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中氣息的運用

才智咖 人氣:1.88W

氣息訓練是舞蹈教學中以訓練學生身體控制為主要目的的教育課程,以下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舞蹈教學中氣息運用研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舞蹈教學中氣息的運用

氣息的訓練是舞蹈教學的核心,舞蹈除用肢體完成作品,其重點是合理運用氣息來控制身體,用氣息和意念去引導動作,酣暢淋漓地展現作品情感,使得自身達到由內而外的提高。

 一、氣息訓練

氣息訓練是舞蹈教學中以訓練學生身體控制為主要目的的教育課程,主要通過聯絡舒展的舞蹈動作進行綜合訓練,其動作新穎多變、韻律感和節奏感強、運動量適中,在塑造良好身形的同時具有視覺美感,是有成效、有趣味的新型健身方式,符合當代高校學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同樣氣息訓練可以培養人內在和外在的高貴氣質,糾正不良體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當代高校舞蹈教學中應廣泛開展。

 二、自然呼吸與藝術呼吸

自然呼吸是人體的基本生理機能,完成人體與外界的吐故納新,以及人體內部的氣體交換過程。自然呼吸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環境下的速率是不同的,表達的思想感情也隨之變化,給人的視覺效果不夠理想化。

而藝術呼吸與自然呼吸不同在於,前者呼吸平穩均勻有節奏,富有彈性和韻律。在理性的層面達到呼吸、韻律、動作、感情的完美結合與展現。

三、氣息在舞蹈教學中的意義

古人云:“神守掌指,意隨氣行,惟明神義,順其自然”。

現實中人體離不開時刻地呼吸。無論舞者在舞蹈過程中或上或下、或屈或伸、或跳躍或旋轉,都與氣息密切相關。

只有運用正確的舞蹈呼吸方法,把握舞蹈中藝術呼吸的特點,才能使節奏、技巧、呼吸、動作等重要的舞蹈要素,有機地融合在舞蹈風格和作品情感當中,從而創造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舞蹈藝術形象。

首先,藉助呼吸適時的調整用力,能夠保持技巧動作的永續性。舞者的舞姿動作與其身體肌肉力量緊密相連,身體用力越大,對於氧的需求就越多。當舞者完成一套舞蹈動作後,則需要及時補充體內氧氣。這個時候,口鼻深呼吸與加快呼吸是增加氧的有效方法。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則容易導致呼吸肌的急劇運動 , 使舞者感到體力不支 , 動作減緩 , 甚至出現臉色蒼白、頭暈、胸悶、氣喘等現象,這表明體內產生了一種保護性抑制 ,促使人體機能下降。這時舞者若盲目用力,則更容易感覺疲勞無力。

其次 , 呼吸運用是否得當,不僅有助於延長舞蹈動作的平衡時間,也會影響舞者的舞蹈風格與感染力。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與膈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後、左右及上下的擴張,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是完成完美舞蹈動作的有力推手。例如,舞者在進行下腰動作時 , 只有呼氣使胸隔膜和腹肌放鬆,腰肌才能順利的收縮。此外提氣、含氣等都貫穿在整個舞蹈動作的始終。然而,混亂的呼吸往往會導致舞者產生緊張、慌亂等負能量情緒 , 影響舞蹈動作的完成質量。唯有當舞蹈演員動作韻律與呼吸協調一致時,其舞蹈作品中的藝術美才能得以完美展現。

 四、舞蹈教學中氣息的運用

舞蹈訓練離不開氣息的訓練,正確合理運用呼吸除完美展現動作的外,關鍵的一點是保護自身安全、避免損傷。比如在把杆上壓腿時,不能正確合理運用呼吸,會使整個身體僵硬、動作不協調、疼痛感大、站立不穩,特別容易造成肌肉、韌帶拉傷。如果在把杆上壓腿時,下壓時呼氣、起身時吸氣,這樣在把自身線條拉的更長的同時使得動作更富有彈性,也很好的避免肌肉出現僵硬和拉傷的意外。同理,在做延伸和下沉動作時,合理掌握呼吸會使動作輕盈有力,並且幫助舞者有效減輕勞累感,動作更富美感。特別在做跳躍動作時,蹲時呼氣,跳躍騰空時吸氣,完成舞蹈動作的`過程中控制好呼吸,就會使得做出來的動作輕盈、優美、有高度且易保持優美的造型。避免了費力、笨拙的舞姿出現,在體力與安全問題上也得到了大大的保障。

