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景德鎮傳統藝術陶瓷審美特徵

才智咖 人氣:2.83W

景德鎮傳統藝術陶瓷以其晶瑩細膩的瓷質,種類繁多的裝飾,式樣豐富的造型,典雅絢麗的色彩及內涵深蘊的內容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一種具有高雅氣質和濃厚文化傳統的實用工藝品,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並構成了景德鎮藝術陶瓷的獨特審美特徵。

淺談景德鎮傳統藝術陶瓷審美特徵

一、追求工整完美的造型審美觀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景德鎮瓷業前人運用其自身的聰明與才智,創造和發明了許多製陶制瓷技藝,形成了獨特的造型風格,表現出一種成熟的追求完整的造型理念。完整被看成是最美好的,這種造型審美觀反映了理念和情感的結合。在追求造型工整完美的同時,還特別注重表現內在胎質與外在裝飾渾然一體所呈現出來的風韻。這種風韻突出裝飾對提高藝術陶瓷形象感染力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具有賞心悅目而又有陶冶性靈的濃郁的東方格調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審美的心理歷程,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在陶瓷藝術上的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思想與高度的創造性,因而具有更深刻、更廣博的美學內涵。

二、講究情景交融,氣韻生動的繪畫觀

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景德鎮的藝人們吸收借鑑中國畫的繪畫手法和審美觀,注重意境的營造,而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陶瓷繪畫藝術中的意與境、情與景具有一定的關係,他們是心與物的關係。意與情屬於主觀範疇,境與景是客觀範疇。在表現意境中主客觀的統一才能達到情景交融。在創作中通過對描繪物件的觀察理解,結合詩意的想象,力求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即追求一種詩情畫意的效果。尋求最恰當的時間、特定環境和情節,集中客觀事物最精萃的部分,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也是詩的境界,即是意境。陶藝作品的意境能引起人美感,是因為它具有優美的畫面與生動的表現形象。藝術作品豐富的意境形象集中了現實生活中美的精華,充分通過畫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喚起美好情感的特徵。所以說陶瓷藝術是以畫面說話,通過陶藝家提煉生活,融入陶藝家對生活的認識、情感,這樣的藝術品才能喚起觀眾的情感呼應,並引起共鳴。

在講究意境的同時,景德鎮的傳統藝術陶瓷在創作中還追求中國畫的那種所謂“氣韻生動”。他是指作品追求似與不似之間,以虛當實,筆斷意不斷,利用抽象的手法來揭示事物的深層含義,創作出給觀者想象、心靈感受和再創造空間的審美意識,作為中國畫藝術及其它藝術形式的審美依據被繼承下來,成為中國繪畫理論的基本之“法”。與景德鎮傳統藝術陶瓷中追求的“氣韻生動”不要求形的酷似,而是在立體造型上要求造型完美,追求完善形態所反映出的內在生命力。如景德鎮的傳統造型作品——天球瓶,其圓球形態構成了造型主體,在此之上沿伸的修長瓶口,不同形態之間的變化有巧妙的過渡,使整個器型達到了合理的結構形態,在此基礎上用粉彩繪製簡潔的壽桃,整件作品造型流暢、敦厚、略帶拙味,畫面壽桃構圖簡練,色彩絢麗滋潤,充盈著樸拙之美,給人一種健康長壽的心靈感受。

三、簡約、絢麗並重的色彩觀

景德鎮瓷業前人在陶瓷裝飾上還遵循“隨類賦彩”這個藝術法則。在裝飾色彩呈現一種簡約和絢麗並舉的色彩觀,這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裝飾材料本身的因素,如影青釉、青花等,它們色相單調,但又具簡約明快的藝術特點;二是在景德鎮制瓷史上,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官窯產品造型規整,色彩豔麗,圖案繁縟,多重工重彩,不計成本。民窯產品恰恰相反,造型古樸、色彩單純,畫面簡練,多用寫意手法,因而景德鎮的色彩觀深受傳統的官、民窯影響。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景德鎮陶瓷裝飾的顏料愈來愈豐富,既有釉下青花、高溫顏色釉又有釉上粉彩、古彩和新彩,尤其是新彩顏料更是各類繁多齊全,可以表現多姿多彩大千世界。高品質的色相、色質及其組合所形成的'色彩語言極大地豐富了陶瓷藝術的創作。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在此基礎上開始努力避免色彩的單一性和模式化,更新了“隨類賦彩”的觀念,開始吸收西方繪畫的用色方法,尤其在新彩裝飾上注重以統一色調處理畫面,注意黑白關係,色相對比,冷暖對比等關係。關於利用色彩來營造各種氛圍,充分利用古彩、粉彩等裝飾材料本身的質地和肌理來表現所描繪的大千世界,突出裝飾材料本身的質地美感。如青花的簡約明快、新彩的清新雅緻、粉彩的晶瑩滋潤、古彩的古樸端莊,高溫色釉的熱烈奔放等等。

與此同時,景德鎮的陶藝家們在技法和顏料運用方面不斷拓展,如將色澤單調的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起來形成鬥彩裝飾,從而使簡約明快的青花裝飾變得豐富多彩;還可以將高溫色釉、青花和新彩顏料綜合應用,也可將亞光釉和亮光釉結合起來裝飾。在技法上厚塗、堆積、衝漬、噴灑等新技法應運而生,材質語言豐富了畫面的表達,增加了畫面的色彩效果,提高了作品的表現力。陶藝家的性格、素養、情感等也就隨之潛化到陶瓷作品中。

四、結束語

景德鎮傳統藝術陶瓷的審美特徵是從造型工整、繪畫手法和色彩運用三方面體現出來的。但他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也不斷變化。如從講究器型工整完美到有意識的使器型殘缺變形而追求一種缺陷美;改變晶瑩細膩的釉面使之變得粗糙的粗獷美等新的審美觀不斷出現,豐富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蘊涵著民族文化精華,表現了東方藝術風采具有永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