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小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

才智咖 人氣:6.48K

在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下,國小語文教師要注重讀寫訓練結合、適度,還要注重學生整體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寫個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淺析國小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

摘要:作為奠定語文基礎、塑成語文素養的關鍵階段,國小生語文能力的好壞對其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識字認字能力及朗讀能力等有著重大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若干理由,並藉此提出了優化語文讀寫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期同行參考與借鑑。

 關鍵詞:國小語文 讀寫訓練 教學策略 讀寫結合

讀寫訓練自始貫穿於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也是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新課改提倡國小語文教學應走出傳統“灌輸模式”,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旨,以提升學生語文思維和素養為目標,使學生得以開拓眼界,真正掌握語文學習實質上的策略與技能。

 1 國小語文教學普遍目前狀況

1.1學生乏於獨立深思

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忽略理了課堂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性,花費過多時間來剖析文章,或是為了趕拼教學進度而採取大包大攬的方式對學生“滿堂灌”,使得整堂課下來都是教師獨講、學生盲聽,期間雖有穿插提問,但也沒有空出充分時間讓學生仔細深思,顯與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指導理念相悖,同時亦有礙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質量難有提升。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因教學經驗薄淺,從而難以有效把握課堂秩序,加之國小生年齡具有好動、注意力難集中等特性,通常使得教師教學進度突然被迫打亂,教學收效甚微。

1.2教師講授倚重形式

目前國小語文教材入選文章多數篇幅較短,所以很多教師都直接要求學生通讀,後再對生詞及段意略作提及,至於文章內容的解讀與蘊含的情感則“一筆帶過”。即便是較長的文章,都只作簡要概括,又或是將文章拆解分成若干小結分述,使得文感頓失,難以激起情感共鳴,也與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知與分析能力等語文學科根本目標背道而馳。

1.3課堂忽略語言訓練

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就語文學習提出“思想是一方面,表達思想內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即意味對語文的學習不僅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還要明白作者語言表達的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寫的是什麼”,又要明白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實踐中,部分教師過度倚重對文章段落的拆解,脫離了課程內容和文字語境,導致閱讀教學和語言表達訓練兩相脫節,促成了閱讀和寫作分離等現象,全然忽視了語言表達方式策略的訓練。此情景,可借用崔巒先生的話說,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 優化國小語文讀寫教學的策略研究

2.1巧設理由,放飛思維

置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於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預先精心設計理由引導學生展開深思,根據學生年齡和知識水平的特點,靈活把握理由的深度和廣度,再按照課程教材的特點巧妙編排主理由、細理由和拓展性理由,以充分激發其想象力,點燃求知慾。此外,巧妙設疑還能加深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從中體現出教育教學中對話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學生主體性教學等先進的教學理念。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先行發出質疑:“同學們是否知道‘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它真的存在嗎?在哪裡?”“為什麼作者稱此為‘鳥的天堂’?”通過一系列的理由鋪設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其能夠圍繞課文內容來積極深思,實現思維的拓展,從而把握住課文脈絡,釐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有益於學生讀寫水平的提升。

2.2創設情境,根植興趣

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一課時,教師可藉“父母的愛”為題目創設教學情境,選取表達父母親恩的詩詞與舒緩、感人的音樂相結合,再配以多媒體演示感人插圖,以此將學生步步引入學習之中,為其深度領悟課文主旨完成情感鋪墊,一面幫助學生深度解讀文章,提高閱讀能力;另一面輔助學生情感塑成,為寫作積蓄素材。

2.3深究文字,拆解補白

如何準確導讀文章、剖析文字,需要教師對文章深度剖析,探索文字之間流露的每一“意猶未盡”,籍此引導學生根植文字,讓這一抹“白”呼之欲出,倘徉於書外,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擢升教學實效。就如新課標向語文教學提出學生應按照學習需求來採取各種形式蒐集資料,充分了解教材文章的寫作背景、文章由來或是創作意圖所在,以拉近與文字的'距離,把握住人物情感,激發學習興趣,強化自主學習之餘,也深化了文章解讀的程度,擴大了語文知識的存量。

2.4多維誦讀,情感共生

誦讀的形式不應拘泥於單一或片面,諸如單人誦讀、集體誦讀、分角色誦讀都能夠推動國小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提升。同時,組織誦讀的時間也能夠自主選擇,有如早讀時段、課前導讀、課堂齊讀等。通過誦讀可以增進對文章情感滲入,能夠將文中那份或悲、或喜,或激揚、或低沉的心聲“讀”出來,還能夠將文中深埋著的情感盡情地再現與釋放,使語文課堂真正“靈活”起來。

2.5生活寫作,寫作生活

有了現實生活作為龐大素材基礎,教師可讓學生直接將生活見聞、心得感受寫進作品,基於真實之下產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能走出“假”、“大”、“空”的傳統詬病,使學生愛上寫作。利用生活這一每日俱新的“活”源泉,將現實生活併入寫作學習中,引導學生更多的關心身邊事物,定期舉辦有如“時事小講臺”這類活動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鍛鍊口語表達能力與之深思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藉此使得學生學會了對生活的觀察,繼而為此後的作文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與不絕的靈感。

綜上所述,國小語文教師要注重讀寫訓練結合、適度,還要注重學生整體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改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拾景玉.國小閱讀教學中“主理由設計”研究[J].江蘇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

[2]鄒佳華.國小語文教學的目前狀況及改善策略[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