奏錯落變化,多樣而統1;性格與風格互為照應。1個好的作品,或詩人感到生氣盎然,神采奕奕;或雄渾、豪放;或飄逸、俊秀等不同風格的美。
2.2.2骨感美
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武術和舞蹈都要求有“骨感”,他們在叫法上雖然不同,但本質上的追求是1樣的,舞蹈的骨感體現演員的內心刻畫上,演員表演的有深度,給人的感覺就有力度,就是有骨感;表演膚淺則給人的感覺就肉,就沒有骨感。武術的骨感就是功夫,有骨感的運動員表現出來的套路神形兼備,沒有骨感的運動員表現出來的套路給人感覺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
2.2.3意境美
在武術演練和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人們通過大腦的思維營造著1種意境美,通過這種意境來表現動作的魅力。意境美1方面來自表演者對動作含義的理解與身體姿態的高度配合;另1方面來自身體運動的特殊形勢和節奏的處理以及藝術表現手法,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美悅境界。常言道:“形美感目,意美感心”。1套技術高超、精彩傳神的武術表演,1段神采飛揚,婀娜多姿的舞蹈表演雖不表現什麼具體的人物性格、情節,但從動作之中,眉宇之間,卻傳遞著1種青春的活力。只靠學來熟練的動作是決不能產生1種有生命的藝術作品,更談不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只有用感情去表現心靈的東西,才能感染他人,溝通人們的思想感情。武術和舞蹈就是側重於這種心靈“自我”來感染、來表現意境美。如在“高”與“低”的變化中,“高”若龍轉旋風直衝雲天,“低”若雄鷹俯衝而下,充分表現了醇厚的韻律;在“快”與“慢”的變化中,微風細雨,纏意綿綿,似那山澗涓涓細水,潺潺緩流,把人帶進大自然那秀麗如畫的田園風光之中。武術、舞蹈的動作具以“神”相配合,“神”就是眼神。神隨形轉,形隨意動,通過眼神與面部肌肉表現內心的意向,體現出氣不餒、韻不斷、味無窮的美感魅力。
2.2.4“圓”的美
“圓”是中國人的審美標準。漢化磚上的武甬,敦煌壁畫中的舞姿,明清戲曲舞蹈的身段,民間廣場舞蹈地走場,武術中的走圈、打輪。都明顯地體現了這種“體如游龍、轉似回波”的圓形態。
人體運動的圓從表現上有幾種不同的流程,但歸結起來也就兩種,無外乎“平圓”和“立圓”。其他的8字圓、交叉圓、斜圓、側圓都是從平圓和立圓上變化出

淺談武術和舞蹈的融合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