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2W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創新與創新精神的概念,其次從四個方面對科學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了論述,即科學教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於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於學生樹立創新人格。

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論文

關鍵詞:科學教育;創新思維;創新意識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社會已經進入創新和改革的時代,國家建設需要依靠創新,民族昌盛需要依靠創新,企業的進步需要創新,個人的發展也需要創新,科學教育作為我國傳播科學知識、培育創新精神的關鍵途徑,其肩負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建立創新型社會的重任。

一、創新與創新精神的概念

(一)創新的概念

創新是對傳統的顛覆和挑戰,是對落後陳腐事物的摒棄,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行的動力和基礎,是主體運用所學知識,所創造出的新事物或者新思維。

(二)創新精神的概念

創新精神與創新具有明顯的區別,創新主要是指一系列的創新活動或者創新行為,而創新精神是主體在開展創新中所體現的一種精神素質和氣質,是一種追求個性、超越現實的品質。具備創新精神的主體,要具有另闢蹊徑的勇氣和開拓新域的能力[1]。

二、科學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個人的創新意識與興趣和好奇心具有密切聯絡,興趣越濃、好奇心越強,其對知識的探究慾望也更強,創新行為的驅動力也更強。由此可知,興趣和好奇心是激發創新意識、開展創新活動的基石和前提。傳播科學知識和成果是科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在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中將趣味性和科學性充分結合;在科學探究中將知識形象而生動地展示給受眾,其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科技活動中的小發明、小實驗,都可以引發學生了解和觀察自然,帶給學生髮現和驗證的快樂及成就感。在科學教學行為中,教材和教師的地位有所降低,學生和教師共同配合開展科學探究,在開放的環境下,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被充分點燃,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創新意識,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驗證,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創新行為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創新活動中,創新思維是關鍵及核心。創新思維的重點是尋求異處、求異思維,即從不同側面和多維角度對問題進行全面思考。在開展科學教育的過程中,不能要求每一位學生的創新和探究行為標準化、唯一化及統一化,在探究中,教師要與學生就答案的多樣性進行討論與分析,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拓展其創造思維。例如,在測試磁性實驗中,為了保證實驗的創新,教師要通過鼓勵,組織學生通過求異思維,設計出具有個性的創新方案,通過實驗器材的不同,對實驗結果的猜測,鍛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求異思維。科學教育利用這種豐富靈活、多元積極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的呆板性和嚴肅性,使學生運用求異思維進行高效思考,提高了思維的變通性、獨立性及流暢性,對學生創新思維進行了有效的鍛鍊。

(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自身所具備的鑑別能力、實踐能力及洞察能力,是鍛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鑑別能力、實踐能力及洞察能力越強,學生就能夠快速地掌握問題重點,進而以簡潔和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科學教育對鍛鍊鑑別力和洞察力具有重要價值,在開展科學教育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研方法及科研技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理念和價值觀,形成嚴謹而合理的科學思維,有利於掌握獨立完成科學實驗的'能力,具備鑑別正誤、洞察事物及分析事情的能力,並且從科學活動中獲得感悟。同時,科學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面對複雜局面時,處理事物的方式和能力,以科學的、理性的,以及清晰的態度看待事物,通過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較強的創新能力。

(四)有利於學生樹立創新人格

新時期,創新人格是開展發明和創造的心理基礎。相關研究表明,具備創新人格的個體大多具有堅強的品質、積極的心態及強烈的自信。因此,想要對學生創新人格進行培養,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努力攀登、不屈不撓、實事求是的品質。在科研過程中,需要經歷各種失敗,學生只有以理性的思維去分析,才能取得最終的成果。這個過程就是對學生意志的鍛鍊,可以教會學生如何去正確的處理、分析以及觀察問題[2]。因此,科學教育可以對學生意志進行有效鍛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品格養成環境。

三、結語

科學教育能夠促使學生生成科研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科學教育是創新精神發展和形成的土壤,是創新活動不斷前行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禮.論科學教育過程中創新精神的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3):136,157.

[2]郝佳慧.科教版國中化學教科書中探究性實驗的教學設計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