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陶器的審美特徵

才智咖 人氣:6.43K
  

摘 要: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時代紅陶、彩陶、黑陶等製陶工藝的基礎上,開創了我國早期陶器藝術中的“灰陶時代”。夏代灰陶,在造型上豐富多樣,大量的炊器、食器、儲盛器和酒器,兼具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且二者搭配和諧、相得益彰,實現了先民自覺的審美追求;在紋飾上主要為繩紋、籃紋和附加堆紋,還雜有一些極富想象力的動物紋,乃至理性精神十足的文字刻符,深化了陶器深層的審美意蘊。多樣的造型和獨特的紋飾,形成了夏代灰陶幽冷神祕而又莊嚴沉重的藝術風格,並且在其不同歷史階段中和不同方國間,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差異。

夏代陶器的審美特徵

關鍵詞:夏代陶器 造型 紋飾 幽冷莊重 時代性 地域性

Abstract: Our ancestors in Xia dynasty created the grey ceramic era of earlier Chinese earthenware art based on the ceramic craft of red pottery, painted pottery and black pottery and so on in New Stone Age. The grey pottery of Xia dynasty is bountiful in the modeling. Massive utensils in cooking, eating, storing and drinking have both practical function and esthetic value, and they match harmoniously, bring out the best in each other, which realized the ancients’ conscious esthetic pursue. The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is mainly rope-like decoration, basket-like decoration and attached heaped decoration, mixed some extremely rich imagination about the animal-like decoration, and even the rich rational and spiritual writing symbol, which strengthen the deeper esthetic feeling of earthenware. The diverse modeling and the unique decorative design, forming the mystical, cool, grave and serious artistic style of Xia dynasty’s grey pottery. It unfold the bright era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in 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 and tribe.

Key words: Earthenware in Xia dynasty; plastic modeling; line-adorning; cool and grave; era; regional

陶器作為原始先民主要的炊煮和飲食用器,自發明後在很長時間內一直以實用為其主要特徵,如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老官臺和裴李崗文化陶器主要以紅陶為主,在器形上一般僅限於實用的罐、盆等,形式上未形成獨立的審美特徵。到了仰韶和半坡文化的彩陶時代,先民們才開始注重器形的設計和紋樣的裝飾,形式美感開始擺脫實用的束縛而得到相應的獨立,凸顯了陶器工藝的審美風格。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和龍山文化時代,蛋殼陶等黑陶工藝,在簡潔古樸的造型和紋飾中貫注了先民們更多的情感力量和精神意念,進一步豐富了陶器的審美形式律和先民的審美想象力。經過新石器時代幾千年的漫長積累,陶器工藝在夏代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豫西的偃師二里頭、晉南的夏縣東下馮、內蒙古的夏家店以及山東的嶽石地區所出土的大量灰陶,無論是作為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用品,還是作為祭祀與權力象徵的宗教禮儀用品,其器型的實用性和審美形式感相得益彰,紋飾在繩紋的基礎上出現了極具想象力和抽象思維的動物紋和文字刻符,藝術風格也開始走向幽冷神祕和莊嚴沉重,從而彰顯了夏代灰陶獨特的審美特徵。

