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淺析

才智咖 人氣:2.71W

摘要: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就要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只有學生主動地去學,閱讀能力就會逐漸增強,才能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落到實處。

國小語文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淺析

關鍵詞:國小語文;提高;閱讀能力

Abstract: The teacher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play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should permeate all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mong students on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reading ability will be gradually increas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he letter.

Keywords: primary language;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沒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只不過是自言自語;沒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也只能是自學,教學是教和學是辯證統一的,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的,二者缺一不可。

為實現學生活躍地學習,主動的學習,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有效學習,教師必須關注學生髮展,運用現代教學理念和勇於探索意識來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

一、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俄國教育家烏中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圖,而濃郁的興趣一直被認為是學習的潤滑劑。”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認為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裡去,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獲得成功。每一個學生在進入課堂的時候,都是已經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的,而我們的教學就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要從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出發來教學。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就不需要學習,因為此時再學也只會是複習和表演。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有時總是會不自覺地假定學生不知道,或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一味地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教師害怕學生把新課要學的知識都說出來。有時,教師也會流於形式地問:“你知道關於某某有關的知識嗎?”但不等學生回答,就又立即斷定:“學習了這節課,你們就會知道了。”當然,這都不能真正給學生自覺自主參與的機會。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無論是人格建樹還是智慧生成,都是在其親身經歷的各種活動中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建構的,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符合學生需求並富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自己讀書、動手實踐、大膽假設、嘗試探究、合作討論等多種機會,才能讓學生在多種主動參與的活動中有所生成。

二、創設情境,幫助解惑

在學生內心引起的學習動機十分強烈,就能促使他們帶著好奇,帶著想解決心中問題的急切願望,去認真地讀書,去思考。因為學生心裡已經產生了自覺的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所以在這種作用下,學習效果當然是很明顯的。當然,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再創造,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知道學生什麼知識不會?為什麼不會?教師就要教學生不會的知識,集中解決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學生的問題突破了,我們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因此,教師的角色要做相當的調整,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設計教學情景創設問題,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路線,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和幫助學生分析處理各種資訊等方面,要使學生能夠經歷語文知識的再發現,語文化的過程,為學生掌握知識創設問題情景、營造認知環境,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再創造的載體。

三、方法科學,活動多樣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對國小生學習語文來說,確實是這樣:聽過了就忘了,看過了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作為教師要實現有針對性有實效性的教學,就一定要繼續採取多種學習活動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認知活動,要沿著多種活動形式的探索繼續進行下去。當然除了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法,也可以在學生中進行多樣的競賽性活動。多樣性的活動是適應人的發展的多樣性和人的多樣性的,不同的活動就會有不同的積極參與者,就會有不同的優勝者,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信心,有成功的體驗,去從事新的學習。

例如《識字4》(人教實驗版第二冊)一課,在出示各種昆蟲的圖片後,對應出示昆蟲名稱。師:看了這些小動物的名字,發現了什麼?生:他們都有“蟲字旁”。生:右邊的字音和整個字的字音是一樣的。師:大家可真會發現。是的,這些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一部分表示聲音,一部分表示意思,這樣的字叫做形聲字。漢字裡有很多字都是形聲字。在這一課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適時地滲透了形聲字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使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在積極互動中鞏固識字,為學生自主識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進行恰當的梳理,把一些緊扣要點的關鍵提問作為一堂課的學習目標,給學生的思維留出了空間,使學生在真正的自主狀態下學會了學習。其實這種讓學生學會科學學習方式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同樣有效。我們可以捕捉教材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情境,分析研究,朗讀感悟,從而讓他們敏銳地感悟到語言的真正內涵,並逐步形成“聽話聽音”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知漢語言獨特的魅力,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這種魅力只能讓學生去感受,去體味,灌輸不行,講解不行。

又如《翠鳥》一課,在理解“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設計製作FLASH課件:整體播放錄影,體會翠鳥動作的快捷;體會用詞(動詞)的貼切,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隨著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入的改革,資訊技術越來越發揮出自身利益的優勢,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也成為人們未來學習和工作的有利的工具,過去比較多的只是在理念層次上進行討論,現在應當更加註重實踐,更加註重落實,更加註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資訊教育的水平,才能指導學生化資訊為知識,化知識為智慧。眾所周知:授人以魚,只享一餐,授人以漁,終身受用。

四、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覆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儘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覆讀,反覆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鬆愉快。

五、創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瞭解,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覆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在教學中我深深的體會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要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只有學生主動地去學,自學能力就會逐漸增強,才能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落到實處。