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第三產業經濟結構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W

【摘 要】近年來,內蒙古經濟邁向高速發展階段,三次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斷調整,尤其是第三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內蒙古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本文從定量的角度,多方面對內蒙古第三產業進行剖析,並對其主要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進而分析了內蒙古第三產業的經濟結構。

內蒙古第三產業經濟結構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第三產業 發展現狀 存在問題 政策建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產業結構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近幾年,內蒙古與全國一樣面臨調整經濟結構,緩解就業壓力,加強社會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無疑與今後全區第三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找出第三產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儘快制定符合內蒙古區情的第三產業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內蒙古第三產業的現狀分析

二十世紀九十二年代以來,內蒙古的第三產業有了較快發展,第三產業內部各部門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1.從第三產業經濟總量變化看,第三產業增長迅速,規模不斷擴大   自90年代以來,內蒙古經濟總體快速增長,GDP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8.65%(見表1)。區內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

作用,直至今日第三產業仍保持著快速增長趨勢,2003年到2005年三年均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其他各年份有高有低但仍以19.65%的平均增長速度上升。     2.從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的比例變化看,第三產業的比例逐步上升   在內蒙古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始終佔據重要地位。“十五”以來,我區大力推進工業化和農牧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在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同時,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全區經濟由工業化初期階段進入中期階段。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進為2005年的15.1:45.5:39.4,農牧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下降,工業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服務業比重有所提升。2006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進一步演變為13.4:48.6:38,非農產業比重又有所下降。

3.從就業人員中三次產業比例變化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基本呈上升態勢並趨於穩定   從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結構來看,1990年三次產業從業人數佔全部從業人數的比例分別為55.75:21.78:22.46,到2002年這一比例達到50.85:15.99:33.16,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上升10.7個百分點。2003年到2006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較高水平(見表2)。從全國來看,這一比例由1990年的60.1:21.4:18.5改變為2002年的50.0:21.4:28.6,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上升10.1個百分點。全國三次產業從業人數構成變化呈現第一產業比例下降,第二、三產業比例上升的變化趨勢,內蒙古也基本符合這一變化趨勢。     4.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傳統第三產業發展明顯加快,新興服務業不斷壯大   2005年,內蒙古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532.8億元,“十五”年均增長17%,比“九五”時期快3.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結構有所改善,2005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5.9%下降到54.7%,房地產等新興服務業比重有所上升(見表3)。2006年,第三產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其增加值達到1818.77億元,同比增長14.5%。

二、內蒙古第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濟繁榮發展的背後總是隱藏著許多發展中的缺陷與不足。

1.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和層次較低,總量不足   區內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主要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傳統行業,因此,我區第三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目前也面臨著低水平和低檔次以及第三產業增長與經濟增長不協調等深層次問題。從2005年西部12個省市第三產業的情況來看,區內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佔比重相對較低,在整個西部地區排第八,而區內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全國第三產業的比重更是甚微。

2.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傳統行業居多,新興行業較少   傳統行業的興旺並不是第三產業發達的標誌,而資訊諮詢、計算機服務、軟體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行業的發展水平才反映了第三產業的水平和檔次。我區這些行業發展相對滯後,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人力資本要素、提升技術水平等卻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礙,內蒙古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主要還是物質生產部門的第一層次佔的比重大,而資訊服務、科技、金融、保險等非物質生產部門僅佔第三產業的41.93%,差距還較大,因此需加快發展這些行業,適時調整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

3.從業人員結構不合理   從目前從業人員構成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構成比例還沒有發揮出其吸收社會勞動力容量大的優勢。勞動力多數停留在第一產業,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雖然呈上升趨勢,但其比例遠遠低於第一產業。從各盟市第三產業的從業情況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仍然佔三次產業中的大部分,2000年到2005年只有呼倫貝爾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有所增加(見表4),其他各盟市均有所下降或者持平。

4.第三產業在產業發展的高度化、規模化、專業化等方面還表現出明顯不足   首先,金融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後。其次,第三產業的基礎設施落後,擴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方面需要進一步體制創新和觀念創新,提升能級。第三,在知識服務業發展方面與國內先進地區的合作能力欠佳,特別是與國際體系接軌的能力不強。

三、內蒙古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大力發展服務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支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水平和技術含量,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運用現代營銷技術、資訊科技等現代經營方式的服務技術的應用,對傳統服務業進行改造,提高服務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從業人員佔全社會人業人員的比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

2.加大投資力度,積極開拓資本市場,拉動全區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我區第三產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合理加大第三產業投資力度,符合全區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要求。一是要加快重點專案建設,用足國家信貸政策,用經濟手段確保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市場準入條件、有競爭力、經濟效益看好的服務業專案建設資金需求。二是要積極培育上市公司後備軍,內蒙古現有的上市公司數量過少,必須大力推動企業上市,此舉不僅會為企業帶來極為寶貴的發展資金,而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資源向內蒙古轉移,從而加快全區經濟發展的步伐。

3.逐步建立和完善勞動就業服務和勞動力市場。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應逐步推進企業自主用人,勞動者競爭擇業,主體雙向選擇,城鄉統籌協調,社會提供服務的勞動力市場的建設。通過競爭擇業和工資槓桿促進勞動力的優化配置。加強下崗人員的轉崗、轉業培訓,逐步建立和形成安置分流下崗人員的專門渠道和機制,搞好人才開發、職業介紹、轉業輸送等服務工作。   4.加快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和人才開發戰略。從目前情況看,內蒙古“科教興區”戰略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脫節的局面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科技落後、人才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自治區經濟的發展,為此必須把科技和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5.要以國內外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我區沿邊和地跨“三北”區位優勢以及地方特色,加速旅遊資源的開發。要改變目前全區旅遊業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長期低下,旅遊業尚存在景點雷同等不利局面。應加快旅遊配套設施及服務水平的建設,充分開發自然景點等旅遊資源,組織有意義和高層次的旅遊活動。通過旅遊業帶動商業、餐飲業、交通運輸等以旅遊為依託的行業迅速發展,使其成為我區第三產業真正進入快車道的重要增長點。

參考文獻:

張健仁.第三產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張逸鳳.貧困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及對策分析[J].甘肅農業,2006,(12):112-112.   阮文玲.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狀況及對策建議[J].財貿經濟,2000,(1):75-78.   賀愛鍾.中國第三產業的結構現狀、問題及調整思路[J].科學經濟社會,2001,(1):35-38.   高玲俠,王錦.論西部產業結構的調整與開發[J].財經科學,2000,(4):82-85.   周靖,李豔純.我國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12):120-126.   吳晶英.內蒙古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內部結構變動分析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10):40-44.   付瑞利.內蒙古第三產業發展情況探析[J].內蒙古統計,2008,(1):14-15.   趙麗.內蒙古第三產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內蒙古統計,2000.   馬良.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加快內蒙古第三產業的發展[J].內蒙古統計北方經濟,1997,(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