(一)舞蹈中正確的呼吸方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完美動作的支柱,要達到舞蹈動作與情感的和諧統一,一定要進行“有意識的呼吸訓練”:

第一步吸氣,使腹部的肌肉保持自然收緊狀態,不向外挺出,也不要使勁向裡收緊,與此同時,胸腔逐漸向兩旁擴充套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舞者的形體保持處於自然可調控的狀態。接下來,在進行舞蹈動作單一控制或組合練習時 , 則按照慢吸、蓄氣、慢呼的次序進行呼吸;若是在重複規律性動作時 , 就可以運用口鼻呼吸的方法,加大呼吸的深度 , 也要提高換氣的效率 , 還要把控好呼吸的節奏。吸氣時要做到快且多 , 呼氣時要做到慢且少;舞蹈中動作起動時要吸氣,停止和復原時要呼氣;上、開要吸氣 , 下、合要呼氣。無論如何,都要注意一個原則:呼吸在配合舞蹈動作變化時要遵循呼吸本身的規律。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呼吸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四種:一是快吸快呼 , 這種方法要求換氣時速度要快,在瞬間完成呼與吸的交替,它常運用在小而快的動作中,並伴隨有跳躍性的動作;二是慢吸慢呼,它常應用於節奏緩慢、上下起伏節奏平均的動作,如圓場步、碎步等;三是慢吸快呼,常運用在慢起快落的動作中,如藏族舞中沉穩緩慢的舞步;四是快吸慢呼,常出現在快起慢落的動作中,如蒙古舞中“趟步”和“柔臂”,用呼吸去帶動腳步的起伏。

合理掌握這四種呼吸方法,並將之恰當的運用到舞蹈作品中,我們的舞姿就會表現得更加動情,並具創造性的向觀眾傳達舞蹈作品的思想內容與感情。

(二)不同舞種中的呼吸

如中國古典舞中“氣”與“韻”影響著舞蹈的“神”與“形”。中國古典舞的“身法”和“韻律”,換而言之“身臨其境,韻在其中”,其講求以意領氣,以形取意,以力貫形,以氣發力,彼此之間猶如血脈相連,高度的融合在形體表現中。完美的動作,充沛的情感,是氣與力、意與氣、力與形的有機結合,舞蹈動作和韻律給人以延綿流暢、剛勁有力、行雲流水般的感覺;西方芭蕾舞和我們平常接觸的聲樂呼吸有類似的地方,呼吸時通常運用腹部進行呼吸,吸氣時小腹感覺微微隆起;中國現代舞者是把其心中的“熱情”燃起來,將身體的“氣與力”沉下去。總之,在進行任何一舞種表演時要做到氣順力達,呼吸有節,吸於腹,呼於鼻,氣自胸下沉吸至小腹。呼吸與舞姿的和諧配合不僅增添了舞蹈的韻味 ,也使舞蹈充滿了藝術生命力,給人以更深刻的審美享受。

氣息訓練可以運用到任何一舞種教學中,正確使用各種呼吸方式,在動作技巧、情感表達以及視覺美感中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五、結語

在當代高校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熟悉舞蹈呼吸的形式、特點,更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並準確地運用。只有將呼吸與動作完美結合,形體訓練才能很好地提升個人魅力與氣質,提升綜合素質。重視氣息(呼吸)的訓練與運用,才能使舞蹈的肢體動作更加圓滿,更具有張力,從而提高舞蹈作品層次,提升舞蹈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姜錦.淺談舞蹈中的呼吸 [J].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2] 王玲.中國民族舞蹈表演中的氣息運用 [J]. 文學與藝術,2010(4).

TAGS:舞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