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色彩風格特徵淺談藝術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2W

關於“景泰藍”的名稱,多解釋為盛行於明代的景泰年間的琺琅製品。加上製作出的成品的釉色又多以藍色調為主,因此故名“景泰藍”。說到它的起源更是眾說紛紜,但多數中外學者、美術史家都主張景泰藍工藝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元代,掐絲琺琅被稱為“大食窯”或“鬼國嵌”。有金胎或銅胎等,以銅胎為多,用薄而窄的銅絲掐成多種圖案,粘在銅胎上,填上各色琺琅料,經過烘燒、磨光等工序成器。故宮博物院最早的藏品始創於明宣德年間,至景泰年間才廣泛流行。景泰藍的製作工序分: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其中最為複雜細緻的工藝就是掐絲和點藍的技術。品種有瓶、碗、盤、煙具、檯燈、糖罐、獎盃等。

景泰藍色彩風格特徵淺談藝術論文

一、景泰藍工藝的製作過程

制胎,景泰藍的造型美觀首先取決於制胎,制胎是使用延展性好的紫銅片按預先設計好的圖紙下料,經錘打、裁剪出不同的面料或切割成不同的圓形等,並用鐵錘敲打成所需要的各式各樣的銅胎。明、清時還有鑄胎、剔胎、鑽胎等工藝。

掐絲,景泰藍製作好胎形後,掐絲是主要製作的工序。製作的方法是用鑷子將事先做好的柔軟、薄而細的並具有韌性的紫銅絲,按照設計好的圖案,用手掐(掰、彎)摺疊翻卷成花紋的工藝過程是十分複雜的,製成各種紋樣,蘸上白芨或漿糊粘在銅胎上,後經燒焊、點藍和鍍金等工序完成。掐絲工藝,技藝巧妙,全憑操作者的一雙巧手和純熟的技藝,掐飾出妙趣橫生、神韻生動的畫面,但這絕非易事。

點藍,經過掐絲工序後的胎體,再經燒焊、酸洗、平活、正絲等工序後,方可進入點藍工序。點藍是藝師把事先備好的琺琅釉料,依照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銅絲製成的小鏟形工具(行話稱藍槍),一鏟一鏟地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空隙中。

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後,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後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此時色釉低於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燒結,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

磨光,用粗砂石將釉面磨平,如釉面有凹下的坑窪之處再補點一次釉(行話叫“亮白”),經燒熔後用細石磨去火亮,然後用黃石磨,如有不平之處,仍要用釉料補上燒好,最後用炭磨,整體打磨細膩。最後,所有的銅部及細絲採用傳統的鎏金工藝鍍金。

景泰藍工藝的藝術特點可用形、紋、色、光四字來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器物,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這取決於制胎;還要有優美的裝飾紋樣,這取決於掐絲;華麗的色彩取決於釉料的配製,輝煌的光澤完成於打磨和鍍金。因此,可以說景泰藍是具備了我國傳統工藝中造型、色彩、裝飾為一體的一種特殊工藝品。

二、景泰藍在不同時期的色彩風格特徵

明代景泰藍以“宣德”、“景泰”時期為代表,風格渾厚有力,自然豪放,簡樸典雅。作品大部分為宮廷所有,也有作寺廟的祭器。所見到的景泰藍,以宣德年間的製品為最早。這個時期的景泰藍風格特徵已形成。釉料多呈藍色,如天藍、寶藍等色,另外還有淺綠、深綠、紅色或白色等。一般大件的器物,銅活渾厚,鍍金燦爛。

故宮內藏品多有款識,如在器型的底足內,書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的楷書體或篆字款識,與當時的漆器填金刻款、青花瓷器款以及“宣德爐”款相近似。掐絲琺琅纏枝蓮象耳爐,就是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