一 造型特徵
夏代先民繼承並發展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黑陶、灰陶工藝,在陶料的挑選、陶模的成型、器表的裝飾、陶器的最終燒成等方面取得的進步,為夏代灰陶的審美造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審美形式感和審美理想首先在陶器的造型中得到了審美的物化,從而形成了一批獨具時代特徵、形象鮮明的夏代陶器。如“二里頭文化不見河南龍山文化中常見的斝、帶把鬲、帶耳罐、杯、碗和雙腹盆,亦與以鬲、斝、甗、卷沿圜底盆、簋、小口尊、小口直頸甕等器物為代表的鄭州商文化有明顯的差別” ,而獨自形成了一組型別多樣、特徵鮮明的器物群,炊器有鼎、鬲;食器有盆、豆、簋、三足盤;儲盛器有大口尊、甕、缸、圜底盆、斂口罐和汲水罐;酒器有壺、盉、觚、鬹、爵、角和杯,陶器製品的器形得到進一步豐富,其審美形式感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夏代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禮儀陶器,是與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審美造型的設計與其特定功能搭配得自然和諧。如夏代陶鼎,其造型由渾圓的鼓腹變為方形腹,顯得寬博而厚實,其外侈的三足也演變為柱形的四足,顯得對稱而穩定。顯然,陶方鼎的出現,打破了圓腹三足的一貫模式,其實用功能明顯減退,審美的形式感顯現無疑,使整個器形顯得厚重而莊嚴,禮儀性逐步佔據主要地位。這種新穎而規整的造型震懾著夏代先民們的崇拜感,併為商代青銅方鼎的出現作了器形的前導,為陶器藝術乃至整個造型藝術提供了一個高度形式美的正規化;陶罐的演變主要體現為造型的設計趨於美觀和繁複,形式美更加突出,如敞口鼓腹陶罐,罐體的腹部向外突出,呈扁圓之狀,顯得飽滿而凝重。圓腹罐的口沿下還附加一對雞冠形鋬,斂口罐形鼎的肩部也有類似的對稱式雞冠耳。這種仿生式的造型來源於自然美,但又形成了一種比自然美更集中、更典型的形象;再如夏代瓦足皿,主體部分似一平底盤,下承三個瓦足,雖然其質料只是常見的泥質灰陶,其盤、足和其它器物的盤、足也別無二制,但二者搭配後的整體造型放在陶器群中卻極為搶眼,於樸素中見精巧,於自然中見別緻,是極具特色的一種盛放器皿。
另外,夏代先民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飲酒之風漸開,大量的陶質壺、盉、觚、鬹、爵、角和杯等酒器的陸續發掘就是最好的印證。酒器數量眾多,酒器器形多樣,構成了夏代陶器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如質地細膩堅硬的白陶盉,其造型挺拔秀麗,腰部纏附兩道凸稜,腰下三足間各貼一顆泥丁,鋬與腹之間有兩根小圓柱,既利於支撐盉鋬,又利於手執時控制其前傾度,既滿足了審美的形式感,又實現了本身的實用性;而白陶鬹以三個豐滿的乳狀袋足來代替鬹腹,這種造型處理既增加了容量,又可使受熱均勻,並且其微侈的口和高聳的流嘴,使受水和注水也更加便利,功用和造型搭配自然;陶盎腹部也下承三個袋狀空足,一側有一柄,為了使其穩定均衡,在塔的一側器身略微內傾,而在另一側,器身略向外凸,重心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使其在整體造型上顯得均衡而自然,將陶質酒器的審美造型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儘管夏代陶器器形如此多樣,但是其整體造型基本呈現為兩種型別:一類以實用為主,保留了新石器時代容器的基本造型,多為烹飪器;另一類則將容器的外形制作成鳥獸的形貌,或以浮出器表的立體動物造型作為主要裝飾手段,完全肖形地模擬真實動物特徵或採用想象虛構的動物形象。這類器物多為水器和酒器,一般有流有足,很容易激起人的想象力,將有頭有爪的鳥獸形象與之融為一體。如壺式盉上塑一象鼻式管狀流,造型別致。夏家店下層文化陶鬹吸收了龍山文化陶鬹的象生造型;夏代鴨形陶器的器腹呈鴨形狀,敞口短頸。這些鳥獸的嘴部象形地製成了陶器的“流”,其身軀則為陶器的腹部,腿腳成了穩定陶器重心的足,而其尾部則成了供提取用的手鋬。這樣的造型設計,已遠遠超過了其實用功能的考慮,在象生的模仿中得以審美化了,而且還蘊含了巨大想象張力的形式美,成為夏代先民們審美能力的具象闡釋,成為意蘊豐富的“有意味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