景泰年間,掐絲琺琅的工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期間還創造出許多新的色釉,僅藍釉就有鉻藍、天藍、寶藍、透明狀的普藍、粉青、金色等,還有桃紅、墨綠、粉綠、淡綠,以及黃、白、紫等多種顏色。釉質優美沉著,尤其是藍釉,更有一種寶石般的美感,當時的器物多以這種藍釉為底,創造了景泰年間以藍為主的風格。品種上,偏重向實用方面轉化,除了瓶、爐、盒、盤、薰等品種外,還有花盆、炭盆和蠟臺等器。說明當時的制胎水平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並且又有了樓臺、山水、人物、花鳥等描繪現實物象的題材,二龍戲珠、夔、鳳等寓意性的題材。在裝飾的手法上,非常重視金工的處理,器物的頂、蓋、耳、足、邊線等部位,多用鏨活技法裝點。這時期的'製品,掐絲均勻規整,打磨光滑細膩,在工藝的質量方面比起宣德有了很大的提高。嘉靖、萬曆年間,出現了動物造型的新品種。 乾隆時期,景泰藍製品的胎型採用的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為金胎金絲,中等為銀胎銀絲,下等為銅胎銅絲。銅胎胎型的重量與明代相似,器表釉料的砂眼明顯減少,掐絲、磨光、鍍金都很精美。在底色調配上,除天藍、寶藍外,還有綠色調。粉紅與黑,是釉料中兩個新的品種。在裝飾手法上,流行題詩、題名,並增新增上了製作印章的圖形,這是借鑑於傳統的書法繪畫的手法。

三、景泰藍色彩特徵的形成原因

明代的景泰藍,多是模仿青銅器和瓷器,釉料顏色少,風格比較粗獷、質樸;到了清代,製作技藝進一步提高,顏色、花紋、造型都更加豐富。

景泰藍多姿的色彩是用顏料一小塊一小塊堆填出來的,行話裡叫做“點藍”。景泰藍的顏料本身的顏色並不多,工匠們用幾種顏料混合後加水調製成需要的顏色。要將色彩配得均勻並不容易,加上燒製中,顏色還會因為火候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配色因此成了點藍中的大學問。

在銅絲彎成的格子裡填色是考驗技巧的手藝。顏料是加水調製而成的,進爐一燒,顏料的體積就會縮小,因此顏料要反覆填平和燒製,直到顏料基本與銅絲相平甚至略略突起。一次次的填色,一次次的燒製,景泰藍藝術品才能呈現出如此富麗堂皇的姿色。

花瓣的深淺不一需要兩種甚至更多的顏色來表現。色彩之間的過渡是考驗技術的難關。很多作品的小區域性需要數種色彩的過渡,藝人們先由深到淺,點上不同的顏色,然後逐步增加水的比例,一點一點將顏色“暈”開,自然和諧的漸變色彩全憑工匠們高超的技術功力和藝術素養。

決定景泰藍顏色的還有“燒藍”。燒製時,火候掌握非常重要,絲毫的偏差都會導致色彩改變、釉質脫落或者銅胎受損。燒製時間的長短因物不同,藝人們的經驗就是掌握分寸的標尺。

打磨是給景泰藍上光的工序。砂石用來抹平釉料,讓器物的表面露出銅絲的紋路。然後用黃石、木炭細磨,直到發出均勻柔和的亮光。最後再用布輪拋光。

不論掐絲、點藍、燒藍、打磨……景泰藍製作的每道工序都異常精細,通常一個工匠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種工藝,能夠精通景泰藍製作全過程的大師鳳毛麟角。正是這樣複雜的技術,成就了景泰藍珍奇華麗、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相。

四、景泰藍工藝的發展現狀

一件明朝的景泰藍物件和現今生產的景泰藍產品相比,用我們現在的質量標準來看,她的差別較為明顯,當今的景泰藍在絲工、藍工、磨工、外表、潤色、銅活、沙眼、工的粗細程度都比前者有明顯的改善。因為現在的生產條件遠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許多倍。明亮寬敞的車間裡清潔的衛生環境使室內的灰塵大大減少,點藍工序不被灰塵所困擾。使沙眼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從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現今的景泰藍仍是手工製作,經過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以及鍍金等複雜工藝過程。

新中國成立後,景泰藍的發展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品種包括景泰藍和花絲景泰藍兩大類。其中景泰藍產品又分為金地景泰藍和藍地景泰藍兩大部分。花絲景泰藍又分為金地花絲、銀地花絲和藍地花絲景泰藍三大部分,同時花絲景泰藍裡還包括金地泡絲、銀地泡絲產品。

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棵璀璨的明珠。景泰藍以其悠久的歷史、精美華貴的視覺感受深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而設計師也可以把這種富於魅力的傳統工藝和現代產品結合,創造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景泰藍新文化,讓景泰藍的獨特色彩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